华罗庚成功背后的3位贵人,天才在于积累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2-06-17 16:08:57
12342 3 7

华罗庚成功背后的3位贵人,天才在于积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看我们能否坚持与耐受寂寞及勤奋,也会遇到很多我们人生的导师。

天赋固然重要,勤奋也必不可少,再加上名师指点,那将是完美组合,成就天才的你。

在我国近代有位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数学家,他靠的是什么?他的成才之路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常州金坛的普通家庭,家里开杂货铺,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刚过完40岁的生日,中年得子的华父对华罗庚甚是喜爱,给他取名为“华罗庚”,寓意着“华家有根,岁岁平安”。

别看华罗庚后来是一位大数学家,在他小学时数学成绩竟然不及格,在老师及同学的眼里,他笨手笨脚,写字潦草,是一名“学渣”。小学老师认为他长大没什么出息,不是读书的料。因为此时他的数学天赋还没表现出来,后来颠覆了大家对他的认知,从“学渣”变成“学霸”。


其实在华罗庚的成才之路上,除他自身的天赋及努力之外,还少不了这三个他生命中的贵人。

王维克

华罗庚勉强小学毕业之后,在1923年,他进入金坛初级中学读书,在读了一年后,他那惊人的数学天赋逐渐表现出来。他常常因思考数学问题,在教室里纹丝不动,太过专注,同伴们都称他为“罗呆子”。

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解决,爱钻研从不同方面去解决,在作业本上常常写的密密麻麻。有一次,他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兼数学老师王维克,看到华罗庚的作业本上写得很多,仔细一看,发现他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高的数学天赋,需重点培养,将来必成大气候。


从这时起,王维克开始注意这位学生。(王维克生于1900年,在1917年考上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在学校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从而被开除学籍,后又考上上海同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翻译家,也曾留学法国,成为居里夫人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应家乡人士邀请他担任金坛中学的校长。)华罗庚遇到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幸运的,王维克告诫他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 做学问就好比挖井,只有认定目标,挖到深处,才能渗出清清的泉水。如果漫无目标地东挖一锹,西挖一锹,是挖不出水的。

做学问也是如此。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人是难有作为的。”

听了王维克的教诲,更坚定了华罗庚集中精力刻苦钻研数学的志向。

在金坛初中,王维克算是他的第一个“伯乐”,时常给他开“小灶”。将他带回家中,搜出王维克珍藏多年的数学书《代数与几何》及50多页的《微积分》借给他看。华罗庚对它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熬灯夜读,不断演算,为将来钻研数学打下基础。

后来华罗庚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时,王维克常来到他的家中鼓励他学习,将一些数学书借给他看,并时常接济他。

王维克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还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王维克在担任金坛初中校长期间,给华罗庚在学校找了一份工作,当金坛初中的庶务员,这对处在困境的华罗庚一家,无疑是雪中送炭。


华罗庚非常珍惜这次工作机会,在学校认真工作,这些活除了会计,打铃、冲开水、打扫卫生等一切杂务都要干,每月工资18元大洋。他在工作之余,还自学高中及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这得益于王维克的帮助。

只不过后来,王维克被人举报聘用“仅初中毕业的华罗庚当学校事务员”,不符合招聘流程,“用人不当”,存在“暗箱”操作。王维克愤而离职,只身一人去了湖南大学执教。但华罗庚还留在学校任职。

在这辍学的五年间,华罗庚边打工边自学,常常一个人学到深夜。夏天不顾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冬天不顾严寒,起早贪黑,每天都是如此。靠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成高中及大学的数学课程。

直至后来华罗庚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时,对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王维克先生还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呢!我这位中学老师,不仅数学好,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并且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 因此大家都把王维克先生看作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数学才能的人。

熊庆来

王维克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赋的人,那么,熊庆来则是使华罗庚攀登数学高峰的引路人,或者说给他提供平台让他尽情展现自己数学才能的人。如果没有熊庆来的引荐,华罗庚也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华罗庚一心畅游在他的数学王国之中,以致于杂货铺店里来人都不知道招呼,华父每每看到后很生气,将他写的数学草稿纸扔到街上,华罗庚极力保护它。


