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孔子弟子中的“三个代表”

思无邪 最后编辑于 2020-12-11 11:49:08
17215 0 3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是当之无愧的。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3000多个学生,其中出类拔萃的有72个,这一数字和成就即使在今天也是惊人的。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培养学生不像现今这样“模板化”和“格式化”,而是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生遍及各个诸侯国和各个领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最为典型是“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从教还有一个伟大的品德,就是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正像儒家将仁理解为有差别的爱一样,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也是有所喜好的,这可以从《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对话次数和内容中看出。我们将曾子和有子排除在外,因为这本书可能是他们的弟子编写的,因而引用了不少他们的话。与孔子对话排在前三位的学生是子路、子贡和颜回,这三个人都在孔门十哲之中。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都是孔子喜欢的学生,但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类型,我把他们称为孔子弟子中的“三个代表”。研究这三类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教育方式,对今天的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颜回品学兼优,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这可能是最没有异议的问题。孔子很少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另外的弟子,但他对颜回的赞扬却从不吝啬。有一次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一个学生一连用了两个“贤哉”这可能是空前绝后的。颜回不幸早逝,孔子悲痛不已,连说“唉!老天爷啊,你是要我的命啊!老天爷啊,你是要我的命啊!”他身边的人对他说:“老师你也太悲痛了!”孔子说:“是太悲痛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又为谁悲痛呢?”孔子为什么对颜回如此看中?是颜回对孔子有所帮助吗?不是,有一次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都十分认同。”从孔子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喜欢对自己提不同意见的人,不喜欢一味顺从自己的人。他认为一位顺从自己的人对自己没有帮助,而颜回在孔子面前从不提反对意见,因而对自己没有帮助。还有一次,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都没有提问,像个蠢人似的。”

那么,颜回为什么会成为孔子心目中最好的学生呢?

一是因为颜回爱好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中的最大特色,他曾经说过有十户人家的村子里,一定有忠信如孔丘的人,但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可见,孔子对好学是放到很重要的地位的。有一次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比较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十分好学,不行短命死了。如今没有像他那样的了。”同样的回答在《论语》中还出现一次,是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弟子好学,他不迁怒于别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但他却不幸早逝了,现在再没有那样的人了,再没有听说谁最好学的了。”你说颜回好学可以,但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了,这充分说明颜回在孔子心目中是何等地好学啊。孔子曾经这样说过颜回:“听我讲课而毫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孔子还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不断前进,没有看到他停止过。”

二是因为颜回善于思考。上面引用的孔子说颜回看上去像个“蠢人”,但他紧接着说:“等到他退下去之后,我考察他的言行,发现他能够对我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孔子是十分注重观察和调查研究的,不凭表面现象看人说话,值得我们学习。颜回善于思考,可以从孔子和子贡的一次对话中进一步印证。子贡因为有才,喜欢“方人”,就是挑别人的毛病,但对于颜回却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感叹说:“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在举一反三方面,孔子认为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回。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孔子赞同子贡不如颜回的说法。颜回善于思考还在于他问的问题很深刻,而且必须问个明白。在整个《论语》中,颜回问的问题并不多,好像只有两次,一次是问仁,一次是为邦。以他问仁为例,他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他,克制自己,让自己的行动言语符合礼的要求。颜回又继续问,怎样才能实施仁?孔子告诉他,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问清楚、问明白之后,他表示自己虽然不聪慧,一定按老师说的话去做。

三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颜回十分贫穷,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美,但他却常常受穷。”穷的有时候饭都吃不到。上面引用过的孔子的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是赞扬颜回的话,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颜回生活之窘,他住在简陋破旧的巷子里,一碗饭,一碗汤,仅够生存而已。颜回死后连丧葬都成了问题,他父亲请孔子将车子卖掉买一个椁来安葬颜回,孔子没有同意,因为孔子作为国老,进出都要用这个车子。最后是同学们凑了份子,才把颜回体面地安葬了。但颜回在这样的贫穷的情况下却能够“乐道”,孔子曾经这样评价他:“颜回,他的心在很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弟子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罢了。”《中庸》上也记载孔子说过的一段话:“颜回为人处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不把它丢失了。”

