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陈平 新散文集《轶风拾零》之十八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0-09-12 15:37:19
8000 0 2

 新散文集《轶风拾零》之十八

文坛璠瑜

陈平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20年3月5日他生于江苏省高邮市。

汪曾祺擅长短篇小说,语言洗练,平淡,强调内敛的深厚,表面上似乎不够丰腴闳肆,但实是他的好处所在,中国文学特有的浮胀豪迈,与他无关。他特别倾心于喧嚣的时代主题之外、古老乡镇普通人辛劳而认真的日常生活的平静的况味,发掘岁月所积的风物人情的恒久魔力,既贪恋于浓酽厚重的生活趣味和人性的骄傲,又感叹无法逃避的生命的悲凉。  

《异秉》是汪曾祺1980年贡献于文坛的一篇力作,也是对1948年旧稿的改写,凝聚了三十多年创作空白期所积蓄的生命体验,充分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他对中国民间普通人坚韧活泼的生命力和生活情味的崇高敬意,对小人物某些无伤大雅的缺点的善意揶揄,绝对避免新文艺腔的一丝不苟的白描,看似略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以及语言的精到、分寸、传神。  

《异秉》“重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新时期文学”百花争艳的季节,也是文学和政治意识形态紧密配合的蜜月期。

许多重操旧业的中老年作家,都主动以自己的创作配合时代主题,比如政治反思、思想解放、人性复归等,有的甚至直接介入当下的政治改革。但所有这一切,在《异秉》中都看不到。

诡异的汪曾祺有意将小说的时代背景隐藏起来,任何可能泄露曹雪芹所谓“朝代年纪”的细节,都被他细心地省略掉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有意的安排?这只能归结到汪曾祺这个似乎不讲政治的作家,在整整三十年的沉默之后,他对政治的某种程度的看透与规避。没有这种看透与规避就没有汪曾祺,也没有《异秉》这样的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真正在整体上摆脱政治的捆绑而回归文学自身的航道,是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而汪曾祺在上世纪80年代初重返文坛的时,他就已经这么做了。

他那丝毫不事张扬的先知先觉和大彻大悟,不能不令人钦佩,正是他的这种文风深深影响了我,所以我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会给人平实不粲,意不虚华,毫无故作深沉却有回味久远的震感{著名诗人施国呜先生的评语}。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表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异秉》脱离浮泛语境,人物才能较为真实生动地显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有意而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主要是由“小说的结构”来体现的,常常是先写环境,再写人,而且是写“事”重于写“人”。其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说,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汪曾祺敢于把小说当作散文来写,一方面是因为他学养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自己故乡的风俗人情和掌故传说更是如数家珍,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讨厌做作,反对小说的戏剧化。

具体可从对王二等市井人物的言行举止描述里的家庭,朋友,交游的踏踏实实,不坑蒙拐骗,家和万事兴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让读者看了头头是道,小说以冲淡的气息、虚灵的语言,传递出淡淡的生命常态气息。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常常是潜在的,过程很复杂,是所谓‘潜移默化’。正如杜甫诗《春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事实证明,汪曾祺先生的创作心得不仅代表了当代文学的价值取向,成为当代作家们追求的创作境界。关键是这种价值取向正在影响中国文学的未来——这才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最大成就,从而才成为我最崇敬的文坛璠瑜。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jfzhuang
发送

0条评论

  • 19847
    积分
  • 3516
    博文
  • 5303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