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故乡的桥——故乡杂忆(22)

徐永林 最后编辑于 2021-12-21 15:05:06
4984 1 6

记忆里故乡的桥

——故乡杂忆(22)

 

故乡江阴属河网地区。我第一次到杭州西溪湿地参观,感觉像回到了儿时故乡,没有游览的感觉。河网地区,为了人际交往方便,当然桥也就多。但就我个人而言,记忆中的下列桥印象特别深刻。

首先是江阴的西门桥,很多人将它称为“大洋桥”。所以加一个“洋”字,我想可能它是江阴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罢。因为江阴的西门汽车站在通长江的黄田港河东,而通无锡和常州的公路都在河的西侧,因此造公路时必然要建造此桥,而且是可以通汽车的现代公路桥。我估计这大约是在江阴造的第一座现代桥梁,故人们给它加了个“洋”字。这座桥随着江阴的发展,几经变迁,后又并排增加了一座,每座变成单向通行。前几年回故乡,发现南面不远处新建了公路并造了新桥,老桥已经不通长途汽车了。我对这座桥的印象深的原因是我去南京上学,后来在南航工作,后来又调来常州,回家时都要经过此桥,见证了它由盛转衰的变化。

其次是北门的闸桥。这座桥既是桥,又是黄田港上的水闸,调节长江水到江阴的变化。幼时我住在板桥的应天河旁,应天河每天都有潮来潮落,就是因为它引起的。我曾去看过长江水通过闸口进入江阴内河的情况,见长江水因闸口狭窄,闸口前后江水高位差很大,江水汹涌而入,甚是壮观。此桥还有“桥上桥”的说法,是说此桥下面还有一座小桥淹没在水中,不知是否是造闸时没有拆除小桥还是因建闸时的必需。前年曾看到过闸口断水修建的照片,可也看不出名堂。

再次是南门的平冠桥。这是运粮河上的桥,城南的人进城必经此处,故我儿时常听父亲讲到。现在忠义街牌坊旁还有码头景象的塑雕群,再现当时情景。可是现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只是平坦的马路,并未留下“桥”的印象,仅剩下一个地名。这大约是我记事时此桥已经经城市改造,运粮河已经丧失运输功能,原来的桥已经改为平桥了罢。

第四当然是南门八字桥了,因为它我是上中学时的必经之桥。记忆中的桥是传统的半拱形石桥。为了通航运输,桥建造得较高,所以过桥要爬许多石级,因此大家都叫它“高桥”,周围那地方也就叫它“高桥头”了。不过此桥早已拆掉了,据朋友告诉我,现在在附近已经建成八字桥公园,八字桥也已经异地重建,但我想它一定不会有原来那样高的,因为它只是为了给人们留下历史记忆。

第五是五云桥,它就在八字桥公园的南面,横跨运粮河。过去江阴南门的二月初八集场,到这里就是是终端。我儿时赶集场,要经过此桥回家,由于桥狭窄,过桥时是人挤人。据说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成时天空现五色祥云,故名“五云桥”。它是单孔石拱桥,桥墩里侧设有纤路,纤夫拉航船时可以不需脱纤即可过桥。后来,在此桥因旁边建了公路桥而废弃,杂草生。现在已经作为文物而修复。

最后要说到我儿时的成长地板桥了。我记忆中的板桥最初也和五云桥一样是单孔石桥,南北向横跨应天河。有一次我羡慕儿时玩伴夏天从桥上向下跳水,垂直向下,我们都叫这种姿势是“插蜡烛”,下决心也去跳。可是由于我太紧张,下跳时未能保持好直立的姿势,结果扑向水面,水将我的腹部拍打得痛了半天。

由于板桥是南面的人进城的要道,石桥对来往的行人很不方便,后来就改成了较底的平桥,但中间是用厚木板舖就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板桥”。但木板时常损坏,后来就改成了水泥桥面。前年我回去,桥的南北都修成了加宽的公路,桥也一体新建,成了公路的一部分。应天河边我成长的板桥街已经完全拆掉,正在建设成河边的绿化带。板桥街也只剩下一个地名了。现在我有时做梦,出现的板桥还是石桥或木板桥。

桥的变化也在见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规律。

 

1、江阴北门的闸桥“桥上桥(修闸无水)”的旧照片

 

c64cc68f439f4e0ca5696fb5079d042f.jpg

 

2、新建的八字桥公园中的八字桥

 

caef76094b36acafaa4bdbe599e1181800e99cc5.jpeg

 

d009b3de9c82d15840e7f7566c328cd0bd3e42b5.jpeg

 

3、平冠桥旁的情景塑雕

 

DSC00145.JPG

 

DSC00146.JPG

 

4、今天的板桥与拆掉板桥街后正在建设的绿化带

 

DSC00356.JPG

 

DSC00342.JPG

 

DSC00362.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彭岸良
  • 张秋生
  • jfzhuang
  • 人参果
  • 双桂女
  • 泉水涓涓
发送

1条评论

  • 桥的变化见证人间沧桑。
    2021-12-22 07:56:09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