四是因为颜回情操高尚。有一次,颜回、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颜回说:“我不愿意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就是颜回的谦逊品德。孔子曾经对颜回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意思就是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这说明颜回与孔子一样,具有豁达的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还有一个事例更为生动。孔子一行困在陈蔡之间断粮数日,颜回好不容易要点米回来煮饭。孔子在屋里躺着,饭将要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见颜回用手抓饭吃了一口,心里很不舒服。不一会儿颜回端饭进来请孔子吃,孔子说:“我刚才梦见先君,故在吃饭前先要祭奠一下,但食品要特别干净然后才行。”颜回非常忠诚老实,便说:“那可不行。刚才有个草灰飘到锅里,我用手抓出来,感到扔了可惜,就吃了。” 孔子非常感慨地说道:“最可信的是眼睛,然而眼睛也不可信。” 这也充分反映了颜回诚实的品格。

二、子路仗义耿直,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年龄比较大的一位,是跟随孔子较早且时间最长的学生之一,也是孔子批评得最多甚至骂的次数最多的一位。但通读《论语》,你可以看出他们师生之间具有很深的感情。孔子在批评和骂子路的同时,多次不经意地表扬和称赞他。有一次,孔子因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实施,感叹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在卫国战场上牺牲的消息传到孔子,孔子在院子里痛哭起来。孔子哭完了,问起子路怎么死的,送信的人说是被砍成肉酱而死,孔子便立即叫人把没有吃完的肉酱倒掉,一直喜欢吃肉酱的孔子再也不吃肉酱了。

孔子之所以如此亲近子路,原因有四:

一是因为子路是个直率之人。子路不像颜回那样有涵养,也不想子贡那样圆润,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尤其是对自己看不惯的事和人,总是直言批评,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同学。在《论语》中,能够直言指出孔子错误甚至直接批评孔子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孔子在外推行自己的道,但得不到认可和重用。一次,季氏家臣公山弗扰盘踞费邑图谋叛乱,召唤孔子,孔子准备前往。子路不让了,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何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晋国大夫范中行家臣佛肸盘踞中牟叛乱,召唤孔子,孔子又准备去。子路又不高兴了,说:“过去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人的那里,君子是不去的。’如今佛肸盘踞中牟叛乱,您却要去,为什么?”结果这两个地方孔子都没有去,是否是子路批评得结果不得而知。子见南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卫灵公夫人南子是个水性杨花之人,名声很不好听,但她召见孔子,孔子也去了。孔子回来之后,子路立即把脸色给孔子看,孔子急的对天发誓:“假如我做了什么坏事。老天厌弃我!老天厌弃我!”像这样的事,《论语》里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二是子路是个仗义之人。还是上面曾经举过的事例,一天颜回和子路侍奉孔子,孔子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首先发言的是子路。凡是有子路在场的集体讨论,都是子路率先讲话,一是因为他年长,更是因为他的率性性格。他说:“我愿意和朋友一起乘坐我的车马,穿我的轻便皮袍,和我的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子路曾在季氏手下做事,季家限百姓在五个月以内开通一条运河,子路管理这件事,当时公家的经费又不够,子路就自己掏腰包,做饭供给老百姓吃。这件事虽然受到孔子的批评,但表现了子路的仗义精神。子路死于卫国的内乱,本来他完全可以避免的。他为孔悝做事,那天他正在城外办事,听说城市发生叛乱,就急忙往回赶。恰巧孔子另一个也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羔从城里出来,子羔说:“城门已经关了。”子路说:“我是赶来的呢。”子羔劝他离开。他说:“吃人家的饭,在人家出了事情的时候不该怕出头。”子路瞅了一个空进了城,投身于战斗之中,结果被剁成了肉酱。

