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长安三杰】之一——赵望云 ;之二——石鲁;之三——何海霞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1-04-08 08:29:55
13892 4 4

【长安三杰】之一——赵望云

2021-04-07 11:24


长安三杰之一——赵望云

赵望云,1906年9月30日生于河北束鹿,又名新国,赵望云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艺术大家、20世纪中国画坛大众化艺术思潮的先驱、“长安画派”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与石鲁、何海霞并誉为“长安三杰”。郭沫若早在40年代初就写诗评价到:“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赵望云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其擅长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主要作品有《农村写生集》《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赵望云画集》等。赵望云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1977年3月9日病逝于西安。

赵望云曾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他对培养艺术人材,倾注了不少心血,当今国坛名家如黄胄、方济众、侯声凯、徐庶之、赵振川等人,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如今仍活跃在陕西及全国画坛的崔振宽、王宝生、王西京、王子武等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均是他的学生。

赵望云始终坚定着“生活是艺术之源泉”“不画不劳动的人”的写生理念,描绘身历其境景物的决心,“业精于勤”的写生创作态度,历经多年的写生实践,使得赵望云在笔墨构图造型用色等有突破和创新之处,构图并引入西方的焦点透视,融入民间艺术、音乐等,按照世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表现。画风简练率真到苍劲浑厚、酣畅淋漓的转变,离不开多年对道法自然、物化心源写生方法和深入生活写生理念的践行。

赵望云写生取材与绘画形式与他精神气量一致,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节操,各方面因素对他的山水转型起了极大作用。赵望云山水写生理念主张劳动生活美与景色的美结合的自然,不屑于装饰,显示出香醇的泥土味,有种特殊的意味存在,而且是不容易变现出的,平俗中存在着能激发起观者内心波澜的感动。赵望云的写生理念被长安画派很好地运用在实践中,手不释笔探索的精神造就了每个时期变幻的笔墨形式之美。虽然赵望云与长安画派风骨各异,但在写生理念上的执着还是具有一致性。

赵望云,是现代中国画坛上一个一度被历史所忽视,然而却是一个绝对应该受到人们强烈关注的重要的画家。在关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在艺术走向民众、表现民众的世纪性大潮中,赵望云与他曾经拥有过的无与伦比的影响,成为艺术大众化的当之无愧的先驱。



【长安三杰】之二——石鲁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当代中国画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石鲁是一个富有艺术天赋和艺术灵感的人。他说:“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立足。”他一生充满艺术激情,视艺术为生命,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奋不顾身的程度,最重要的是他坚持了正确的艺术道路,抓住了传统和生活这两个根本点。

石鲁敬畏传统且抓住了传统的精髓。少年时,他曾熟读《诗经》《古文观止》等,打下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他在63岁时撰写的《学画录》,集中反映了他精湛的艺术见解和渊博的传统文化修养。品读石鲁的画作,犹如读诗读史,意蕴深长。石鲁笔下的秦岭、华山、黄土高原、领袖和人民,所表现出的史诗般气派,深刻反映了他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深刻內在联系。

石鲁是一位极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来说,石鲁以其鲜明的个性张力与强烈的艺术风骨,备受人们的争议与关注。在其他短暂的艺术人生中,以全部的热情与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艰苦探索。他从一个封建旧家庭的叛逆者、一个以美术为武器的革命战士、一个新的绘画风格的开拓者,升华为一个与现实命运展开殊死抗争的艺术殉道者,从而成为20世纪命运最坎坷、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之一。

石鲁的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60年代,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花鸟画成为“长安画派”较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70年代,他以花鸟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

著名艺术评论家刘曦林在《石鲁的人生旅程与艺术风神》一书中说:“石鲁是个天才,全才。在当代艺坛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敏锐,同时在诗、书、画、印的综合成就上达到如此的高度。”

【长安三杰】之三——何海霞


1961年10月,在北京等地的巡回展览中,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方济众等人为代表的美术团体共有150余件作品,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此次展览在美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人称“长安画派”,誉满全国,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被称为“长安三杰”。

何海霞与石鲁、赵望云在这一时期通过深入生活、改革创新,所创作的大量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开拓了中国画的新领域,也成为“长安画派”开宗立派的扛鼎之作。

何海霞的传统笔墨功夫在美协的国实中当然属于佼佼者。他通过不懈的探索,使生活与传统程式对接。把传统技法融合到对具有真情实感的现实生活的描绘中,以此来消化传统、创新技法。他的作品开始克服传统法度的僵化程式逐渐摆脱了用现实生活点缀传统形式的创作倾向。作品出现了生动鲜活的自然意味和时代精神。

对于绘画的语言形式,何海霞的探索亦有新得;在山石的表现上,根据创作主题思想的需要,赋予山石不同的美感;或表现山的气派、壮丽,抒发豪迈情怀;或视之能清心、却署,呈可游可居之态;或赞其雄伟、庄严,如英雄般使人敬仰。

对山石的画法,何海霞做了科学理性的分析“画山得山之势,这势不仅是具体的某处之山或某处之岭。得山之势,势即大势,为伏为屹立,层次分明,脉络绵延不断,观之符合自然之理。得山之骨,即山之质感。山有草木从生、山有嶙峋露骨,经风雨侵蚀棱骨分明,所以山之质和当地气候联系起来。山土质属于什么石层质感,与地质学亦有所研究。”

何海将研究理论在艺术实践中加以应用,使他的山水画从张大千的基本格局开始倾向赵望云、石鲁的创作思路,艺术作品呈现出派崭新的面貌。1960年以后,何海霞的作品中,少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喧嚣场面。而多了几分宁静、生息与祥和。这或许正是何海霞喜爱自然、生灵、和谐、光明的天性的不期回归。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芝麻汤圆儿
  • 陆吾
  • 何伯良
发送

4条评论

  • 谢谢芝麻汤圆儿陆吾老师关注支持!顺致新春幸福安康!
    2021-04-08 13:05:49 0回复
    1
  • 谢谢陆吾老师关注支持!顺致新春幸福安康!
    2021-04-08 13:04:53 0回复
    1
  • 谢谢泉老关注支持!顺致新春幸福安康!
    2021-04-08 13:04:17 0回复
    1
  • 杰出代表。
    2021-04-08 07:38:01 0回复
    1
  • 71830
    积分
  • 6387
    博文
  • 18454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