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绽放在聚会记忆里的奇葩

一介过客QY 最后编辑于 2020-12-25 08:14:49
6714 7 12


                    7429009ba5f874e18c86ccfb9e0bd6e.jpg




                         绽放在聚会记忆里的奇葩


                                             图文/一介过客


不知始于何年何月,举国上下可谓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东,无论其经历如何不同,职务是高是低,抑或富有还是贫穷,职业高贵或者卑微,他们大都参与过或正在参与一种活动,那就是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聚会”,其中尤以同学聚会为最。而且至今依旧乐此不彼……


“聚会”成风,在当下的华夏大地上早已是约定俗成、见怪不怪的事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大多数人衣食无忧,口袋内还多少有点积余;有的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少了单位领导的管束,不用最看老板的脸色行事,自由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受“趋众心理”使然,耐不住孤独寂寞,喜欢凑热闹;当然也不排除自古就有之的“人越老越怀旧”情绪所感染,需要一个情感渲泄或寄托的场合等等,加之互联网特别是微信群的催生,聚会这一一举多得的活动方式也就应运而生自然而成。


不瞒诸位,我乃凡夫俗子一个,百无禁忌。在贵州因处于相对封闭的三线军工厂,与外界联系较少,特别是与中学乃至大学同学,基本上没有交集或少有往来。对聚会之事知之甚少,参与更少。后来,随着“少小离家老大回”调回常州,特别是退休后,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也断断续续开始参加一些聚会。只要受邀,必赶赴之,从不缺席!绝不会作不屑参与状,以显示自己清高;更不会推三阻四,找个理由溜之乎也。


余参与聚会数十次,但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那么几次。我将其中的一次奇特照相、一句真情表白、一次有36个“最”的大聚会和两本精美纪念冊视作聚会中的几朵奇葩,至于算不算得上,尚需诸位定夺。


                   f40cb04dda9561091ae5234976d4dea.jpg



                                       突发奇想的照相


因于班长之邀,我参加了我们常州二中高三(1)班毕业五十周年聚会!这是调回常州后我参加聚会的首秀。


在二中新校门后、巍峨庄重的大成门前合影留念,自然是众望所归了!因为50年前我们班就是站在大成门前的石阶上,上下错落有序,互不遮挡地照了张毕业照的。


起先大家三三两两,如往常一样随随便便地站成两排准备照相了。突然手揑毕业照老照片的于班长突发奇想,——不过也正是这“奇想”,给这次50年后晚到的重逢平添了一份乐趣,当然也平添了一份哀伤!


他提议大家站在原位,即50年前照相时你站什么位置,今天仍站在什么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不能变。


“听班长的!”同学们没异意!于是大家纷纷归位……


身后的大成门还是原先的大成门,只是昔日曾改作的教师办公楼,而今旧貌换新颜,成了庄严肃穆的“校史陈列室”;班长手上50年前毕业照也没有变,且不可能变!但照相的人变了,不仅是变老了,是有的人变没了,或失踪了,或去世走了!再也不能把他们拉回到自己的身边,与他们亲切交谈、让他们站在原位照相了!这未免有些太残酷了吧?


我想,这是否是意味着大家告别过去,告别青春,告别历史了?


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的憨厚的朱同学来了,高考前被神秘征召到国务院某机要部门工作;曾经的帅小伙吕同学来了,当年插队丹阳农村唯一一个未返城的同学、从丹阳柴油机厂副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现在已是民营企业家的陶同学来了,是他多次资助同学聚会。女同学项同学、沈同学、徐同学、王同学等也来了……


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因故未来,也有的已经永远来不了了!


比如我邻近的沈同学,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学青年,一生不得志。贫病交迫,最后惨遭车祸而去世,令人唏嘘;


女同学姚同学想抓紧时间从公路铁路交叉道口暂停的货车车厢下穿过。万万没想到车启动了,在已将小儿子推出轨道,又心急慌忙地返身去推大儿子时,自己未逃脱,年纪轻轻就命丧车轮之下。她用母亲护子的本能,用伟大的母爱,为儿子献身,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住邮电路上草房的汪同学失连,一直了沓无音信……


中午聚餐前,于班长打开一幅特意制作的近一人高的64年班上的毕业照。同学们一个个饶有兴趣地去指认当年的自己;于班长为50年前后判若两人,而今穿越时空而同框的同学一一拍照留影。


你们聚会时照相,是否也尝试一下,来个花样翻新?