三是因为子路是个实干之人。孔门十哲中,子路是排在政事科的,《论语》上记述,子路听到了一个道理,立即就去实行,还没有亲自实行之前,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别的人孔子担心他们听了不去做,而对子路孔子担心他听了就去做,他对子路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了就去做呢?”季然子曾经问孔子,仲由和冉求能称为大臣吗?孔子说不能,能称为具臣。什么是具臣?就是能做具体事能做成事的臣子。季康子曾经问孔子:“仲由这个人怎么样,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回答:“仲由做事果断,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吗?”孟武伯问孔子,子路仁吗?孔子说仁不仁我不知道,他如果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里,可以管理军事。子路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有一天孔子让几个弟子谈谈如果有人了解自己,你们要怎么去做呢?子路回答是:“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处于大国之间,经常受到别国侵略,国内常有饥荒,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让老百姓有勇气且懂得道理。”

四是子路是个勤学好问之人。有人认为子路就是一个鲁莽之人,是一个大老粗,甚至把他比成《水浒》中的李逵,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读懂子路。翻开《论语》,提到子路的有82处之多。子路提问了很多问题,如子路问政,子路问君子,子路问成人,子路问事君,子路问管仲是否仁,子路问何为士,子路问治理国家何为先,等等。这些提问哪个是浅薄粗陋的呢?再看孔子与子路讨论的问题,孔子与子路讨论过知和不知的问题,讨论过鬼神和生死问题,讨论过正名问题,讨论过“六言六弊”问题,这些问题又有哪个是浅薄粗陋的呢?再看子路遇“丈人”之后说的话,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的。长幼关系是不能抛弃的;君臣关系怎么能抛弃呢?隐者想要保持清白之身,却乱了君臣伦理。君子做官,是为了践行道义。至于政治主张行不通,是早就知道的。”我觉得这是《论语》中孔子弟子说的话中比较有水平的一段。可见,子路是个勤学好问好思考的人,只不过智商不如颜回和子贡高罢了。

三、子贡智慧灵活,是孔子最为依赖的学生

读过《史记▪孔子世家》的人都清楚记得一个细节,孔子生病去世之前,子贡不远千里赶回来看望老师。孔子听闻子贡要回来,立刻柱上拐杖站在门前眺望,见到子贡的第一句话就是:“子贡,你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啊?”可见孔子对子贡的依赖。据有关专家考证,孔子之所以能够周游列国,子贡是最大的“赞助商”,孔子一生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是子贡帮助解决的,如孔子师徒被困在陈国,是子贡逃出重围到楚国,请求楚昭王出兵救出孔子。孔子在外周游14年之后想回国,也是子贡与冉有制定了周密的方案,才使鲁国当政者召回孔子。孔子虽然说过“赐不受命”的话,绝不代表他对子贡的否定,相反含有赞扬的意思。

孔子之所以喜欢子贡,原因也有四个:

一是因为子贡是个聪慧之人。说子贡是孔子学生中最聪明的人,是没有多少人反对的。一次子贡问老师:“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可以了。但还比不上贫穷却自得其乐,富有却又知礼。”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非常高兴,说子贡啊你太有才了,现在我能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我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能知道未来的事。在整个《论语》中,孔子“始可与言《诗》已矣”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子贡,另一个是子夏。表现子贡聪慧的还有他判断孔子行动从不直面相问。孔子师徒在卫国,学生冉有担心老师会为卫出公做事,就问子贡,子贡说那我就去问问吧。子贡进去后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什么怨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怨悔什么呢?”子贡出来告诉冉有,老师不会帮助卫君。还有一次,子贡想试探老师是否急着想做官,就问孔子:“若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木匣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呢。”我们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别的学生问孔子问题,大多听老师回答完就算事,而子贡总是追问到底。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队,百姓信任朝廷。”子贡追问:“如果必须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必须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假如老百姓不信任朝廷,那么国家就无法存在了。”

