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州街巷地名故事篓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0-05-25 08:07:56
16678 5 4

常州街巷地名故事篓

安文

素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3000多岁高寿常州,地灵人杰,古迹众多,然历战乱沧桑,大多湮没。现存一些古街老巷地名,各有来历,很多与风土人情相关,耐人寻味;有些载南宋《咸淳毗陵志》,沿用了一千多年,是历史遗迹。如王家璞老先生早年任专办红白喜事的五福堂帐房,每逢喜事,花轿行走路线一般总经双桂坊、青云坊、状元第、成全巷、十子街、化龙巷,早科坊、天槽桥等地,以取吉兆。它们都是3000年常州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寻找常州好故事的重要线索。

双桂坊——原称来贤坊,因寓居此的宋维、宋绛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县令为此建来贤坊。后丁宗臣、丁宝臣兄弟蟾宫折桂,又同捷甲科,因此更名双桂坊。

青云坊——原名德寿坊,后取“青云直上”意改称青云坊。

马山埠状元第——是经学大师庄存与和状元庄培因的故居,兄弟俩一个中榜眼,一个中状元,堪称科举学霸一绝。

十子街——含子孙满堂祥兆,是花轿必到之地,与北宋文学家、龙图阁待制邹浩有关。小新桥《邹氏家谱》载,邹浩曾祖父元庆生十子,祖父邹霖(宋天禧三年进士)10子,由钱塘迁常州,世居于此,邹家子孙遍及常州城乡,一门科第不绝。后人为纪念祖先而名十子街,沿用至今,现巷底仍住有邹家后裔。

化龙巷——由巷口旧晋陵县衙旁的化洞桥而来,后雅化为化龙,民间更有“化龙”传说故事。

早科坊——宋代神童霍超龙居处,他18岁中进士,官翰林院待诏,宋理宗特命常州郡守建造早科坊,街由此得名。

舣舟亭——大文学家苏东坡来常泊舟处。东坡先生多次来常,最后栖居常州、终老前北岸藤花旧馆。

观子巷——现和平路。东坡被贬,妾怀孕,被一常州学生重金接至家中生产,敬如东坡。东坡来常州观子,万人空巷,后人称观子巷。

书卷弄——和平路(观子巷)斛挡巷对面一条小弄堂,弄口写有“书卷弄”三字路牌,是六百多年前元朝状元陈祖仁读书处。陈勤奋好学,至正二年(1342)考取了状元,后官居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地方官在他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状元坊,供郡人瞻仰。新坊桥北,从前还有个慈孝坊,那便是陈祖仁父子的讲学处。元末陈祖仁随元顺帝北行,死于乱兵之中.后人将其衣冠葬于南乡蠡河以东,当年读书处“书卷弄”流传至今。

椿桂坊——在琢初桥东。据《武阳志蜍》载:北宋时常州郡守徐申,因家住这里的张彦直(官太傅)四子相继登科,便以五代时窦燕山(名禹钧)五子登科的“灵椿丹桂”为典,在这条巷建造石坊,取名“椿桂坊”,地名流传到现在。

进贤坊——从前文在门内府学前有座状元桥,桥甫巷口有石坊名“进贤坊”,这条巷就叫进贤坊巷(今红壁弄一带)据志书载: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会试天下贡士常州占有五十三人,文才甲于他郡,在当时是一件盛事,受到宋徽宗嘉奖和赏赐,赐褒诏曰:进贤。郡守徐申,立坊桥甫,建造一座亭子,上书“荣赐”二字。

正素巷——宋代隐士张举居处,朝廷多次征召,他都谢辞不就,闭门读书40年,校书数万卷,为苏东坡等称道。卒后朝廷赐溢“正素”,建正素坊瞻仰。

王守沿——宋末元兵侵犯时都统、江西人王安节抗敌死难的地方,里人哀之,称其地为王守沿。

三将军弄——纪念姚訔、陈熠、刘师勇等三位将军,举义兵从元军手里收复常州的英勇事迹。清乾隆年间褚邦庆的《常州赋)“问将军之巷,前烈难追”之句。

局前街——从迎春桥到化龙巷口这段路叫局前街,明代万历前设有杂造局,专造缎匹和兵器,人称局前街。万历初(1573)知府施观民改创“龙城书院”(即现在的局前街小学)

察院弄——西瀛里对着水关桥的察院弄,是从前南察院所在(旧名延陵馆)南察院是巡抚等官员巡视办公的地方,类似现在中央巡视组。明宣德六年(1431)建,巡抚周忱曾在后堂书有“思稔”二字匾额。明成化十八年王恕重建,题正厅匾额“愿治堂”。

白云渡——从前的白云渡,是个溪水环绕,风景优美的地方,白云渡龙舟竞渡更盛极一时。清代洪亮吉有《云溪竞技词》:“云溪水浅舟难行,今年竞渡不进城,居人闭户悬艾虎,行客坐岸听林驾。云溪渡口晴阳骄,一十八株风柳摇,游踪至此起叹息,欲去被客还招要。招要我过溪南室,约把云溪盛事说,我住云溪二十年,风光除我无人述。”把白云渡的景色描绘得细致入画。周围一带,名人辈出,苏东坡、恽南田等都在附近住过。清胡芋庄诗说,在白云渡一带五十七年中出了四公卿两状元。四公卿是:大学士吕宫、尚书赵申乔、副都御史徐珙、工部侍郎周清原;两状元即吕宫和赵熊诏。胡芋庄诗后不到六十年,又出了三公卿一状元:即协办大学士刘于义,侍郎庄存与及庄楷;一状元即庄培因。现这一带河道虽填没,而画栋雕梁及魁星阁、望云水榭等遗迹还隐约可见。

