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0年7月20日-7月23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0-07-20 10:08:06
8095 19 4

引起轩然大波的“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涉事小学生父亲发声明道歉,称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编撰过程。大赛组委会发布通报,撤销该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但仍有人质疑其父亲的道歉信避重就轻,还有人表示对此类赛事不再信任。小学生造假到底是谁之过?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小启

新闻纸是信息纸,也是观点纸。为强化新闻评论,发挥党报主阵地作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文笔塔·博客》版已改版为《文笔塔·观点》,“博客周话题”栏目已改为“常言道”。“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7月20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富贵吉祥、李育蒙、瑞科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人参果
  • 泉水涓涓
  • 瑞科
  • tjm.czly
发送

19条评论

  • 家长应少给孩子“铺”路
    文/李育蒙
    近日,引起轩然大波的“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涉事小学生父亲发声明道歉承认“过度参与”了编撰过程。大赛组委会发布通报,撤销该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从调查结果来看,就是一位父亲为给孩子“铺路“,而代替孩子做了一些本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
    不可否认,时代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父母的焦虑,害怕孩子落后,为了光鲜亮丽的人生,一些家长会想方设法给孩子铺好路,但这对孩子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性格养成和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启蒙性的作用。给予孩子一个更好更高的起点,这本身没有错,但这有个前提是,这个起点是合法合规的,是孩子亲自完成或者深度参与的。
    “研究癌症获奖“,这样的奖项,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看似都光鲜,但是这种光鲜并不是真正建立在孩子的实力之上,家长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甚至有可能加深孩子对失败的恐惧感。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孩子只要比之前进步一点,就是值得表扬的,根本用不着这种满足虚荣心而弄虚作假的做法。对于孩子成才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也会有很多磕磕绊绊,不可能家长一辈子都能“铺”好路,有些路就应该让孩子一个人走,要不然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庇护就可能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从孩子的兴趣喜好来说,每个个体也不尽相同。或许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去“铺路”,会逼着孩子做这做那,这恰恰会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真正兴趣,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就像小学生研究癌症一样,教会他研究兴趣或许比帮助他获得一个奖项,对他的未来价值更大。因为靠着复制大人的脚步和道路,或许永远也跑不快。在成长的路上,家庭或许能给孩子一双很好的“跑鞋”,但是能否跑的赢,终究还是要靠自身的脚步。所以与其不择手段给孩子“铺”路,还不如多给孩子指指路,多指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2020-07-23 22:58:52 0回复
    1
  • 763
    神童包装是害不是爱
    无论是引起轩然大波的“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还是“一天能写2000首诗”的浙江慈溪16岁女孩,这些横空出世的“神童”,在网络时代,获取了不少的眼球效应,其实是家长和有关机构在功利驱动下对于神童包装后的负面效应,也是畸形价值观的一种负面体现。这样的神童包装是害不是爱。
    当然,对于家长来说,无一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神童,最好能够获个诺贝尔奖,不仅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得到更多的名利和社会资源,甚至是鸡犬升天的福利。我们也不否认一些孩子确实有超常的天赋、有非凡的才华,甚至在父母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也会有奇迹发生,但这样的奇迹应该建立在科学、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建立在孩子自身的能力上,如果说一个小学生三天能够掌握基因表达技术,如果是将学术文章进行通俗化表达,如果加上父母的帮助,这一点还可以做到的话,那么,小学生研究癌症,可以有一点理论基础,但没有实际的研究技术数据的支撑,这样的研究也是空洞的理论到理论,没有任何科研价值,又怎么会获奖呢?再说日均写诗2000首的16岁女孩,算下来,约43秒即可速成一首,这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如此急不可耐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只会加大整个社会的焦虑,只会造成作假的前赴后继,也与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创新竞赛活动的宗旨相悖,而这样的造假现象,一旦让小孩子尝到甜头,将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对孩子的优良品德培养产生更坏的影响,也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包装神童是害不是爱,需要家长们观念的转变,行为的改变,更需要消弱附加在各种比赛活动荣誉上的光环效应,并且加大对各类荣誉的监管、审查,对作假明显、明显作假的当事者进行揭露和取缔,加大违规成本,并将违规行为列入信用评价体系,使所有的违规者不能违、不敢违、不愿违。