二是因为子贡是个经商奇才。孔子曾经慨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但他却常常受穷;子贡不守本分而去经商,猜测行情,竟屡屡猜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子贡列为中国古代著名大商人之一,子贡是中国儒商的鼻祖。他性格活泼,交往甚广,尤其是不安于现状,即便跟孔子周游列国,也没有停下经商活动。有一年冬天,当他获知吴国军队将远征北方作战时,便准备往吴国贩运丝棉。他知道,此时的北方正值冰天雪地,御寒丝棉是必备军需,他料定吴王夫差肯定会强征丝棉保证将士顺利远行,如此一来,吴国丝棉必会紧缺,丝棉价自然走高。于是子贡迅速组织人马,划成若干小组到鲁国各地采购丝棉,然后安排快车运往吴国。果然不出所料,啼饥号寒的吴国百姓很快将丝棉抢购一空,子贡大赚了一笔。子贡究竟富到什么程度呢?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分庭抗礼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就是说子贡富可敌国,他到那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用迎接国君的礼节来接待他。

三是因为子贡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颜回品学兼优,结果连自己都养不活;子路仗义耿直,最终战死疆场。遇到国家大事特别是外交问题,只能找子贡了。《史记》载,齐国的权臣田常想要在齐国发动叛乱,却害怕其他几个势力掣肘,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后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夏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受命,先到齐国,说服了田常,让他放弃攻打鲁国。但是田常说,我可以不攻打鲁国,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会怀疑我,怎么办?于是子贡又前往吴国,说服吴王救鲁伐齐。但吴王怕伐齐时越国在背后攻吴。于是子贡又到越国,说服越王率领军队跟随吴国前去伐齐。之后,子贡又到晋国,说吴国战胜齐国后必然攻打晋国,让晋国作好战争准备。后来,吴国出兵伐齐,大败齐军,果然想要攻打晋国。晋国因为有充分准备,大败吴军。而越王趁吴军在北方大败,从背后伐吴,终于把吴国灭掉一雪前耻。“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凭借三寸之舌保全了鲁国,足见其外交才能。

四是因为子贡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子贡在孔鲤、颜回、子路过世以后,便承担起侍奉孔子的责任来。孔子弟子三千,而子贡有幸成为陪伴老师走完生命旅程的人。孔子去世后,子贡对大家说,过去老师按照儿子的丧礼发送了颜回和子路,我们就用葬送父亲的礼节来送老夫子吧。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孔子过世三年之后,守灵的弟子们收拾行囊向子贡行揖礼道别,而子贡则回到灵地,在孔子墓旁搭起茅屋,独居守灵达三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要知道孔子推崇的三代之礼,父母过世,守灵也不过三年,而子贡守孝六年,不可谓不重情重义也。孔子去世后,随着子贡声望的提高,很多人认为“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说:“以围墙打比方,我家的围墙齐肩高,谁都能看到里面房间的华美。我老师家的围墙却高达数丈,若是找不到门进去,谁都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华美和房屋的富丽,而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不多。”他又说:“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德就像丘陵,可以逾越。仲尼的贤德就像日月,无法逾越。”他还说:“我的老师他老人家是高不可及的,如同无法顺着梯子爬上青天。”

孔子的这三个学生具有非常的典型性。颜回品学兼优,虽然能够独立思考,但多少有点读死书、死读书的味道,这样的学生老师非常喜欢,但出去之后,对社会、对国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和贡献。子路仗义耿直,具有侠胆衷肠,但平时说话做事总是瑕疵不断,这样的学生常常招致老师的批评,但人们信任他并喜欢与其交往,可以托付其重任。子贡智慧灵活,可谓八面玲珑,但往往因为自信而“方人”,给人耍小聪明之感,但当国家遇到大事常常要依靠这样的人来解决。这三个人的最终结局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颜回穷困潦倒,不幸短命死矣;子路为人做事,不惜战死疆场;子贡富可敌国,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可悲可叹可思!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珍珠传奇
  • 西江月
发送

0条评论

  • 564
    积分
  • 309
    博文
  • 11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