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的阳山

郭双美 最后编辑于 2022-05-12 14:11:42
10322 1 4

村里的路

鲁讯说:“人世间本来没有路,因为走得人多了就有了路。”我们村里有通往山间的羊肠小道,也有通往外面世界的大路。虽然说是大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大路宽度也不过一点五米左右,最宽处的路段不超过二米。那时走路交会时,空手要让挑担,挑担必须让推车的,两辆独轮小车相会,必须一辆停路边,让一辆先过。夏天路中间被独轮车压成一条车辙,泥土被碾成二三寸的粉尘,在热烈的阳光照晒下,温度达四五十度,赤脚走在上面烫脚,人们称这种灰尘为烫灰。遇到空气漩涡经过,烫灰往往形成黄色的,高达十余米的尘柱,不断扭动。冬天下一场雪,路上起码半个月泥泞不堪,晚上气温在零下五六度,路面冻起来,到早上十多点再融化开,路面有寸把厚浮土粘鞋。那时沒有雨鞋,出门多穿草鞋,布鞋只在走亲访友,过年过节才舍得穿。

村庄里的道路,除大门堂和孔明亮家门前铺有石板,其余都是泥路,到了雨天也泥泞不堪。人们从主屋到附房的路面上放上一些砖块,人踩在砖块上行走,我们小孩到邻居家串门,都在鞋底下绑上木牛桩(水车上的连结头),沒有木牛桩的就在鞋底绑上砖块,用手拎住绳子和砖,哪只脚动手也动,活像演木偶剧。

往山上打柴的羊肠小道,路面宽约三四十公分,崎岖不平。春夏季茅草笋子生出路面一公分多,经常会穿透草鞋,触的人呲牙咧嘴钻心的疼。所以人们常说:“依了草鞋触了脚”。村里上山走路,都不敢把腿拎得老高的迈步,而是把脚滋着向前走,防备触脚。在西阳街只要看人的走相,就知道谁是山里人了。

197l年,县里为开白虎山铁矿,从西阳七一桥修了一条宽约六米的土公路在我村南部东石桥经过,就是现在的白塔至乾元观柏油马路的前身。七二年村里修机耕道,顺便修了能走拖拉机的村道,与这条土公路相连。村道修好后,巨塘、石门塘的村民用拖拉机运输物资,必须从阳山经过,翻越坟山和凤凰山两道山岗,或从北边塔山村运红砂的土公路去西阳。由于雨水经常将道路冲毁,拖拉机又是前轮驱动,拖一吨货,在上坡路段要四五个人在后面帮助推车,否则只能望坡兴叹。74年为了便于茅山各知青点的建造,大量建筑材料从常州运来,为便于运输,茅东公社组织各大队群众挑运碎砖块、沙石,铺成沙石路。晴天汽车开过时一路尘土飞扬,雨天车轮一压,泥水飞溅。再后来乡釆石场,县采运站开办,这条路不堪重负,路面坑坑洼洼,要是搭乘拖拉机,震得胁骨吸气都痛。自行车骑在上面好像扭秧歌。

2003年,江苏省开展了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村里的道路全面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每公里村里的主干道,国家补助17万元。从主干道到每户家庭门前的支道,由农户自己负担,做到水泥路面村村通,户户通。村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出门泥不粘鞋,走亲访友还穿上了皮鞋。村里还将村采石场运输石料的道路避开阳山村子,直接从村北大桥潭向东到西岗墩转向南,从西谷经上塘坝埂(太阳湖),在对达茶场东山墙连接白乾公路。并在西岗墩向北连接巨塘村,从巨塘村向西连接石门塘,向东连接青龙埂至西阳的水泥路,向北连接塔山村,方便了巨塘、石门塘两村村民出行。

在硬化新公社到阳山村路面时,包工队偷工减料,可黄霉天半个月雨季,就让它原形毕露。大雨将表面黄沙水泥冲刷掉,只存石子裸露在外,在村民的举报下,包工队只得重新浇筑,偷鸡不成反蚀米。2005年,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乾元观至白塔的公路,路面门铺上了沥青,成了黑色路面,还派了清洁工每天打扫路面,名命为302县道。

村村通、户户通,硬化了路面,优化了环境,方便了群众。使村民脚下的路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宽广。过去烂泥路,村民步行到西阳要五十分钟,后来沙石路,骑自行车需要二十五分钟,现在摩托车,小轿车上个西阳只要五、六分钟。表面上看是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是拉近了山村与外界的距离。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交通的发展真是天壤之别,目前阳山隧道已经打通,南沿江高铁基本成型,村民坐上高铁去旅行已不是梦想。

阳山水库

阳山水库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张秋生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1条评论

  • 村村通、户户通才能发展起来
    2022-05-12 14:20:57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