他将钱省下来去书店里买一些数学书及数学杂志来钻研。华罗庚将自己的钻研心得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他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没能引起很大的反响。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迎来他的春天。在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这时远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其实熊庆来对“苏文”早就有看法,不过也没有打算为这么一个小问题去写文章反驳。现在看到“华文”,特别是“华文”在《序言》中实事求是地写出了自己从仿“苏文”到找出“苏文”破绽的过程十分赞赏,同时他颇为纳闷。

华罗庚,中国数学界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啊。这是“何方神仙”呢?说来也巧,同办公室的教员唐培经是金坛人,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熊庆来请唐培经去了解情况,唐培经一口答应。当熊庆来得知华罗庚家境颇为困难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靠刻苦自学,数学已经钻研得很深,颇感意外,更觉难能可贵。于是征得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同意,决定聘华罗庚来清华工作。华罗庚的个人命运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在1930年8月,华罗庚阔别家乡的父老乡亲,来到北京清华大学,在这里开启他的开挂人生。

由于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熊庆来教授给他安排校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华罗庚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吸取数学知识,并不断刻苦钻研,还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为他今后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看似其貌不扬的华罗庚,却频频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在清华园里的学子及同事们对他敬佩有加。在短短几年时间,华罗庚实现他人生的“三级跳”,从助理到助教,再到讲师。在1936年,他受邀出使法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在这关键性的两年,华罗庚引来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的名字享誉世界。

没有熊庆来的慧眼识珠,也许华罗庚“泯然众人矣”,也许中国就少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吴筱元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女人。而华罗庚成功背后的女人则是他的夫人吴筱元。

吴筱元与华罗庚同岁,父母包办婚姻,在1927年两人结婚。虽然是他们是包办婚姻,但相濡以沫一生。


吴筱元17岁嫁给华罗庚,在婚后第三年,金坛县发生瘟疫,华罗庚染上风寒,一病不起。在他妻子精心地照顾之下,华罗庚奇迹般逐渐恢复起来,可是落下左腿残疾,走路一拐一拐,华罗庚幽默地说:“这是给圆作切线运动。”

后来华罗庚外出清华园工作,吴筱元在家照顾公公及儿女,独自撑起一个家,好让丈夫外出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华罗庚也曾说:有吴筱元在家,我就很放心。

吴筱元是位非常传统的女性,对丈夫誓死相随。在抗战期间,留法回国的华罗庚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期间,她负责华罗庚生活起居,让其安心搞数学研究。有时她帮华罗庚磨墨水,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温柔体贴,让华老在枯燥无味的数学研究聊以精神慰籍。


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华罗庚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校园的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这里少不了吴筱元的帮助。

华老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这一生的成就,有妻子一半的功劳,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 ”

他们相濡以沫一生,但后面结局不算圆满。在华老晚年期间,经常外出讲学,推广“双选法”,用数学思维及方法指导生产实际活动,从而达到生产最优化及最效率化。在“文革”期间,华老受到批斗,说他借推广讲学之名,到处“游山玩水”。他的妻子也受到牵连,变得很没安全感,让华老留在身边陪他,可是华老事业心比较重,年老体衰也要为国家作贡献,常常因此事发生口角,闹到两人分居的地步。

在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演讲时,突发心梗而离世,他的妻子吴筱元未能见最后一面,成为他妻子最大的遗憾。

纵观华老的一生,他仅有初中毕业文凭,却能成为世界顶尖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的成功,除了他在逆境中的奋发图强,对数学的专注之外,还有名师指路、妻子的扶持分不开的。成功的背后,还有他生命中的这三位贵人。


有人说他是“数学天才”,正是华罗庚所说: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依靠的是学习及勤奋。 这大概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何伯良
  • 乐水老人
  • 双桂女
  • 蒋锷初
  • 顺其自然者
  • 西江月
发送

3条评论

  • 3位贵人功不可没!
    2022-06-17 22:13:06 0回复
    1
  • 王维克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赋的人,那么,熊庆来则是使华罗庚攀登数学高峰的引路人,或者说给他提供平台让他尽情展现自己数学才能的人。如果没有熊庆来的引荐,华罗庚也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熊庆来还是冯仲云将军的恩师,冯仲云将军比华罗庚应该是高三届的同门师兄。
    2022-06-17 19:35:02 0回复
    1
  •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女人。
    2022-06-17 16:28:13 0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