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弘扬盛宣怀品牌 推进常州实体经济发展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0-07-04 12:23:24
6817 2 6

弘扬盛宣怀品牌  推进常州实体经济发展

非政协委员  安文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发展常州实体经济,必须与常州实际结合,在实体经济领域讲好常州故事、树立常州形象、打响常州品牌。而“中国实业之父”,常州、中国,乃至世界的名人盛宣怀,就是常州实体经济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最受尊崇的形象,最优秀的实业兴国品牌。他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11个第一”:创办第一个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建第一个电报局,主持建设了遍布中国电报通讯网络;兴办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创设第一家银行;支持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先后创办了北洋公学(现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为近代高等教育实业奠定了基础;承办汉冶萍煤铁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是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中国关注和支持世博会第一人……显然,盛宣怀实业兴国精神是值得常州人骄傲的珍贵历史资源,更是振兴常州实体经济的“乡土教材”。但作为盛宣怀桑梓之地,与上海、苏州、湖北、深圳等外地比较,与张謇在南通所受尊崇相比,我们过去对盛宣怀的表彰和宣传并不突出,更未将盛宣怀实业兴国精神作为发展常州实体经济的旗帜加以弘扬。因此,我们建议:

1、树立常州盛宣怀形象

今人不知盛宣怀,与盛宅遭受严重破坏有关。盛宣怀故居旧址在鲜鱼巷,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后被拆,经省文管部门核准批复,1992年由市政府发文重新公布为大马元巷,目前住着“72家”房客,形象不佳。建议政府对盛宣怀故居修缮进行科学、合理和统一规划,将其作为申报世界“非遗”项目抓紧建设。当务之急是制定故居内“房客”整体安置方案,避免进一步破坏,在居民顺利搬迁后实施故居修缮计划。修缮后故居免费对市民开放,主要用途,一是建成盛宣怀纪念馆,陈列盛宣怀主要生平介绍,供后人了解其人其事及历史背景,瞻仰和缅怀;二是作为盛氏后人、国内外亲友、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界寻根之所;三是展示国内外“盛宣怀档案”等盛宣怀研究成果,盛宣怀品牌影响范围的创新创业范例等,营造实业兴国和发展实体经济氛围。故居修缮费用,可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各界和亲友捐一点的拼盘资金解决。

2、讲好常州盛宣怀故

盛宣怀是中国实业兴国的旗帜性名人,在国内外企业界享有崇高威望,是其他地方抢不到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常州“乡土品牌”。常州盛宣怀品牌现在不是要不要弘扬、而是如何发扬光大的问题。针对盛宣怀品牌资源在常州传播不广、扎根不深、对年轻人影响不大,很多人不甚了了等情况,我们建议自今年始,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宣传部、经信委牵头,工商联和商会等组织,以盛家后代为发起和召集人,邀请上海、苏州、湖北等地的专家,受常州盛宣怀品牌影响的地方、行业和机构,以及全球范围内有志于弘扬盛宣怀实业兴国精神的企业家,每年召开常州盛宣怀研讨会。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常州成为既是盛宣怀品牌发源地,又是新时代国际盛宣怀研究基地,更是传承盛宣怀实业兴国精神的企业家园,还要使常州中小学生人人以盛宣怀自豪,个个立志传承盛宣怀实业兴国精神,让常州发展实体经济氛围深植于盛宣怀品牌发源地乡土之中。

3、打响常州盛宣怀品牌

创新创业是盛宣怀品牌的突出特色,打响常州盛宣怀品牌,就是将其作为常州发展实体经济独特资源加以聚集利用。上海世博会以来,一些高校陆续成立了以盛宣怀命名的教育和创业平台。常州也要抓住机遇,把盛宣怀品牌作为常州发展实体经济独特资源加以聚集利用,整合盛宣怀乡土品牌资源,充分对接新时代国内外盛宣怀研究动态,转换为双创实际成果。建议市政府以盛宣怀命名新建园区等区域,建立以盛宣怀命名的创业平台或众创空间,以及现代传媒专题宣传栏目,以盛宣怀品牌充分吸取盛宣怀创办的五所交大和天津大学等高校资源,以盛宣怀实业兴国精神凝聚实体经济创新创业要素,精准对接智造领域项目,促进常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泉水涓涓
  • 涟漪
  • 彭岸良
  • 子兵
  • 桃子酱
发送

2条评论

  • 名人文化,文化经济。文化搭雅台,,经济唱大戏……
    常州不止一个盛宣怀!好好利用,也许钱途可观呢
    2020-07-04 15:54:21 0回复
    0
  • 对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了许多良策,不知有领导看到没有。
    2020-07-04 14:43:17 0回复
    0
  • 21717
    积分
  • 1554
    博文
  • 6965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