    2020-07-23 16:36:46 0回复
    0
  • 请背起“诚实”的行囊
    近日,“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涉事小学生父亲发声明道歉,称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编撰过程。
    中国有句俗语叫“纸包不住火”,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自古以来,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作为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这是做学问的根本。而孩子父亲却为了谋取眼前不当利益而弄虚作假,误导孩子走向不诚实,这非但不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其他认真准备,本可以获奖却得不到奖项的参赛学生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是非观、价值取向,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品行的培养以及终身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眼各种创新比赛,有许多学生作品的背后总能找到父母参与的影子。特别是在前几年,科创大赛的获奖级别和名次与中高考加分紧密关联。为了孩子的未来,没有哪位父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哪怕只是能帮孩子争取一两分的加分优势,放到最终成绩排名,都能多超过几千人。可这样,对于孩子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真的有好处吗?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次二次比赛中拔得头筹,可在未来的竞争中,又能陪孩子走多远?青创赛本身的目的是鼓励青少年探究探索,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的活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不畏艰难的精神,获得真正能力上的提升。而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才是名校乃至未来社会真正需要和欢迎的人才。
    大千世界,利益的诱惑无处不在。请背起“诚实”的行囊吧!人生路上才会更平稳、更坦实!
    2020-07-23 16:27:13 0回复
    0
  • 请背起“诚实”的行囊

    近日,“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涉事小学生父亲发声明道歉,称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编撰过程。
    中国有句俗语叫“纸包不住火”,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自古以来,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作为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这是做学问的根本。而孩子父亲却为了谋取眼前不当利益而弄虚作假,误导孩子走向不诚实,这非但不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其他认真准备,本可以获奖却得不到奖项的参赛学生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是非观、价值取向,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品行的培养以及终身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眼各种创新比赛,有许多学生作品的背后总能找到父母参与的影子。特别是在前几年,科创大赛的获奖级别和名次与中高考加分紧密关联。为了孩子的未来,没有哪位父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哪怕只是能帮孩子争取一两分的加分优势,放到最终成绩排名,都能多超过几千人。可这样,对于孩子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真的有好处吗?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次二次比赛中拔得头筹,可在未来的竞争中,又能陪孩子走多远?青创赛本身的目的是鼓励青少年探究探索,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的活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不畏艰难的精神,获得真正能力上的提升。而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才是名校乃至未来社会真正需要和欢迎的人才。
    大千世界,利益的诱惑无处不在。请背起“诚实”的行囊吧!人生路上才会更平稳、更坦实!
    2020-07-23 16:18:17 0回复
    0
  • 补标题:都是教育焦虑惹的祸
    2020-07-23 16:03:00 0回复
    0
  • “营养钵”里的苗苗难经风霜
    涂俊明
    “父代子赛”获大奖之类的事情,恐怕不止是这露馅败露的“昆明小学生癌症研究获奖”,那些曾经的这样奖、那样赛中,一些“成果”的高深知识点,经常让人跌破眼镜,大人们居然望尘莫及,惊叹不已。然而,这些参赛即便蒙混过关获奖的孩子,也只能赚得个虚幻的光环。如此“酿造”出来的往往演绎为孩子人生途中的“苦酒”。因为,“营养钵”里的苗苗实在难以经得住风霜雪雨的历练与摧打。
    通过此等案例,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家庭教育怎么啦?学校的社会培训参与活动怎么啦?
    有道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凡做家长的,高企子女出彩成才的期待,本亦无可非议。然而,人们也得实事求是地培植孩子的成长速率不是?虽然不应该全部走“按部就班”的程序,也得根据娃娃的身体、身心、生理、智能自然发育发展的节律,实实在在地“顺序渐进”,而非风风火火地“揠苗助长”。以至于超脱了自然法则,跑偏了顺序轨迹,能不使娃娃成长“畸形”“脱轨”吗?
