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溧阳“守林人”守望山林40年,练就火眼金睛和铁脚板

常人 最后编辑于 2024-03-29 18:07:23
95998 0 0

2.5万亩的瓦屋山林场、2.1万亩的龙潭林场……溧阳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也有一支终年以山为伴、与林为伍的“守林人”——护林员。从修枝剪叶、病虫防治,到森林防火、资源管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战在生态保护一线,用细心和耐心去呵护一棵棵小树的成长,用执着和坚守守护着溧阳的青山绿水。


“守得了清贫、耐得住寂寞”,这是李应清的口头禅,也是他在林场工作40年的职场写照,“我父母、我们夫妻、儿子,我们一家三代五口都是守林子的,清贫、寂寞都成了家风。”


和李应清一样,溧阳龙潭林场的朱学山,同样迎来了在林场的第40年。这40年,他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副“铁脚板”。“40年,每年365天,不敢有一丝懈怠。”李应清说,“一旦有火苗烧起来可不得了,防火主要靠我们的脚和眼,靠巡山。”


巡山40年,年轻时也会想家


茂密的森林植被、秀美的山间景色,竹木森森、茶果飘香、山清水秀。这就是李应清工作的地方:集资源保护、林业生产、旅游培育为一体的现代林场:瓦屋山林场。


“来旅游的人都说瓦屋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适宜养生,这是我爸妈这样的老一辈林场人,以场为家,艰苦奋斗留给后人的财富。”早晨8点半,坐车到山腰的管理区,李应清向山上出发巡山,嘴里还哼着并不太准的小调,依稀能听出《大王叫我来巡山》调子。虽然年近六旬,但他精神矍铄、体能充沛,几步就上了一个小坡。


961bb4d7-bf41-4c85-8a56-553a13fb448d.jpg

李应清


李应清是瓦屋山当地人,40年前参加工作,跟随父母的脚步来到了林场。当时,他是第一线的林业技术员,量树高、测胸径,了解林子和树木生长状况,还要会干培育小苗的农活。巡山肯定是必须的,整个林场跑一圈就得跑上三四天。40年,他一直在护林一线,踏遍了瓦屋山的山山水水。


“干我们这一行,没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和农民一样的要抢时间,忙起来的时候起早贪黑。以前,因为交通不便,每天只能住在山上,两三个月回家一趟。在山上住了三十多年,直到五六年前,才能每天回家。”年轻时,李应清每天巡山累了停下休息的时候,就会想家。


这些年,瓦屋山林场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的信息化水平,在进入林区的道口增加语音提醒系统,安装了三座高清火情监控探头,实现林场主要区域监控全覆盖,把森林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便有了再先进的高科技,也少不了护林员,每个人日常看护一大片林地,节假日不回家是常事。”李应清说。


作为护林员,工作远不止巡山防火,他还有很多林业技术工作,比如修枝剪叶、清理杂草、病虫害防治等。雨后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积水,降低湿度提高土壤通透性,及时补肥壮苗增强植株根系活力,促进苗木恢复生长提高防虫抗病能力。“一颗颗小树苗,就像我们的孩子,需要细心、耐心去呵护。从小树苗到长成一棵大树,往往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巡山40年,他走山路爬坡如履平地


在位于戴埠镇的龙潭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任务繁重,朱学山和同事们在山脚下的防火检查站轮流值班,定期巡山。


9ee264cc-4475-4446-a5ab-9f3b0033ccbc.jpg

巡山,一天都不能松懈


巡林路上,由于山路崎岖坡度大,上山的路并不好走,很难保持平衡。巡林的道路,硬化过的比较好走,林子里还有好多没有硬化的路,走一会儿就满脚泥哩。“虽然有车,但车子很多地方是到不了,巡山还是要靠铁脚板。”朱学山这样的护林员,夏冬两季每天都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时间长了练就了走山路爬坡如履平地的本事。“不仅仅是体能好,是长年累月才能掌握的技巧,30度的坡,一般人20分钟吧,就走不下去了。我们刚刚到山里的时候也不会走(山路)的,几个月走下来就稳了,你看我这个姿势,身子稍微往前倾一点,速度不能快、重心要低……”还没说话,他就跨过了几个坡,一点不喘。


和李应清一样,朱学山也是林场当地人,一毕业就开始了巡山护林的工作。“我们做的事是不容易被人看见的。”在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朱学山认为巡山护林就是维系着山林该有的样貌。大家看到的只是道路干净、落叶没有了,没人知道这背后的工作是怎样的艰辛。”小到捡起一个烟头,大到宣传森林防火理念,朱学山在每天与大山打交道的过程中,用双脚丈量着林场的沟沟岔岔,除了铁脚板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40年,他们防火值守一天没有松懈


几年前遇到的一次山火,让李应清现在还心有余悸。当时是上午,他巡山到半山腰,突然看到前方冒烟。“坏了,有火情。”他第一时间看过去,看到是山民在烧什么东西,引燃了其他枯枝树木。他立刻帮助灭火,还快速通知了林场的消防队,大家齐心协力将火扑灭。“当时,过火面积也不小,真的后怕,所以我才说,我们护林员是365天防火值守,一天都不能松懈。”


3e3448df-5241-4522-a7ee-5c42749d32a0.jpg

朱学山的护林工具


在朱学山眼里,守山护林最担心的是森林火情,每天这么多人进山一旦有火苗烧起来可不得了。今年春节他值班,就在林场守着,节假日爬山的、野炊的人比较多。清明前,尤其要看管上坟烧纸、烟花爆竹、野外用火这些火灾隐患。


前不久,因为有人偷偷上山拉电网电野山羊,导致林场和村庄交界的山半坡着火,朱学山接到电话饭也顾不得吃,赶忙前往着火点。由于发现及时,明火被扑灭。为防止干草、树叶等复燃,他一直蹲守到深夜才下山。“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护林工具,还有这些灭火工具,我们都会定期培训,每年都会参与各种类型的演练,防火技能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学到手的。”朱学山说。


这40年,他们早已和森林融合在一起


李应清和朱学山都在林场工作了40年。59岁的朱学山大一岁,明年退休,李应清后年春节后也要退休。虽然工作寂寞、枯燥,但两人早已和这片森林融合在一起,这一份人与自然的感情,难以难以割舍。


3995c907-5937-4f98-a539-36ab79e5eafc.jpg

李应清(站立者)在植树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戴埠人,家就住在龙潭林场脚下,既然选择了大山便要守好自己这份‘责任林’,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值得,无怨无悔。”朱学山深情地凝望着身边的一草一木慨叹道,“有些树我是看着一点点长大的,有些还是我亲手种的呢。时间过得真快,真不敢相信,一晃40年。”


李应清的儿子今年三十出头,起初并不是干护林员,在社会上兜兜转转几年,如今操起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老本行。“他在溧阳市林场,虽然不在瓦屋山,但也是一种传承。”看着满眼绿色,他同样舍不得眼前的这一片不老青山。


(记者 汪磊 通讯员 邹迪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收 藏
点 赞
分 享
发送

0条评论

常人分类

常人数据库检索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