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陈平 为何缅怀苏东坡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0-11-10 13:31:21
8413 2 8

 微信图片_20201110114357.jpg微信图片_20201110114343.jpg

微信图片_20201110114404.jpg

 

新散文集《轶风拾零》之二十五     

              为何缅怀苏东坡

陈平

公元2020年11月8日上午在被联合国认定为千年英雄苏东坡诞辰983周年即将来临之际,3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苏东坡研究爱好者,先是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并特邀苏慎、颜正源两位苏东坡研究专家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详细介绍东坡先生在常的轶事。他手泽的洗砚池、亲栽的紫藤海棠树,见证家用的那只水井,众多诗文和十四次来常的时间排序,亲睹了生前部分生活仙逝时的场景,令人扼腕起敬。

下午,大家来本市清凉寺继续座谈,颜先生对大家介绍了常州苏研会的最新成果,东坡后人苏慎先生介绍了先祖鲜为人知故事。围绕为何要在清凉寺举办座谈,苏东坡病故于我们常州,为何却安葬在河南郏县等问题,大家进行热烈探讨和横生的演讲,对组织者选在清凉寺举办座谈深感敬佩,并达成如下共识。

1,在科举结束的皇家琼林宴上,初涉仕途的苏东坡,对名气不大的常州居然出了这么多的才俊折服

2,常州学子热情真诚东坡从内心体会到人性的真善美。

3.丑陋的官场黑暗使他宦海沉浮蒙难多桀,此时常州人钱世雄,胡宗愈与家人,蒋之奇等绪友的精神鼓励与物质资助,让他深受感动江南美丽的风景与沃土,淳厚的人文环境,让他产生了归属感。

4.他一生刻苦著书立说,最终修炼成仅次于孔子的文化大咖,这与他常州挚友的精神鼓励,物质上的及时支持是分不开,可说苏东坡这壶千年醇酒,客观上离不开常州这只大发酵罐。

5纪念他是返璞归真找回文人风骨不是为了跟潮众取宠做点表面文章走过场。

6,常州清凉寺与苏东坡的缘源有据可证,早就成常州宗教史上的美谈,在清凉寺召开这样的座谈会,乃冥冥之中的驱使,更能见证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缘份,谁也无法否定,等等。

众所周知,一代文豪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病故于江苏常州,为何安葬在河南郏县?为此,苏慎先生作了精彩发言。

他说,我一直对苏轼死后为什么要选择葬在河南郏县心存疑问,所以便有了这次三苏坟之行。

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中岳嵩山是个特殊的存在,围绕着嵩山山脉,星罗棋布着洛阳、偃师、渑池、巩义、郑州、登封、许昌、禹州、平顶山、汝州等城市,中华文明史中的很多内容都与这些城市有着诸多的关联。

郏县,就在嵩山南部山麓下,处于洛阳、许昌、平顶山三市所构成的三角形中间。郏县自秦朝便设县,虽然历史悠久但很小,很多人可能都从未听说过,但苏东坡的大名绝大多数人知道,这位千古流芳的大才子生在四川眉山,客死于江苏常州,最后却安葬在河南郏县,诗词书画俱是大家的东坡先生因一肚子不合时宜而颠沛流离,虽坎坷一生仍对生活充满热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因其诗词赋而让很多地方成了后世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另外,汉初三杰之一的“谋圣”张良,也是郏县人。

三苏坟,也叫三苏园。位于河南省郏县西北方向茨芭镇的小峨眉山东麓,距离郏县县城23公里。自由行去三苏坟还算方便,在县城乘坐10路公交到汽车西站,然后换乘去莲花山的班车到三苏园下车既可。在三苏园站下车后,有条一两百米的水泥路直通景区大门,水泥路上一辆教练车正在歪歪扭扭地行驶,如此风骚的走位一看就知道是学员在练车。

11月下旬的三苏园景区门可罗雀。大门前的广场上,除了几个带孩子玩耍的当地妇女,就只有一个算命先生依旧很敬业地在孤独地摆着摊,我在猜想他一定算不到我今天来,为什么而来。没成想还是4A景区,包括连在一起的广庆寺我是东坡先生跨越近千年的后人,为此在四川时特意去了趟眉山,那是苏轼的故乡,20岁之前,他一直生活于此,不过未出川时的苏轼并不惊艳,他那位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的老爸苏洵才是传奇。

我们都知道苏轼喜欢游山玩水,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这种性喜山水的基因就来自于他的父亲