    案例中的这位昆明小学生,若非家长的过分“参与”助力,能有多少癌症研究的“超凡脱俗”感悟与论点令人信服吗?
    家长常常为了孩子的成长,创造、给与优厚的条件,甚至不惜造假、代劳,以博取孩子考卷与分数上的光鲜。这就犹如往大棚中营养钵里加料肥水,殷实盆土,肥育仔苗。如此营养钵中的苗儿也只能在大棚里生,温室里长,断然经不住风霜雪雨的鞭挞。同理,将娃娃的学习成长“打包”搁置在过分的优厚环境里,赋以过分的期待,施用超凡的灌输,“保姆式”“填鸭式”“代驾式”的帮忙,不亚于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举。
    “营养钵”里的苗苗难经风霜!放开手脚吧,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自然成长,带着轻松童趣学习积累,这样的厚积薄发,才是成才的主渠道。
    2020-07-23 12:36:42 0回复
    0
  •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梦奔跑”戳痛了诸多父母的良苦用心。君不见,女星杨紫7岁出道,凭借《家有儿女》中的“小雪”一举成名;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可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一蹴而就成为“童星”、“神童”、“天才”啊?!于是这就让更多的家长又一次感受到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巨大压力。
    可以说,育儿是全天下家长的困惑,并为之焦虑而恐慌着。对此,作为父母,很想做“对”,并做到“完美”。可是,眼前的事实是,自己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不大可能优秀到趋于完美了;但孩子是未来——祖国的更是家庭的;于是,不少家长把“优秀”的目标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从娃娃抓起,翘首期盼孩子成才,选择学区房,为孩子报众多的学习班,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夏令营,请名师辅导……拼智力拼实践拼创新。哪怕娃娃都被抓“坏”了,还是会急得咆哮,乃至越俎代庖:以成人的能力和水平,孩子做的作业或作品,在父母眼里都太幼稚、不完美;父母看孩子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变成了主角、孩子退化为配角,甚至是看客。这就背离了通过陪伴引领提升孩子能力和水平的初衷。
    打着“关心爱护”的名义,限制孩子、干涉孩子;替孩子的成果“代笔捉刀”,为孩子的未来“刷漆贴金”;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急功近利地想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加分提档、高奏凯歌,其实是给他们挖下最大的坑。正如"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的闹剧收场。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在《郭橐驼种树》一文里这样写道:“爱之太深,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一天天一次次的反复折腾,如何能将树种好、让它成材?正如作者所说,"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以树喻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家庭教育,恰似神来之笔,陪伴并尊重顺应孩子的发展成长规律更重要啊。
    近年来,北京两会的提案建言中一直在强调,给学生减负、给家长减负、给教育减负,也为了有效遏制拔苗助长式教育,抢跑教育。可是要清除家长教育的“心魔”很难,而“心魔”又取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唯分数、不唯成绩、不唯比赛、不唯成果论人才,整个教育体系和全社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拿什么拯救你?别吼,别恐慌,都是教育焦虑惹的祸。唉!一声叹息——可怜天下父母心。
    2020-07-23 11:53:16 0回复
    0
  • 教育子女 引路是爱铺路是害

    昆明小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项研究癌症的科研成果,因其家长的“过度参与”,被大赛组委会撤销该奖项,并回收奖牌和证书。作为一个高大上研究生都难以完成的科研项目,小学生连其专业病理名词和述语都理解不了,如何能完成该项目研究?其父亲称“过度参与”,其参与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事。作为家长想为孩子前程铺路,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孩子名义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弄虚做假行为违反了大赛规则,破坏了比赛的公平性。此事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对孩子思想上、心灵上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也是一背子难以抹去的。家长这种为孩子铺路爱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害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家长的夙愿。