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讲古今 老城厢往事点滴 常州书场听评弹

老沈 最后编辑于 2022-06-16 08:42:38
6600 5 12

大概在五十年代未,在“大观园”的原址上,拆建了新的(常州书场),建筑物比原来缩进去不少,在书场门口形成了一块空地,以利观众进场散场。


在我的记忆中,常州当年正规书场有二家:一家是在县直街到小河沿菜场的一条弄堂里的(大东书场),一个就是新开的(常州书场)。

常州书场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好像有四、五百个位置,前头有一个小小的舞台,供说书先生表演。


评弹大概是“长三角”地区特有的曲艺形色,说的是苏州话,标准的“吴地”方言,是属于小众的一种曲艺表现,因此听众人数也比较少,所以书场的座位数是比不上戏院和电影院的。但欢喜听评弹的都是一些“老客”。到了六十年代,一些青年人在家里大人的影响下,也开始欢喜听评弹了。


评弹、评弹,其实就是评书(俗称大书)和弹词(俗称小书)的合称,(以下统称“说书”),总的来讲,弹词多于评书,换句话说就是:说小书的要多于说大书的。

说大书,只有一位说书先生,坐在一张横放着的书桌后头,一醒木、一把折扇,就可开讲,只说不唱,一般都是男“先生”。

评词一般都是俩个人,称之为“双档”,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一般男先生坐右边上手,弹三弦,女先生坐左边弹琵琶。有时因故事里的人物角色多,俩位先生分不过来,也会有“三人档”,有男有女,书桌竖放,左右各一人,另一人就坐在上横头,如果是三人档,这档书就肯定热闹了。


评弹也有四门功课:噱、说、弹、唱。不管是大书还是小书,大都是连台本戏,一档节目要说上十天半个月都不稀奇,长的可说到一个月开外,连一个人从楼上走下来就可以说上三天,这就要看说书先生的“放噱”的本事了。


当年听书的票价很低,“响档”(指上海评弹团或苏州评弹团的名角演出)票价才一角五分到一角八分。一般的演出,票价只要一角二分。

当年的书场一般只有晚场一档书,下午是不说书的。只有碰到“响档”,客多票少,才会开下午场,但下午场是不会说连台本戏的。只会说些单独的段子。

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买“联票”,就是这档书的书期为二十天,你可以一次买断这二十天的票,而且是在同一排的同一位置,在这档书期间,你的座位是不会变的。


书场相对来说,场子不是太大,当年是不用麦克风的,说书先生要有本事做到让每个听众,不管坐在什么位置,都能听得清爽,这气口的基本功不是一年、二年能炼出来的。不像现在一点点场子的演出,都要用麦克风。

以前的书场是可以泡茶的,有“茶房”负责添水,但会影响大家的听书效果,后来正规的书场就取消了这一服务项目,由听客自带茶水。


在正式开书之前,会有一位先生上台先唱一段“开篇”,作为开场。有些老听客是不惜听这“开篇”的,要等到正式开书前才肯来落座。

所以,这“开篇”,就等于戏院子里演出前的“闹场”,意思是马上要开戏了,快点进场吧,不要在外头吃香烟讲老空了。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蒋锷初
  • 顺其自然者
  • 竹青
  • 西江月
  • 方块糖
  • 嫳屑男子
  • zhuang
  • 张秋生
  • 陆吾
  • 卫星看见
  • 敬天爱人01
发送

5条评论

  • “”问蒋老先生好!“”

    老沈老师好!谢谢抬爱!几年没看到您的美食博文,真的很惦念!近年我因年岁及视力等等因素已很少上网,看博客也仅限于“关注”栏博友的少量博文(因首页“发现”栏有红点标记),现知道您已经写了多篇博文,今后一定仔细拜读,敬祝夏安!
    2022-06-15 20:59:44 1回复
    0
  • 不用话筒,那喉咙可了不得。
    2022-06-15 14:08:50 2回复
    0
  • 有茶 有故事 就很好
    2022-06-15 08:50:01 0回复
    0
  • 问蒋老先生好!
    2022-06-14 20:46:59 0回复
    0
  • 我还记得常州书场的位置,斜对面是解放电影院。
    2022-06-14 16:11:34 1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