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初临终唱和陆象山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2-02-10 21:36:09
6488 3 9

郑太初临终唱和陆象山

 

郑太初(1572-1628),名振先,字太初,号彖斋,明代常州府武进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曾任嘉兴县令,礼部主事,万历三十六年(1608)上《直发古今第一权奸疏》,指斥当朝首辅朱赓。先被贬谪去四川永宁,后在京官考核中被除名。这个有政绩、有才干的昔日官员,从此乡居二十年,直至崇祯元年逝世。

 

其子郑鄤写的《亡考彖斋府君行状》中,详细记述了他父亲生命中最后一天的情况:

 

十日未明而起,焚香朗诵《法华·普门》一过,邀僧大道话及辰,命酒及脱粟一盂。宅偏有鹿塲,畜训鹿之所,绕行一周,长吟踏歌而返。呼童濡墨,题云:“和象山先生韵,数年不能成句,病中忽而得之,遂不复点窜,时崇祯戊辰冬日也。”

此心无事日钦钦,乃是钦明帝典心。

惺惺见晓方通息,寂寂平铺不碍岑。

白帝回和金作砺,青阳转运木能沈。

细推万物归元性,始信空门妙古今。

书讫,又命焚香;香至,又命然烛;烛至,曰:“吾当再转大士。”经案上有一余纸,复大书云:“胸中无一事,外缘时有之。顺事却无情,蒲团坐破时。”掷笔抚几,奄然坐逝。

 

郑振先想要唱和陆象山的一首诗,几年之间不能成句,竟然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泉涌而出。写完后,点香、点蜡烛,再诵经,然后手扶着桌子坐下,合上眼睛,毫无牵挂地走了。黄道周称之为无疾坐化,并在其诗中写道:“三天帝子翻空藏,犹识当年郑太初。”

 

陆象山是何人?他写的是这样一首诗?使得郑太初如此执着地、数年一日地要唱和?

陸九淵,字子靜,号象山,南宋抚州金溪人。他中进士后,做过知县、国子正、知荆门军等官,所至都有政绩。但他以哲学家、教育家闻名于后世。他与朱熹齐名,但是学术观点不同,主张“心即理”,是心学的开创者。陸九淵有著作《象山先生全集》传世。

陆象山的原诗是这样的:

 

鹅湖和教授兄韵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功夫终究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如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辩只今。

 

其实陆象山这首诗也是唱和诗,唱和的是他的亲兄,官职大概是教授。《宋史·陆九渊传》中有一句话:“一日,語所親曰:先教授兄有志天下,竟不得施以沒。”有一天,陆象山对亲近的人说,我已故的教授兄长,有天下大志,但是他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就去世了。而且从《宋史》中可以读出,陆象山在说了教授兄后,没有几天就去世了。因为此句后面紧接着写:他又对家里人说,我将要死了;然后又告诉部属,我快要死了;然后沐浴、更衣、端坐,二天后真的死了。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郑太初和陆象山的教授兄有个相似点,有志于天下而不能施展才能。难怪他心心念念地要唱和这首诗。还有,郑太初临终前的情况,也略有点和陆象山相似,不过这只是巧合罢了。

 

其实我们后世的人来分析,郑太初还是部分得到了施展才能报效国家的机会。他做了7年嘉兴县令,政绩卓著,还创办了仁文书院,在嘉兴可以说青史留名了。后来他在北京当了3年主事,从工部到兵部到礼部,看起来像是碌碌无为。但是他在奏章中对辽东问题的看法,洞察了努尔哈赤的野心和对大明的潜在危险,可谓有先见之明,可惜没有被当权者采纳。

郑太初因为上奏章而被免职,是朝内党争的结果。对于他个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从此失去为国效力的机会,只能在乡间度过漫长的岁月。这对处于下坡期的明王朝来说,也是一个损失,失去一位颇有才干的官员。当然,像郑太初这样遭遇的不只是他一个人,丝毫不足为奇。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值得作为历史借鉴的啊!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康熙
  • 彭岸良
  • 西江月
  • 陆吾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方块糖
发送

3条评论

  • 学习历史知识。
    2022-02-11 11:28:35 0回复
    0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又: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百年后一共鸣!
    2022-02-10 23:02:00 1回复
    0
  • 以史为鉴。
    2022-02-10 15:55:11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