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重金让孩子上各类课外辅导班;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优质学校学习,千方百计找关系、走路子,甚而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书画作品、文章等以孩子名义参加相关比赛获奖,以取得进名校的敲门砖。家长这种做法,易让孩子产生无须经过自已努力,事事可以找路子走捷径、为了个人私利可以弄虚做假,甚至于可以不择手段等错误思想。家长如此为孩子铺路的做法,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习近平主席说:“父母第一任教师作用,用优良的家风、良好的榜样、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小学期间,正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家长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会使孩子在与家长朝夕相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其求真,千学万学学其做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其首要任务就是教其求真、学会做人,对孩子进行是非观教育,提高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能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懂得:路要靠自己走,只有通过自己辛勤付出取得的成果才有价值和意义。
    2020-07-23 10:44:51 0回复
    1
  • 溺爱的后果往往是“坑爹”
    言无忌
    看到小学生研究癌症的论文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我的第一感觉是:估计又是一个因溺爱而“坑爹”的案例。果不其然,没过几天,组委会决定收回奖牌,获奖小学生的父亲发表道歉声明。尽管“过度参与”、“未注意须本人撰写”等用词找个台阶,但已颜面扫地。
    孩子的父亲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应对教育有更深的理解。但由于溺爱,违背了基本的教育精神,至少在三个方面树立了“恶”的榜样:
    一是投机取巧。最重要的个人素质是勤奋。在人生道路上,教给孩子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小小年纪就灌输走捷径的思想,无疑是害孩子,而不是爱孩子。
    二是弄虚作假。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诚信。要在社会上生存,只有诚信做人,才能得到公众认可,父亲“过度参与”,弄虚作假,无疑给孩子树立了“无诚信而有大益”的负面典范。
    三是不讲规则。最重要的社会规范是公平。有序竞争的前提是公平,是规则。以父亲之力帮助孩子,显然破坏了规则,丧失了公平。孩子得到好处,就会埋下不讲规则、践踏规范的种子。
    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人本身的成长。只有知识而人格品质没有同步成长的孩子,是畸形的、残疾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由于没有基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规范来制约、来保障,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还会把溺爱他的父亲拖下水,变成“坑爹”的孩子。仝卓改身份上大学,其继父已受处分;陈艳萍冒名顶替取得的文凭已注销,公安机关已对父女俩立案侦查。
    企业家牛根生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父亲“过度参与”而“有才”,本身“才”就是假的,再加上用了“无德”的手段,自然跌入最下等了。这是溺爱的家长值得深思的。
    但愿这些“坑爹”事件能给溺爱的父亲敲一记警钟!
    2020-07-23 09:40:35 0回复
    0
  • 抱歉,这是最后修改稿。前两稿有个别地方有调整。谢谢!



    当以学术腐败论处
    瑞 科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就像一种病毒,破坏了科技创新竞争秩序,危害着教育公平。检视这“病毒”,“病征”是陈同学的“论文镀金”,“病原”是陈爸陈妈恶性“拔苗助长”。祛除这一触及社会公平底线的“病毒”,需要探究其“病原”,对其下猛药、治沉疴。
    陈爸陈妈为孩子设计的“新基因对癌症细胞影响”研究课题,特别“高大上”,据说连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都不敢问津,遑论才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想而知,完成这个高深课题且接连获奖,孩子只是“提线木偶”,陈爸陈妈才是真正的实验者、操盘手,他们不是适时插手,而是全程代劳,是实打实的作弊行为。面对公众质问,陈爸的道歉声明更是轻描淡写,“过度参与”更显现其诚信的高度缺失、为人的精致利己。对高科技研究人员来说,诚信恰恰是最为紧要的品质和条件。
    今年年初,《银行家》杂志主编被曝2006年起接连发表时年10岁的儿子的大量散文和诗歌,主编被调查处理,杂志也全面整顿。陈爸陈妈如出一辙,擅自让孩子使用研究所的实验仪器和耗材摆拍实验过程,把工作上的科研成果包装成孩子的“研究报告”,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如果科研成果属于专利等知识产权,其行为还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很可能给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学术腐败的可能。
