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退休老教师九年磨一“志”

常人 最后编辑于 2022-11-30 15:50:33
30260 0 1

678d17eb-5c68-488e-bdc1-c42db41b467c.jpg

“别桥的文化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记者初见溧阳市别桥初级中学退休教师李阿才时,他正在办公室对着厚厚的文献资料逐字逐句地审改,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供查阅的资料。9年多来,他参与《别桥镇志》的编纂,每日与文史资料做伴,今年8月底完成最后的修改后,《别桥镇志》于本月出版。

搜集资料一丝不苟

李阿才曾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对文史很感兴趣,撰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报纸上。2006年退休后,他参与了《溧阳市志·公安》《讲述英烈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别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综述(2008—2017)》等书的编撰。2013年10月,他得知《别桥镇志》的编纂需要人手,便积极加入,担任主笔。

编纂镇志需要了解和掌握大量的资料。为确保修志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在编写过程中,李阿才走遍了溧阳的大街小巷,多次探访知情老人,请教相关专家,分析考证,不放过任何疑点,几乎把档案馆和图书馆里所有涉及别桥镇的资料都翻了个遍,迈出了编志艰难的第一步。

“有一年7月,我顶着40℃的高温,查找有关别桥镇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料。由于不知道相关单位的具体位置,我就从城区往清安桥方向一路步行打听,终于找到了那家单位,却没有我要的资料。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我从没有放弃过。”李阿才告诉记者,那时候,他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和休息前做的最后一件事都是搜集、汇总有关别桥镇的信息。像大海捞针一样,有时候几天下来一无所获,有时候找到一段有用的文字,可以让他兴奋几天。

李阿才搜集资料的一丝不苟,为《别桥镇志》的编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存真求实 精心编纂

在资料收集齐全之后,李阿才反复熟悉资料、篇目。在编纂过程中,他坚持存真求实、科学客观,既体现时代特征,又突出地方特色。为了求证一个细节,往往需要翻阅很多资料;为了核实一个地名,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实地考证。镇志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能是他经过多次修改和去现场考证才得出的最终定论。

《别桥镇志》的编纂,让别桥镇的历史记忆有了落脚之处。为了这个惠及子孙的文化工程,李阿才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

“我年纪大了,不会使用电脑,我的文稿都是手写稿。初稿有150多万字,之后我又修改了20多遍,逐字逐句,每一个标点都要仔细琢磨,来不得半点粗枝大叶。大家都说我有着70岁的身体、50岁的心脏、30岁的心态,不怕任何困难和麻烦。”李阿才乐呵呵地说。

愿为家乡做有意义的事

在李阿才与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这部《别桥镇志》终于问世。《别桥镇志》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了别桥镇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并突出了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帮助读者了解别桥历史变迁、人文风貌、时代发展,对传承别桥地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人生一世,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给后来人留点什么。我很高兴能用自己的特长为别桥镇的文化发掘和建设尽些绵薄之力,感觉特别有意义。”李阿才说。


收 藏
点 赞
分 享
发送

0条评论

常人分类

常人数据库检索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