                    13d005f44b4a1c797d35af3930b08b1.jpg



                                     时不我待,有爱就说出来


一般聚会,特别是在聚餐前或聚餐中,会即兴表演些小节目以助兴,这无疑是多才多艺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大好机会,也是把聚会推向最高潮、同学们玩得最开心、最痛快的时候!


我曾经参加过的高中同学聚会中也遇到过这种热闹欢快的场面。


临时自荐主持人的曹同学学生时代就是班上的活跃分子。他亲自导演並担任主角出演的抗日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和小话剧《三月三》曾在市中学生文娱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


这位从市台办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同学依然是人到哪,就把笑声带到哪!虽已谢顶,但仍风度翩翩。这次聚会他又是唱歌,又是说笑,插科打诨,妙处横生,引来掌声四起,笑声不断……


在一位女同学精彩的独唱之后,但见老曹同学伸开双手,手心朝下並压了几下,嘴里一个劲地说:“请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同学们以为他要表演压轴节目,嘈杂声渐渐停了下来。哪知老曹干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后当众大声宣布:“我中学时暗恋的女同学是班上的王某某,她是我的梦中情人!”


老曹此话一出,全场鸦雀无声,满座皆惊,继而爆发出雷呜般的掌声!所有同学的目光也转向坐在邻桌的女同学王某某的脸上。我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瞄了一下:坐在下面,长得秀丽端庄的王某某满脸涨得通红,却不愠不火安之若素,好似曹同学说的不是她,而是别人!当年在班上她可是十分羞涩、腼腆,话语不多的女孩啊。后来她考上了无锡轻工学院,毕业后先在外地纺织厂工作,退休前是常州某纺织厂的副厂长!


掌声无疑是对曹同学勇气的一种认可!他终于把埋藏在心底50年的秘密,也是他的心里话,在有生之年说了出来!现在他们各自都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今天他迟来的表白,无非是对曾经美好年华的一种留恋和怀念,是对早已逝去青春的一种祭奠和纪念!


王同学镇定自若,落落大方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再次体现了她有别于旁人的素质。也许是得益于她在领导岗位上的不断磨炼吧!


之后聚会时他俩依旧与往常一样交往,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也许曹同学在同学聚会上的作法有些人不一定能接受,但我特别钦佩他,欣赏他!在崇尚“含蓄”的我国,尤其难能可贵,勇气可嘉!暗恋女生的男生多的是,但他们多数选择烂在肚子里,这与大声说出爱同样都无可指摘!


                    20150819_145308.jpg



                                        36个“最”的500人大聚会


如果有人问我:你参加过的最大聚会是哪一次?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2018年7月23日那一次。有500多人参加了史诗般的聚会。而且我可以断定,其规模之恢宏、场面之震撼,之前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堪称“空前绝后”!


这次聚会是为庆祝所有在此工作与生活过的贵州4191厂(又名国营红旗机械厂,113信箱)建厂50周年而举办的。不!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照例说老厂已于2005年正式摘牌,这意味着它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走进了博物馆。曾经如日中天般的辉煌也随风而去成了“过去式”。工厂与大家,大家与工厂已无半毛钱关系,即无任何瓜葛和牵绊了。


但是,从1968年四机部建厂批文上首次出现4191厂这个厂名始,很多职工陪伴着工厂风雨兼程地走过了极不平凡的38个年头。尽管人员频繁进进出出,但作为建设者和亲身参与者,他们见证了工厂这段光荣、梦想和终结的历史!


即使在明知工厂已经不复存在的十三年间,在极其艰困的条件下,原4191厂的职工也许真正明白了“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所有113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113人,非但没有把老厂遗忘,反而更加珍惜和怀念他们曾经为之献出青春和热血的这方热土!


4191厂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也是他们永远的痛!因为,在他们的血脉中,在他们的基因里,早已融入了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三线精神”!是牢不可破的“三线情结”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种精神和情结没有也不可能因为工厂的消失而被无情抹去。这次由民间自发组织的“113人寻梦白泥田大聚会”,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並吸引了散居在全国四面八方的113人蜂涌前来参加,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我和老伴有幸受邀参加这次盛况空前的大聚会。因在博客上写了几十篇反映三线生活的《三线忆》系列文章而被113微信群或其它三线群广为转发。所以荣幸地被聚会组织者特邀上台作了即兴发言!