    对于陈爸陈妈的所作所为,社会公众难以容忍、质疑不断。其所在单位理应全面深入调查这一学术腐败行为,并依法依纪严肃惩处;有关部门还应彻查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评奖腐败”“加分腐败”,并举一反三,防患未然。惟有如此,方能让当事人付出应有的违法成本、给社会以合理交代,也才能树起一个“鲜活”的反面典型,以儆效尤,指引正确的方向。
    2020-07-22 23:41:29 0回复
    0
  • 当以“学术腐败”论处
    瑞 科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就像一种病毒,破坏了科技创新竞争秩序,危害着教育公平。检视这“病毒”,“病征”是陈同学的“论文镀金”,“病原”是陈爸陈妈恶性“拔苗助长”。祛除这一触及社会公平底线的“病毒”,需要探究其“病原”,对其下猛药、治沉疴。
    陈爸陈妈为孩子设计的“新基因对癌症细胞影响”课题,特别“高大上”,据说连很多硕士、博士生都不敢问津,遑论才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想而知,完成这个高深课题且接连获奖,孩子只是“提线木偶”,陈爸陈妈才是真正的实验者、操盘手,他们不只是适时插手,而且是全程代劳,是实打实的作弊行为。面对公众质问,陈爸的道歉声明更是轻描淡写,“过度参与”更显示其诚信的高度缺失、为人的精致利己。对高科技研究人员来说,诚信恰恰是最为紧要的品质和条件。
    今年年初,《银行家》杂志主编被曝2006年起接连发表时年10岁的儿子的大量散文和诗歌,他个人被调查处理,杂志也被责令全面整顿。陈爸陈妈如出一辙,擅自让孩子使用自己单位的实验仪器和耗材摆拍实验过程,把工作上的科研成果包装成孩子的“实验报告”,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如果科研成果属于专利等知识产权,其行为还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很可能给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学术腐败的可能。
    对于陈爸陈妈的所行所为,社会公众难以容忍、质疑不断。其所在单位理应全面深入调查这一“学术腐败”行为,并依法依纪严肃惩处;有关部门还应彻查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评奖腐败”“加分腐败”,并举一反三,防患未然。惟以如此,方能让当事人付出应有的违规成本、给社会以合理交代,也才能树起一个“鲜活”的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2020-07-22 20:41:47 0回复
    0
  • 当以“学术腐败”论处
    瑞 科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恰似一种病毒,破坏了科技创新竞争秩序,危害着教育公平。检视这“病毒”,“病征”是陈同学的“论文镀金”,“病原”是陈爸陈妈恶性“拔苗助长”。祛除这一触及社会公平底线的“病毒”,需要探究其“病原”,对其下猛药、治沉疴。
    陈爸陈妈为孩子设计的“新基因对癌症细胞影响”课题,特别“高大上”,据说连很多硕士、博士生都不敢问津,遑论才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想而知,完成这个高深课题且接连获奖,孩子只是“提线木偶”,陈爸陈妈才是真正的实验者、操盘手,他们不只是适时插手,而且是全程代劳,是实打实的作弊行为。面对公众质问,陈爸的道歉声明更是轻描淡写,“过度参与”更显示其诚信的高度缺失、为人的精致利己。这对高科技研究人员来说,恰恰是最为紧要的品质和条件。
    今年年初,《银行家》杂志主编被曝2006年起接连发表时年10岁的儿子的大量散文和诗歌,他个人被调查处理,杂志也被责令全面整顿。陈爸陈妈如出一辙,擅自让孩子使用自己单位的实验仪器和耗材摆拍实验过程,把工作上的科研成果包装成孩子的“实验报告”,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如果科研成果属于专利等知识产权,其行为还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很可能给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学术腐败的可能。
    对于陈爸陈妈的所行所为,社会公众难以容忍、质疑不断。其所在单位理应全面深入调查这一“学术腐败”行为,并依法依纪严肃惩处;有关部门还应彻查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评奖腐败”“加分腐败”,并举一反三,防患未然。惟以如此,方能让当事人付出应有的违规成本、给社会以合理交代,也才能树起一个“鲜活”的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2020-07-22 20:32:12 0回复
    0
  •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毁了教育的初心
    近期人造“神童”事件频发涌现,这些神童展现的“成就”普遍颠覆了我们常人的经验与认知。仔细探索,便会发现在这些神童背后都站着一个个帮忙“造假”“作弊”的家长。这些家长们帮忙代笔,造假履历,给孩子“抢跑”加“外挂”,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隐射出的却是一种“不要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心态,而这也是每一个父母在面临如何教育孩子时必经的选择难题。