苏洵在青少年时代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曾写过一首《忆山送人》,诗中说: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一个爱思考的人能够通过旅行培养自己不畏艰险的豪迈情怀,加深对世间万物的体悟。苏洵27岁发愤读书,虽然29岁与37岁两次应试失败,但是绝意于功名的他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成一代大家。今人看苏轼,觉得他的诗词豪迈洒脱又充满人生哲理与禅意,这些固然与他自身的经历、才华与素养有关,但不难从中察觉到其父的影响。

纪念馆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创意就是苏轼18个纪念地的土壤。能从纪念馆的展陈里感受到苏轼苏辙之间的兄弟情深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跟随父亲从四川出发赴开封应试,曾经经过渑池这一带的嵩山山路,4年后,初次出仕去陕西凤翔做官的苏轼又将再一次路过渑池,苏辙写《怀渑池寄子瞻兄》送给兄长: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写《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一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两人都很怀念父子三人共走渑池的艰难路途,可见这片土地和曾经的过往留给他们的印象之深。

自古以来蜀道难,古代进出四川更加不易,所以也有“老不出蜀,少不入川”的说法,因为年纪大了出了四川,一旦在他乡身故,想归葬回川是件很困难的事,这对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思想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苏洵死在开封,在开封买房子欠下的债还由苏轼来偿还,苏洵归葬四川眉山又是一笔巨大的花费,对于廉政爱民又子孙众多的苏家兄弟来说,没钱是让他们很头痛并伴随一生的一件事。苏轼后来因“乌台诗案”在开封苦熬牢狱之灾时曾写诗云:“是处青山可埋骨,他乡夜雨独伤神。”那年的他43岁,人生已过不惑之年,表达的意思是死后可以随处安葬,经济上的困难极有可能是他作这种考量的重要因素。

大难不死的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生活困难,不得不自己在山坡上开荒种地,才有了“东坡”之号的诞生。但越是生活的困顿,越能在黄州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语句,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也是苏轼的魅力所在。

苏轼后来平反后从海南回开封,曾有在今江苏宜兴购块薄地作为终老地的想法,那时候和现代不同,在哪里终老需要朝廷批准方可。然而朝廷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朝廷还想着他继续上任别处。世事难料,在常州一病不起的苏轼未能坚持到达开封,就一语成谶,病死在今常州城内前后北岸的顾塘桥畔孙氏馆。

临终前留下遗愿给苏辙:“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这又是为什么呢?

苏辙曾在汝州、许昌为官,最后住在许昌,也死在许昌,他在颍川(今主体在禹州一带)是有田产的,并其后代子孙多生活在这一带,苏轼在常州去世时,未能见到时在颍川的苏辙,这对兄弟感情极深的苏轼来说是件极为遗憾的事,想来在别处没有田产,死后归葬四川也不现实,不如葬在嵩山附近,即使生前不能见到兄弟,死后能回到苏辙身边也算是了却了夙愿。

“往日崎岖还记否?”苏轼在临终前,肯定再一次回忆起了兄弟俩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

苏轼死后11年,苏辙在许昌家中去世,享年74岁,其子遵其遗愿,将苏辙与苏轼同葬一地。后来到元代(公元1352年)时,当时的郏县县尹杨允出于对苏轼父子的敬重,在两兄弟坟墓之间,为苏洵建了衣冠冢,由此开始称为三苏坟。三苏坟里让人动容的是被人们称为“思乡柏”的柏树,这些种植于元明清三代的柏树,约大多数都朝西南方向倾斜,那个方向是故乡。或许是人为的,但我宁愿相信是天然形成的结果。

我在三苏坟拜谒时,曾想过若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来此怀古,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肯定会有着更深更别样的体会的深入人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他的深情发言,让大家对苏东坡为何身后葬于河南嵩山的意愿,有了全新的了解。对此大家进行热烈讨论,分别发表各自高见,真可谓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精彩分呈,水平质量高。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纪念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诗词家、书画家东坡先生的最好举动,就是学习他不惧逆境,埋头苦干,面对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才是他最真实的景仰。[加几个照片]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嫣岚
  • 泉水涓涓
  • 李园园
  • 珍珠传奇
  • 西江月
  • 尤思豫
  • 预测者
发送

2条评论

  • 拜读欣赏了,非常赞!
    2020-11-10 18:39:29 0回复
    0
  • 东坡研究会务实。
    2020-11-10 08:36:59 0回复
    0
  • 19846
    积分
  • 3516
    博文
  • 5302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