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手机端摘取只言片语,而不再愿意捧着艰深的大部头啃读。
国庆假期,一首“杜甫写的《暮年》”突然火爆网络,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类似于“XX国学”之类的账号冠之以“爱情最美最高境界”、“惊艳了整个大唐”。
其诗云: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且不谈这首所谓“最美爱情诗”完全没有唐诗的格律和押韵,单是表达就一点也不像杜甫的风格,反而和如今网络上含糖量极高却毫无价值的网文类似。有网友说这是“什么破玩意”、“连打油诗都不如”,一个网友留言:“一股子21世纪中二网文的味儿。”
网上这一爆,不仅六神磊磊等多个文化大V加入讨论,百家讲坛主讲人张宏杰也调侃:各大平台在2021年渐渐达成共识:这首诗是杜甫诗中最甜最美的一首,惊艳了整个大唐。而且就连专家也忍不住了。
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直言它“很拙劣”。
徐希平介绍,杜甫长于律诗,越到晚年也愈加炉火纯青。并且,晚年杜甫的心境是忧国忧民,“国事、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反观这首《暮年》,“像是网络上常见的心灵鸡汤一类的东西,与杜甫诗歌的境界差远了。”
他说,类似的假托古时名人的事情自古有之。不过也应注意,类似《暮年》这样的拙劣作品近乎于一种恶搞,“对于‘诗圣’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会消解其文学基础、思想深度等。”
的确,古代诗人的现当代“诗”不时会出现在网络,例如李白“藏头诗”、李商隐“送母回乡”等等,有人辟谣,“所谓的‘李白藏头诗’,都是拿一些藏头诗软件自动生成的,根本就是语言不通,逻辑不顺。”但也有人坚信不疑。
南方都市报对此评论说,伪托诗文流布,即使其内容貌似正能量,危害性仍然是清晰可见的。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阅读已经呈现出“浅阅读”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手机端摘取只言片语,而不再愿意捧着艰深的大部头啃读。从这一点说,目前出现的伪托诗文,其实是炮制者借助“浅阅读”给读者制造的“有毒的甜点”。
至于我们以后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让自己陷于这种“有毒的甜点”里,红星新闻的评论员易之说: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形成某些防御性的心理预期:对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让人觉得爽、觉得畅快的知识,应该多一分小心。真正的知识,永远是冲击人的认知边界的,会让人感到头痛、难懂、生涩、乏味。我们不必把轻易获取的短暂刺激,就言之凿凿地当做一种知识。
综合:南方都市报、红星新闻
编辑:王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