    中国教育界有一句很热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起跑线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却都不知道。抱着不能掉队的心态,许多家长从胎教开始就报班学习。孩子学龄前的早教课程,学龄后的补习报班也一个不落。随着这种“竞争”心态的失衡,有的家长干脆就自己上,作弊造假无齐不用,以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别人一步最终获得成功人生的金钥匙。

    如果我们把孩子考入名校,获得一份人人羡慕的高薪工作,赢得某次重要比赛看作是这场竞争的成功终点,那么这样的“抢跑”或者“代跑”也许的确是有意义的。可是,人生漫长,在高考之后,正式入职之后,获奖之后,孩子们还需要经历一场场看不见的人生“考试”,如此“催熟”站上摇摇欲坠高位的孩子还有能力和勇气继续高速奔跑吗?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造假事件归根到底是谁的错?可以说是竞赛机构验证不严的错,可以说是帮忙代笔作弊父亲的错,但追根究底的始作俑者却是普遍弥漫在社会中的以“催熟“”抢跑“等为主要中心思想的极端教育方针的错。若这种扭曲的教育思想不被批判,而是继续鼓励并因此带给家长无尽的焦虑,那这样的作弊事件,”神童“履历造假事件就不会消失,也只会越来越疯狂。
    2020-07-22 18:00:52 0回复
    0
  • 打破学生教育的家庭壁垒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在接收采访时谈论到家庭条件对他学习成绩的影响,直言因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外交官,不仅能够衣食无忧,还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校园无法接触的东西,相比农村地区的孩子,家庭条件让他能够“走捷径”。
    尽管此次“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被质疑家长为了孩子的日后升学“走捷径”,但两个“捷径”不尽相同。孩子家长自身的工作资源不可避免,高知家庭的孩子确实可能更早接触到科学素养的训练,也大概率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科研道路,但不能将父母的工作成果直接用于学生比赛的评比。同时,填报该项目的老师和学校亦不可忽视。一则学校对上报的项目内容有较大的决定权,可选择是否上报该项目,二则老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参与科学实验的能力应最为了解,可适当调整实验内容,符合学生实际。但学校和老师直接将比赛中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责任转移,将学生的家庭资源、甚至不属于家庭的科研资源直接用于比赛,缺少了真正对孩子科研兴趣的引导与激发。
    学校与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同样重要,学校也可以联合各种各样的学生家庭,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第一,让各行各业的家长根据工作和经历,为孩子开设社会课程,共享家长的资源,让学生对科研、商业、工程或农业等多方面领域有所涉足,帮助孩子尽早确立人生目标。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趣味性、生活性的科学实验真正激发孩子科研热情,让孩子烂漫的创造力在比赛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不是塑造出“神童”般的小小科研员。
    日前,教育部已印发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竞赛管理,必须坚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费”,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科研竞赛本身是为了激发孩子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创造力,切莫因成年人的功利心让属于孩子们的活动蒙上阴影。
    2020-07-21 13:59:14 0回复
    0
  • 立德树人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
    半部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近日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之事又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有关单位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是为了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创新,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备人才,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行过程中,考虑不周,措施不细,程序不严,以至收回奖项自已打脸。评审过程中,组委会评委为什么自己不会质疑,还得网友质疑才能发现问题。本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问题:依据小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但专家评委们为什么只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评审,为什么不能从基本常识的角度再去多想想,进而进一步网上搜寻比对一下或去实际采访询问呢?要考虑到一旦情况不实,奖项颁发出去就是对造假者的纵容,对孩子品德塑造产生极坏的影响,更可能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对这个孩子周围更多的孩子品德的塑造产生负面影响呢。