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重阳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佳节。所谓“重阳”是指月份、日期为同一阳数相重。《易经》中以单数一、三、五……为阳数,双数二、四、六……为阴数。古代人有阴阳学说,认为大千世界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属性,由于两者相生、相克,产生了世间万象,数字也如此。
自古至今,人们认为月、日的同一阳数相重是特别吉利的日子,因此都会作为重大的节日。例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七月初七为七夕节。而农历九月初九,重九则为“重阳节”。
为什么独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三国时代,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两九相重,是一个长久数,且九是最大的阳数,故此节名为重阳。
另外,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谐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至今,重阳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等。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有意义。祭祖和敬老活动都在这一天进行。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知插茱萸、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因此,重阳节也称为“登高节”“茱萸节”。另外,在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惯,所以,又称菊花节。
每一个民间节日都有一个传说,重阳节同样如此。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瘟魔,它的出现会使家人病丧,让百姓受尽了蹂躏。桓景一家也是受害者之一,桓景于是决心拜师为民除害,经过万般努力,他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艺。在九月初九瘟魔出来作恶的那天,仙长送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除魔。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由于闻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便戛然止步,此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把瘟魔刺死。由此,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流传下来成为风俗,而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则被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老年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13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