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想象空间巨大,抓住风口一切皆有可能
图片来源:常州日报
2020年,常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成为全市第一个踏上千亿元级平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之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就成功登上千亿元台阶。
数据不会造假,
常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取得的成绩是最好的明证——
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幅超过60%。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及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倍增,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2020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近300家,实现产值近千亿元,在省内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比23.8%,居全省第2位;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约3.6万辆,省内占比37.5%,居全省第2位;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超270亿元,居全国第2位。
2021年,理想汽车理想ONE继续稳居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首位、新能源SUV市场第2位;比亚迪常州工厂定位华东乘用车制造基地,即将量产王朝系列、海洋系列畅销车型。
动力电池产业全国领先,全市已集聚动力电池产业相关规上企业近50家,产能85.5GWh,居全国首位,成为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私人充电服务商和私桩共享平台商在常州;全市集聚的近50家重点车灯照明企业,拥有国际化竞争力;全市拥有内外饰件重点企业30余家,同行业内保持国内领先优势……
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以及众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万帮数字能源已建成省级智慧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创新航牵头筹建省级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
未来十分值得期待,
请看《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坚持“两中心、多集群”的产业发展定位,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构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两中心”
以新北区和武进区为核心,到2025年,建成省内领先、长三角先进的新能源乘用车协同“智”造中心;以溧阳市和金坛区为核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
“多集群”
到2025年,建成具备全国特色标杆效应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和产业集群;建成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领先的先进智能视觉系统产业集群;建成省内领先、覆盖华东区域的智能座舱优势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商用车测试应用示范基地。
强链工程
保障新能源整车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建设;围绕动力及储能电池,支持电芯系统、关键材料、制造装备及新体系电池的研发创新与产品迭代等。
补链工程
围绕乘用车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混合动力总成等环节,招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持续加大本地商用车驱动电机等企业的培育力度。
延链工程
主要指支持本地动力电池及相关企业,开展分布式储能系统、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应用拓展;支持热管理系统等相关企业向整车能量管理等环节加快产品渗透。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的风口,
常州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头正劲,前景十分广阔。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5.6%。另据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比2020年度的5.4%大幅度提高至13%,2021年销量总数达到352.1万辆,同比2020年度136.7万辆,翻了一番还不止。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全国经济发展中,十分抢眼,令人惊叹。
注:数据来源于中新社和中汽协相关报道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在产业发展上已经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多,超过了历史累计出口的总和。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会迎来一波更大更快速的增长。面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强劲的风口,常州市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更大更快速发展,抢抓风口机遇,趁机壮大常州的城市实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全省前列,是非常现实且急迫的一道课题。
新近出台的《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定位并非高不可攀。在风口面前,常州理应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勇争一流,大干快上。只要抓住了风口,一切皆有可能。
文章来源:觅渡新语公众号(点击此处可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