这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显然背道而驰,即使是科技创新大赛,我想也应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家长为什么会“过度参与”? 因为参赛者如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以上,高考最多可加20分,还有自主招生的优先权。如果没被查出就会一路开挂,即使查到了也就只会撤销奖项,违规成本较低。这样家长存在侥幸心理就可以理解了,何况违规成本又太低呢。然而这位据说拥有博士身份的家长也可谓太“聪明”了。利益之下,他忘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忘了立德树人才是家长教育的根本和基石。幸而这一造假行为得到了纠正,否则这样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品德的形成产生极坏的影响。
    ,今天的孩子就是若干年后的成人,成人们的缺德造假,或许或多或少的对孩子也产生了影响。近年来,成人们的论文抄袭,实验报告造假的丑闻不但传出,他们不但打了学术界科技界的脸,还打了国人的脸,在世界上产生极坏的影响。根源何在?我想就在于“德”字不立。而品德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在于从家庭、学校、社会所营造的坏境,在于人们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认识与落实。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不仅是造假问题,而折射出的是立德树人的大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形成合力,严密措施,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07-21 11:06:07 0回复
    0
  • 别再起哄看热闹 给孩子一点尊严



    既然引起轩然大波的“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就不要再过分的起哄看热闹,没完没了的来议论这种看似严重实则普通且又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因为事件的主角是一名只有11岁的孩子,孩子是无辜的,他只不过当了一次任父母牵线的木偶,这次事件的发生,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小小年纪就要承受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异样和鄙视的目光,听着讽刺、讥笑的声音,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将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请大家停手吧,放过可怜的孩子。
    我认为需要追究的是大赛组委会和孩子的家长的责任。毋须媒体大张旗鼓的报导,只要他们的上级在本系统内作出严肃的处理,以儆效尤。
    大赛组委会发布通报,撤销该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这就完了,好轻松啊。我想,大赛组委会除了个别外行领导外,大多是学者、专家、科学家等内行。你们都工作了几十年,大多数可能也没有什么重大成果。面对一个11岁的孩子攻克了癌症这个属于全球医学界的难题,没有疑问,没有分歧意见,都信?所以能顺利获奖,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主管部门要深入细致进行全面调查,对组委会这次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后果要追究责任,作出严肃处理。
    涉事家长发表的声明道歉称:“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编撰过程。”我认为这既不是声明更不是道歉,是为自己开脱责任,混淆视听。根本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科学的严肃性,以及对孩子的伤害。从轻描淡写的廖廖数笔、未触及灵魂的避重就轻,就能看出涉事家长对这件事的态度极不诚恳。个别领导不要害怕自己在报送材料上签字画押需承担责任而失去原则,更应该从该事件中吸取教训,除自我检讨外,责令涉事家长深刻检讨,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还有人表示对此类赛事不再信任,我也有同感。因为那些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的比赛结果一公布,与公众的看法大相径庭,人们会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着实让人寒心,尤其是什么网络投票简直是开玩笑,不屑一顾。
    2020-07-21 08:30:07 0回复
    0
  • 转发朋友圈好友群发红包,要求点击拉选票的事情还少么,习惯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这回的荒唐事早晚会发生。
    2020-07-20 20:18:23 0回复
    0
  • 估计是为了将来小升初打的伏笔,有全国获奖证书可以优先入学。
    2020-07-20 13:41:07 0回复
    0
  • 小学生造假与家长与媒介是分不开的。
    2020-07-20 10:23:52 0回复
    0
  • 6462
    积分
  • 181
    博文
  • 123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