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郑振先的书院、奏疏和三个庵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1-03-25 08:03:47
7523 3 7

郑振先,字太初,号彖斋,明代常州武进横林(赐逸堂郑氏)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明史》没有为他立传,但是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可以看到他的内容。《光绪武进阳湖县志》有他的传记,对他进行了表彰。郑振先死后,武进县把他列入“乡贤祠”崇祀。

附图:《武进阳湖县志·郑振先传》

郑振先传-县志.jpg

 

郑振先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士人。他的一生,可以用三个时段来划分。

中进士后,他在浙江嘉兴县担任县令的7年中政绩卓著,打击豪强,关心民生,救灾扶贫,重视文教,因而受到当地百姓和士子的爱戴。他创建的嘉兴“仁文书院”和他写的《嘉禾事纪》就是历史的见证。虽然书院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仁文书院志》永存世间。他的《郑太初遗稿》,静悄悄地躺在南京博物院里。

附图:《仁文书院志》,《郑太初遗稿》

郑太初遗稿_封面.JPG

仁文书院志.jpg

郑振先提升到北京分别担任工部、兵部、礼部主事期间,看似无所作为。但是他的《直发古今第一权奸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虽然看法各不相同,他受到清流官员们的赞誉,如郭正域、顾宪成等人在文章中有叙述,常州同乡孙慎行也写诗送给他。尤其是常州的吴亮(吴中行的儿子)最为赞赏郑振先的上疏,不仅写诗送给他,而且写诗送给他的妻子吴氏——吴亮的堂妹。吴亮后来又把这篇奏疏收入他编纂的《万历疏钞》。

附图:《万历疏钞》,吴亮赠郑振先夫妇的诗

万历疏钞.jpg

吴亮诗.jpg

 

郑振先却为上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降六级贬谪到四川永宁宣抚司当幕僚。在京察中又被免职,这时他还只有三十七岁,正是有为之时,却被迫从此乡居,直到去世。郑振先在去永宁的途中,在嵩山少林寺和广元千佛崖都留下了诗作。在新浪博客,笔者曾看到有人写诗唱和郑振先的诗《千佛崖》。在峨眉山洪椿坪和得心长老谈《易经》七昼夜,产生出家的念头,经儿子郑鄤劝阻而下山。

附图:洪椿坪*

红椿坪.jpg

郑振先在乡居期间,修居士笃信佛教,创建了三个庵、祠。一个是横林的浮梁庵,因河里漂来一根大木,打捞上来做了房梁,因此取名“浮梁庵”。二是双节祠,就建在郑氏祖坟“寿山坟”旁边,由状元文震孟题写匾额。三是将常州府城青果巷内他的房屋舍宅为庵,后人起名“太初庵”。太初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青果巷内一条小弄的地名,直到1995年拆迁,“太初庵”弄从此消失。

附图:太初庵碑记,太初庵位置图(常州古城图)

太初庵碑记.jpg

太初庵地形图_宣统元年.jpg

 

综观郑振先的一生,既有所作为,但又具有明显的悲剧倾向。他在《嘉兴县志》是“名宦”的身份,《武进阳湖县志》把他看作“直谏之臣”。

笔者认为郑振先后期的悲剧倾向,既与朝廷的局势有关(皇帝怠政和官员党争),也与他的个性有关(勇于任事和性太耿直),又与当时的吏部如何用人有关。如果把他放到知州、知府等地方官的任上,他将会做出更多的成绩来。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芝麻汤圆儿
  • 双桂女
  • 陆吾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方块糖
发送

3条评论

  • 现在的官场上耿直的也不一定吃香。
    2021-03-24 08:39:23 0回复
    0
  • 春日怀古
    2021-03-24 08:33:49 0回复
    0
  • 问好郑老师。
    2021-03-24 08:20:28 1回复
    0
  • 3435
    积分
  • 1241
    博文
  • 84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