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之余应该多接地气

刘雨虹 最后编辑于 2022-05-29 08:12:41
3817 1 7

专家建议之余应该多接地气

近日,几位专家参与一档节目时针对当前房地产形势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形成三个话题冲上热搜:“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6个钱包(双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这些建议遭到了网友们的调侃,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这个词条也迅速获得了大量点击。

不少网友反映,看到这些建议,不仅不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还产生了被人站在制高点指指点点的感觉,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焦虑。

在笔者看来,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储备得出的这些结论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它们作为参考性的意见也能为一些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提供购房新思路,但问题在于,许多年轻人和专家之间是有壁的,二者的思考方式、所处环境、社会阶层都不同,依照很多人的经济现状来看,不太可能实现购房这个目标,在他们眼里,专家的建议就有了一些讽刺意味,所以年轻人不爱听专家的意见是很正常的。

类似“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这样的群嘲实际上是年轻人对抗专家建议的一种方式,它们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更是尖锐的提醒,提醒专家们建议之余该多“接接地气”了。换言之,年轻人普遍认同平等民主的观点,他们厌倦脱离实际的建议,或者说没有精力和耐心去仔细思考那些不符合自己主观意识的意见和观点,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独立清醒,他们很少需要传统的专家给自己建议,而这是无法逆转的时代趋势,因此这就需要专家们在提建议之前多多关注现实,多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吐“真言”,少吐“莲花”。

发表其中两个观点的是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他强调建议没有利益导向,要不要采纳看大家自己的判断。专家的确有义务向大家输出一些建议,但就像胡景晖所说的,建议不该有利益导向,同时也应该全方位地看待年轻人的困境,多维度地提出建议。

提建议的度需要专家好好把握,不恰当的建议会加重年轻人的焦虑,更会加重年轻人对专家的反感。年轻人在面对专家意见时也有温和的处理办法,适当听取专家意见、不对不适合自己的意见上纲上线,焦虑就会缓和很多。

专家和网友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言,这次的“博弈”实际上是两种不同视角下产生的观点的碰撞,也给专家们敲响了一个警钟,直面现实、多接地气才能得到网友们的真正认可。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文学院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张秋生
  • 西江月
  • 陆吾
发送

1条评论

  • 别迷信专家,他也不是万能。
    2022-05-29 08:33:02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