感慨之余,遂以拙笔收集整理出这次大聚会的36个“最”,也是36朵花絮。以此忠实地记录并由衷地赞叹这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並圆满成功的大聚会!敬请笑纳——


                 6a472e40890480400edb5132d581b99.jpg


△到都匀下了汽车或高铁,最先想到的是冲向路边小摊来碗都匀米粉。


△最尴尬的是明明拉着某某某的手,还在怯怯地问:“某某某这次来了没有?”


△最唐突的是盯着对方看半天,楞是认不出,只得“逼”着对方自报家门。


△最让人怀念的是心心相念、甚至车票都已买好,但行前突然“走”了的两位老113人。


△最令人感动的是来匀后犯病,坐着借来轮椅参加活动和为她推轮椅的前同事。


△最累的是聚会组织者,最忙的是志愿者。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也就没有这次大聚会。


△最钦佩的是一路扯着写满名字的“铁岭三线人”旗帜,穿越大半个中国,重走当年来都匀的路线的原东北学员。


△最别出心裁的是欢迎晚宴上开幕词是一首有老职工创作並声情并茂表演的诗朗诵:“我为什么没有离开你”。


△三线博物馆墙上最醒目的一行字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到113老厂址后最迫不及待的是寻找或直奔原先自家所住过的家属楼,然后与它来张亲密合影。


△在老生活区转来转去,最想找回、却怎么也找不回的是自己过去的影子。


△113最“古老”的建筑——连接厂区与生活区的“红旗桥”,虽苍老破旧却依旧岿然不动。


△最不伦不类的是原礼堂变成“百乐门”,“为人民服务”却留在修缮一新的原卖店门上。


△最浪漫的是有人特想与老伴再去钻一回小树林,重温当年初恋的甜蜜……


△把自己最好的芳华留在三线,心有不甘但嘴里还一个劲说“无怨无悔”。


△最想被厂广播站嘹亮的军号声再次叫醒,开始一天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最期盼灯光球场上又现厂女篮昔日英姿,可惜现今球场成了拍电视剧时猛男侠女的打斗场。


△若问什么变化最大,当属门窗木框曾被“洗劫一空”的老生活区奇迹般地变成美丽影视城。


△进到满目疮痍的老厂区,最让人心酸的感叹是:“唉,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最感到分身乏术的是车间、科室聚了班组聚、接着校友聚,再是好友聚……


△大家共同拥有的,也是最引为骄傲和自豪的称呼:“我们都是113人!”


△最乐不可支的是主会场附近的旅馆饭店老板:前者人满为患、后者宾客爆满。


△最名不副实的聚餐:“吃喝”是假,重叙友情才是真。话比酒多,剩的比吃掉的多,醉的比清醒的多……


△凉拌折耳根那怪怪的味道,依旧是大家的最爱。


△聚会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加微信吧”,“留手机号”,“保持联系”。


△已有的113各微信群扩张速度最快,新建群最多,各群点击量最高,也是最活跃期。


△众口一词最“不满”的是:“人还没来得及认全,大聚会就这样结束了吗?”


△最大的憾事是没照成500人“全家福”,但在老厂300多人的大合影多少弥补此缺憾。


△最难以接受的不是暂时分别,而是自己成了别人的回忆……


△平生最豪迈的一句话是:“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三线!”。


△心里最明镜似的:“再见”即“永别”。因为很多人或许是今生最后一次见面。


△最难预测的是参会人数:起先以为最多一二百人,微信报名三百多人,实际报到超500人。


△组织者最为难办的事是在都匀满世界寻找能容纳500多人带舞台无柱的大型宴会厅。


△公认最团结的聚会。——无论过去有多大的恩怨情仇,而今“相逢一笑泯恩仇!”


△大聚会无疑因参会人数最多,来自地域最广,办得最圆满而被113人永远铭记。


△知足了!感谢国家对三线建设者的最高奖赏是:“共和国不会忘记!”


