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抱

龙的耳朵 最后编辑于 2022-03-26 20:32:14
3392 6 9

(人世间)  回抱

文/杨仲兴

 

小时候见过的一张照片,虽已丢失,却一直印记在我脑海中,难以忘怀。

那是解放初拍的一张全家照:爸妈和叔伯姑嫂等十几人,簇拥着奶奶站成一排,奶奶抱着一个小男孩居中而坐。小男孩坐在奶奶膝盖上,歪着脑袋侧目而视,不知张望着什么。听父亲讲,照片拍好后,奶奶发觉她裤腿上湿漉漉的,男孩尿的。

那小男孩就是我,当年一岁半。

长大后,我随父母迁居常州。我们兄妹六人,全家八口靠父亲一人工资生活,奶奶也曾落户常州,帮助父母料理家务。可是,没住几年,奶奶被居委会动员“下放”回了农村。奶奶走后,我很想念她,以为很难再见到她了。没想到我高中毕业后,“文化大革命” 运动让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紧接着一场“上山下乡” 的浪潮又把我推到奶奶身边。1968年,遭批斗的父亲复出工作,担任市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带头把我和大妹送到农村。大妹去了句容,我回原籍江阴农村――奶奶所在的村庄,成了我班同学中第一个下乡知青。

老家没有房子,我住在生产队半间仓库,吃饭去奶奶家。那年,奶奶已70多岁了,和三婶住在一起(三叔在外服役),除了做饭,还要照看两个未成年的孙女,夠忙的。多了我这个蹭饭旳孙子,老人家一点不抱怨,不但乐意供我一日三餐, 还经常踩着“三寸金莲”到仓库催我起床、吃饭、出工,怕我贪懒误工。见奶奶如此操心,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有个好奶奶,吃喝不发愁,想到去句容的妹妹和去金坛集体插队的同学, 我庆幸自己比他们幸运得多。

那个年代,农村生活很艰苦,烧饭用的是土灶,稻草是珍贵燃料。分草到户后, 屋里堆放不下,家家都习惯在屋外堆个草垛, 灶间没草了,就去草垛拿,一直用到明年麦秸上场。第一次堆草垛时,我不知道如何下手,奶奶是行家,她堆草,我只会替她传递草把。叠到一人多高时,奶奶把一梱稻草弄成伞样盖上垛顶,见堆垛完成,我拿了把梯子靠在垛边,让奶奶下来。毕竟上了年纪,奶奶哆嗦着站在圆台形草垛上,一直不敢伸腿下梯。我爬上梯子伸出双手:“奶奶別慌,我抱你下来,”想不到奶奶一脸正色:“瞎说,象嗲样子!”最终,在我的搀扶下,她硬是颤悠悠地自己踩梯落了地。望着气喘吁吁的奶奶,我暗自发笑:“老封建,活受罪。”

回城工作后,我每年回乡探望奶奶,觉得奶奶越来越老了。1985年,奶奶生活已不能自理,靠她四个儿子轮流照料。翌年夏天,奶奶被父亲接到常州家中养老,我三天两头到父亲家陪伴,巴望奶奶早日康复。可是亊与愿违,奶奶一直卧床不起,后来连话都不能说了。见此情况,父亲借了辆面包车,叫上我,一起送奶奶回乡下老家。

当年常澄公路还是沙石路面,不象现在沥青路那样平坦宽阔。上车后,我让奶奶靠窗而坐,我坐在一旁扶着她。出城不久,突然下起一场大雨,那破车居然挡不住风雨,雨水透过车顶,一滴滴地淋在老人身上,加上车辆颠簸,本就坐不住的奶奶被颠得东倒西歪,扶都扶不住,我紧张得焦躁不安:万一老人家跌倒,这可如何是好?情急之中,我一把将奶奶抱离滴水座位,抱着她坐在我膝盖上。这次奶奶很乖,一点不违抗,只是朝坐前排的父亲伸了伸手,想说些什么。我按下她的手说:“奶奶別动,马上到家了。”她立马安静了。行车途中,我抱着奶奶一直不敢松手,到家后,我发觉裤腿上湿漉漉的,奶奶尿的。

三天后,奶奶去世了,享年90岁。

奶奶离开我36年了,我忘不了奶奶抱着我拍的那张杨家三代全家照,忘不了我抱着奶奶回家的伤感情景。奶奶的一抱,是对我的关爱,我的一抱,算是对奶奶的回报。长辈爱小辈,小辈敬长辈,是中华儿女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习俗风尚的轮回,愿这种 “爱”和 “孝”的轮回象江河之水,流转不息,世代相承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八月小龙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 张秋生
  • 陆吾
  • 月满西楼
  • 无所求
  • 剑如
发送

6条评论

  • 愿这种 “爱”和 “孝”的轮回象江河之水,流转不息,世代相承。
    2022-10-08 13:17:42 0回复
    0
  • 非常感人的爱与孝
    2022-04-28 21:57:25 0回复
    0
  • 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22-03-28 08:47:00 0回复
    0
  • 谢谢泉水涓涓、竹青和原〈长青678〉网友八月小龙的鼓励。
    2022-03-27 10:43:41 0回复
    0
  • 不一样的抱,不一样的尿。
    2022-03-27 07:59:24 0回复
    0
  • “爱”和 “孝” 代代相传
    2022-03-26 20:33:58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