西瀛里——旧称西行衙,始建宋朝,废于元朝,明代改为西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他的同乡、大将汤和镇守常州,与苏州张士诚在大湖、苏常一带对峙。常州当时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汤和即驻军西营。后因屡次遭火,忌讳用“营”字,而改为西瀛,取以水克火之意,这便是今天西赢里的由来。

王孙巷——省常中对面有一条弯曲小巷叫王孙湾,从前称“王孙巷”。据地方志载,清代前,这里是通往县学的出入道路。后因年久失修,墙垣毁坍,渐堵塞不通。康熙五十五年,常州知府王嗣衍和阳湖县知县孙谠,把沿路侵占公地的建筑拆除,路面修砌一新,两旁还栽上树木。地方人士为纪念他们办了这件好事,便取两人之姓,把这条巷称为“王孙巷”。后来这一带绿树成荫,芳草如茵,洪亮吉有一首《过王孙巷》诗:路入杨园①道路赊,风光多被女墙遮。一条芳草王孙巷,绿到桥南是董家。①杨园即东皋圃,是明代状元杨廷鉴的花园。这首诗着墨不多,却细腻地描绘出王孙巷的风光,曾传诵一时。

柏花楼——荷花池南面,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清幽雅致的地名——柏花楼。据《武阳合志》载,这个楼是明朝兵部尚书陈洽所建。当时这里是陈家花园,楼就建在百花丛中,《常州赋》有“登百花之楼,榴芍荷蓉枝枝可玩”之句。据说楼高十丈,故称“百尺楼’,后俗呼为百花楼,是陈洽当年的读书处。陈洽字叔远,常州人,总纂《永乐大典》、号称“两脚书橱”的陈济,即其胞兄。陈洽博览群书,淹通经史,写一手好书法,洪武年间被荐举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年间擢任吏部左侍郎,曾佐张辅讨平交趾(安南)升兵部尚书。后交趾复叛,他在一次激战中受伤坠马,部下上前抢救,陈洽大呼道:“吾身为大臣,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说罢复挥刀杀敌,最后力尽自刭而死。明成祖朱棣闻知感叹;“大臣以忠殉国的,一代能有几人呵!”传旨追赠为少保,谥号“节憨”,柏花楼这一地名也就成为他的遗迹。

桃园——市区城东桃园新村,旧称桃园,又名桃潭,现已高楼林立、房舍毗连,旧时清溪一弯、遍地桃林,高低起伏的土坡小道,今已是平坦通衡大道——桃园路。杖履其地,叩问当年“桃花源里人家”,则几同说梦,无复有人能道及。明清时,这里却是一处风景优美的著名园林,周围桃树延袤数里,每到桃花盛开,缤纷满目,游人四集,人喻“武陵桃源”。有诗赞曰:

载酒寻芳甸    行行曲阜东    桃花千树绕    流水一弯通

罗绮开金雀    笙歌拥玉骢    春风迷醉眼    疑是武陵中

尤为盛传的是,此地曾隐居一对才华双绝的患难夫妻,明末抗清兵败的兵部侍郎李长祥和金陵才女、号称“钟山秀才”的姚淑。李长祥,字研斋,达州人,崇祯癸未进士,曾佐鲁王于浙江沿海督师抗清,加右佥都御史,升兵部左侍郎。舟山破时为清兵总督陈锦所捕,羁于江宁。时有江宁闺秀号“钟山秀才”者,能诗,善画墨竹,清淑娴雅,容貌绝世,慕长祥之名私往其处论诗问艺。两人一见钟情,竟不可分离。时长祥原配夫人已卒于兵荒马乱中,遂结为伉俪。未几,他俩乘守者之怠逃出金陵,辗转来到常州,便在桃园隐居,并在园中增建了“桃园草堂”、“读书台”、“海棠居”等,终日吟啸其间。

茶山——茶山本非山,也无产茶之迹,其名何来?因李唐时期,常州郡辖宜兴和湖州郡辖长兴两地所产紫笋贡茶,由毗陵驿水运入京而得名,类似漕桥同当时漕运关系。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林捷欢欢
  • jfzhuang
  • 龙潭清泉
发送

5条评论

  • 大多有名无实了。
    2020-05-24 18:12:03 0回复
    0
  • 地名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的传统文化。
    2020-05-24 10:05:38 0回复
    0
  • 地名背后的故事 科普了
    2020-05-24 08:43:42 0回复
    0
  • 安教授有心人,点赞。
    2020-05-23 14:24:44 0回复
    0
  • 传统地名的保护 历史文化的传承。
    2020-05-22 14:50:43 0回复
    0
  • 25195
    积分
  • 2119
    博文
  • 8829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