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我的常州”查48小时核酸证明,偶然翻了下互动栏目,点进一份调查问卷,2022“科学家教进万家”调查问卷(家长篇),一共16道选择题,其中一项引起了我的注意,是这么说的:
图片描述
家里娃11岁,小学五年级。说来惭愧,在培育孩子方面有很多不足。这道题目中,好几个选项切中了我的痛点,对照自己,好像要学的还很多,都很“需要”。反思后整理了4个坏毛病,供大家避坑:
第一个毛病:与孩子吃饭时爱说负面话题。
我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限,可能是职业习惯,总会聊一些社会新闻、负面话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慢慢发现,孩子似乎也有了那么一些“负能量”。
前阵子看到一篇文章,说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直接正相关。你在讨论政治,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以为然,以后要改。要多聊些孩子的学校见闻,多聊些有趣的事情。
第二个毛病:给孩子报培训班,然后自己坐在培训班门口津津有味地刷手机。
先说培训班这事。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孩子不上培训班的,已经是另类了。只不过是从几岁开始上,上几个培训班的区别。我们小时候都不上培训班,也没有培训班可上,大家都不上也就相安无事了。现在教培已经成为产业,身边的“虎妈猫爸”都让孩子上培训班,焦虑让我免不了俗,数字、英语、架子鼓、篮球……一个都不能少。
再说刷手机。网上有句笑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刷手机。说来惭愧,俺也一样。立个小目标:以后与孩子共处时不刷手机。
第三个毛病:孩子写日记,无论好或不好,我总喜欢评头论足瞎指导一番,还最爱强迫他修改错别字和标点。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大意是说,在一批学生中抽取十个人,然后告诉他们是学校里最有发展前途的人。几个月后,再来学校调查时发现,这十名学生不仅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了。由此可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多多夸奖他,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极大。
以后我要经常对孩子说一句话:在我心里,你是最棒的。不管你写什么,写得好或不好,我都无条件支持。
第四个毛病:陪孩子阅读、运动、旅行的时间太少,忽略了他的幸福感、满足感。
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成长记忆中,和爸爸一起运动,一起游戏,极少。我这一代人少,和父亲有过击掌、拥抱记忆的人可能没有。我们的下一代有改善吗?估计也有限。
最近重温了一部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的时候,我都为男主愁得慌,太惨了。男主是销售,东西卖不出去,没钱交房租被赶出门,老婆也受不了离开他了。最惨的时候,只能带着孩子住在地铁厕所里。
可看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孩子挺幸福的。男主不管多累,经历了多惨的事,他对儿子始终都很温柔。俩人在地铁站无处可去,男主一筹莫展,但看着儿子,他还是假装自己是恐龙,跟儿子玩起了游戏。所以,即使孩子在物质上特别匮乏,但他还是觉得爸爸是好爸爸,因为爸爸温柔地爱着他。
图片描述
物质的满足有边界,但情感上,支持孩子没有边界。对于孩子来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开学第一课》中,董卿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起,努力改正这4个毛病。与君共勉。
作者 | 云中君
来源 | 觅渡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