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建设高质量智造强市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0-06-15 20:25:52
6685 1 1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建设高质量智造强市

安文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市实体经济近年来成绩斐然,在新时代的发展,主要受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不匹配,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劳动力技能供需错配,企业负债率过高,传统产业低水平产能过剩,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对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全球竞争制高点掌控不够,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有待提高,尤其是近年来“脱实向虚”渐成趋势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环境约束,还将长期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瓶颈制约;二是面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高端制造技术打压等双重挤压;三是传统产品市场需求数量增长放缓、增长空间不足。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就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供给侧结构性系统改革措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也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而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传统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能力相对滞后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3个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增强我市实体经济的质量优势。

1、 重新认识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意义

将重新认识发展实体经济意义作为学习十九大精神重要课题。一是充分认识制造业是新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技术革命浪潮之后,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数据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

二是充分认识制造业已经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主要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

三是充分认识发展实体经济战略地位。面临全球经济竞争焦点中我市制造业“双重挤压”的局面,以及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交汇的重大机遇,我市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必须彻底抛弃旧的思维观念和方式方法,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努力做好新工业革命实体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我市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良好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建设智造强市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大潮中。

一是着力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成本高是影响我市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放水养鱼意识,尽一切努力把企业负担降下来。”当前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要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资源垄断性企业改革,促进市场竞争,持续推进企业公共服务提效速降费,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用工以及融资和物流成本;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改进工艺、节能节材,降低成本。

二是着力构建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创新是振兴之源、强盛之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系统创新链思想,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官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常州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加强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构建适应新工业革命趋势的体系化、长效化科技研发推进机制,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瓶颈。

三是着力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机制。要实施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实施更精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良性互动;建立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构建与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培育和提升内在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创新创业打造宽松的融资环境;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产融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促进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四是着力加快建设多层次制造业人才队伍。人才是智造强市建设的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和境内外互动,加大制造业育才引智力度,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投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塑造我市实体经济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新优势。

五是着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以维护公平竞争机制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法治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营造尊业爱企亲商环境,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合理降低经营者经济负担,解除企业家后顾之忧,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实体经济创新创业。

六是着力开拓新一轮制造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中国制造2025》国际对接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化布局。根据国家负面清单管理规则,有序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在我市设立全球研发机构;完善我市制造业“走出去”顶层设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建设一批境外合作园区;加强政策指导和公共服务,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提升我市经济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3、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是我市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关键。要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行动,统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增材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新一代材料产业体系;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关系未来的核心领域,强化军民融合发展,再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采取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成长。

4、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是大国产业博弈的重要阵地。我市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要全面推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增强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要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抢占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5、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传统产业是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主体力量,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的重点。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尽快实现增长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要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传统产业焕发巨大生机和活力;要坚决打好去产能攻坚战,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除无效低效产能,促进先进产能发展;要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本质安全水平;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要提倡鼓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争取弯道超车;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工业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要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促进军民融合型产业快速发展。

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和带动作用显著的特点,对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建设、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要鼓励优势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理念,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要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更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要下决心把工业设计搞上去,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设计机构、国际知名的工业设计大师和有世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

7、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

我市许多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集聚区成长不足。要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好结合起来,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好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壮大天合光能等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二维碳素等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变革趋势,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信息通信企业构建开放式“双创”平台,促进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要培育光伏、轨道交通、输配电、石墨烯、机器人等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发送

1条评论

  • 您是发改委还是商务局或经济研究会的领导。
    2020-06-16 07:43:45 0回复
    0
  • 25950
    积分
  • 2248
    博文
  • 9186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