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思辨中的 刘小枫与邓晓芒

兰陵布衣 最后编辑于 2021-06-07 14:39:30
14830 1 7

       政治哲学思辨中的 刘小枫与邓晓芒

 

        微信图片_20210607141357.jpg

      

        俩位都是国内顶尖哲学教授、是一种巅峰对决、其中有学识功力的显现,也有凡夫俗子的斗气呈勇、尽管过去多年、但回过头来看两位的论争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

   


       刘小枫专长古希腊政治哲学、邓晓芒精研德国古典哲学、刘广泛涉猎,博采众长、邓深刻专注,精乎其一;都是文学系科班出身,又都是博士生导师、重量级选手、著作等身。刘小枫的“国父论”与邓晓芒的“启蒙论”、或者说“强国梦”与“自由梦”的同异之处、几乎可作“性恶论”与“性善论”的延续、甚至我个人自作聪明地理解为差不多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纠结、当然,最后一点应该承认还是有显著区别,最大意义是平息了我心中的一团乱麻或无谓迷茫。


    

       回到争议点、特别是刘小枫写道:“遍览历史,成功的宪政无不是在血火战争中建立。血火考验中诞生的坚强主权正是宪政运行的的保障”“主权决断与宪法政治是二位一体!““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民主的共和制政体过程不带有君王制的政制要素 ”再次对中国近代以来第二次共和及新中国建立的意义予以确认。但邓晓芒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抓住刘小枫曾说“德国魏玛时期是标准的代议民主制、其结果倒促成纳粹的上台 ”继而反驳道:“纳粹上台做的第一件事,不正是破坏宪政与代议民主制吗?---- --- 纳粹垮台后、德国人为什么要再次恢复宪政和代议民主制?”问得好、但我认为概念不一样了:纳粹上台是刘小枫针对魏玛时期民主制其结果而言,是一个解剖的“标本单元”、而邓晓芒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渐进过程、政治历史的进程是极其复杂的、谁能保证这其中还不会反反复复?(不妨参照美利坚从灯塔之国如何一步步脱变为霸权主义的今天)



        俗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同样西方的自由主义与主张人民主权论在理论逻辑及历史渊源上不一致;西方的君主立宪(英国)与人民主权民主制(法国)不一致、回到黄土地层面说、中国古代的儒统天下至清末“南海圣人”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再至辛亥革命、土地革命等一系列过程、不正恰恰说明这种历史自我选择、否定再否定过程中的艰难抉择?邓晓芒的新批判作为一种文化启蒙无可厚非、但东方古老大地上发生的一切终究还得靠历史自身的进程来解答、历史阶段无法跨越、各国曾经从宗教教化到文化启蒙教育、也不过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辅助推进器;当然,你可以指责这是事后诸葛亮式评语、我也没有贬低这种启蒙新批判、不过真正历史的推进是不靠这些的。



      刘小枫的缺点或不足在于天马行空、字里行间跳跃式思维,所以有“诗心哲学”之谓、恕我后知后觉者往往跟不上节奏、有时,一个段落感觉没有展开,却已去铺展或引领另一个话题了;邓晓芒风格不一样、德国古典哲学的谨慎与严密,一环紧扣一环,当然,这是我看他其它著作的印象:讲逻辑、有步骤、甚至步步紧逼、丝丝入扣又密不透风。



       但在这场论争中、邓晓芒有偏向于不同政治理念下、极易转化为显微镜下的句读剖析习惯、恕我苛刻:甚至在一点小歧义上咬文嚼字、寻找漏点或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已、如杨奎松教授读金一南《苦难辉煌》后对于学术层面几条小细节考证不足而龇牙咧嘴;如易中天老师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不屑一顾;曾有网文这样认为:“假如你刘小枫不这样写、恐怕邓晓芒也会反对、也会运用他完备的德国古典哲学深厚功底攻击你 ”。这使我更明白了聪明如哲学教授也会如常人般被刺激、或被披挂上阵的一面、深藏在学理文理中的意气迸发、细密逻辑之中也有烟火气与火药味;人、都是有立场的、而有了这种感觉这种窥见、我们看待这种论争也就更全面、更心平气和了、这对于读者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章:刘小枫 《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

                                 《康有为犹如一面镜子》

                                  《致邓晓芒:我为何不回应你》

                    邓晓芒 《评刘小枫的学理》

                                 《对新权威主义的文化反思》

                                 《第三条道路和新批判主义》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荷边垂柳
  • 张秋生
  • 陆吾
  • 何伯良
  • 一介过客QY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1条评论

  • 多联系实际就明白了。
    2021-06-07 15:51:34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