                

                a9f3366614eda2c5b2849300092099e.jpg




                                        最精美的聚会《纪念册》


是凡聚会,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纪念的。比如最早时会人手一册,用打字机打字、油印机油印出来的《同学联系花名冊》;后改由电脑打字A4纸打印而出。为数不多的照片也从装胶卷相机拍摄的黑白照,发展到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彩照,洗印后分发每人一张……,现在又进步了,智能手机拍照片、录象方便快捷,再由热心的同学做成电子相册,发至群里,供大家下载等等。


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为纪念原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一系69届同学毕业50周年,因年级筹备组之邀,我于2019年10月8日至11日参加了在华科大举行的同学聚会,这次聚会那才叫“赞刚”呢!


由于筹备组花了两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和辛勤努为,无论在日常接待、日程安排、参观项目和交通餐饮等诸多方面,让参加聚会的105名年愈七十的同学及部分家属深感满意,都说有一进校园就有一种年轻的感觉,仿佛重新回到当年的大学生活!当然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回家”的温馨感觉。


但是,短暂的相聚,无法让美好的时光驻足停步。而只能让它定格、浓缩在筹备组为同学们精心制作的《相逢是首歌——华中工学院机械一系1964级同学55年同学情》纪念冊中,让瞬间的欢聚化作永恒的记忆,成为同学间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


                   20fa613b5285aed98703b0aa958973b.jpg


《纪念册》共两本。一本为总冊,汇编了年级五个班的所有资料,包括各班花名册,各班各个时期参与活动的老照片,特别是在校时的黑白照片尤为珍贵;另一本为任课老师及同学个人冊页,在《多彩人生》栏目下,每人的简历,家庭状况及本人各个时期的照片被精心编辑编制,每翻阅一页,好象这位同学就栩栩栩如生地站在你面前。


两本《纪念冊》的编制人员即为聚会筹备组的全体人员。这十余人大都是当年留校的同学,现为教授和副教授,以及在武汉湖北工作的热心同学。他们在总策划张春风、陈定方和黄子强同学的领导指挥下,在所属的“摄影”、“编缉”、“撰稿”、“校对”和“策划”等小组里认真工作,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最后由广州一家印刷公司印制。从一开始就定出目标:即奉献出两本精心制作的高质量的《聚会纪念册》为己任!


应该说这两本冊子凝结了十多位编者的全部心血,也凝结了他们对同窗六年挚深的同学情!


是的,一本《纪念冊》,记载的是历史,是青春岁月的痕迹,铭刻着同学之间的友谊。它所摘取的一个个片断,所记录的一朵朵花絮,仅仅是55年间的小小缩影。但它确是值得珍藏的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我是筹备组中最晚加入者,也是极少数非武汉同学之一。聚会结束后,因在群里发了几篇写在《美篇》上的回忆大学校园生活的文章,而被三位策划临时拉差。盛情难却,于是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执笔写了“前言”、“卷中语”和“后语”区区三篇文字,虽数易其稿,但比起筹备组其他同学所作的贡献来说只能说是九牛一毛,惭愧之至。


当制作精美,内容翔实,酷似一本小百科全书的《纪念册》摆在你面前,当你小心翼翼翻开它,你就翻开了历史,翻开了每一个人的成长史!就会打开记忆的闸门,让青春的激情再次澎湃,让同学间的友情在记忆中常存、在怀念中升华……


这样的《纪念册》,你难道不想有一本吗?


                    504149f7d0d7262e42c6b3046195430.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桃子酱
  • 珍珠传奇
  • 西江月
  • 春风化雨AB
  • 雪峰123
  • 一龙双马
  • jfzhuang
  • 一点强豆
  • 洪哲明
  • 双桂女
  • 康熙
发送

7条评论

  • 不忍直视,人生如梦
    再度欢聚,笑看人生
    2021-01-18 09:32:30 0回复
    0
  • 为钱老师此文点赞!!!
    2020-12-24 11:09:38 0回复
    0
  • 青春不朽,友谊万岁
    2020-12-24 10:39:08 0回复
    0
  • 聚会也不是越多越好 让人身心愉悦的可以 颇感压力的还是少去为好
    2020-12-24 09:10:53 0回复
    0
  • 每次真诚相聚,都是生命中珍贵的浪花。
    2020-12-24 08:13:24 0回复
    0
  • 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2020-12-23 15:04:40 0回复
    0
  • 真羡慕,看到同学聚会,心里不是滋味,因家庭贫困,过早掇学,所以从未参加过同学聚会。
    2020-12-23 10:44:25 0回复
    0
  • 2447
    积分
  • 357
    博文
  • 467
    被赞

个人介绍

寄语新版龙博: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