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0年5月11日-5月14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0-05-11 10:13:36
11093 13 4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靴子落地。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入学。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时代结束了,有利于学区房降温,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房住不炒”有积极作用。对此,你怎么看?


 

小启

新闻纸是信息纸,也是观点纸。为强化新闻评论,发挥党报主阵地作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文笔塔·博客》版已改版为《文笔塔·观点》,“博客周话题”栏目已改为“常言道”。“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5月11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泉水涓涓、李育蒙、建筑怪大叔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泉水涓涓
  • 黑与白
  • 博揽群英
发送

13条评论

  • 扬汤止沸or釜底抽薪
    “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的出台,有专家认为有利于学区房降温,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房住不炒”有积极作用,对此,笔者认为还是过于乐观。
    学区房的价格攀升,有教育需求的因素,更多的是“炒房潮”的推波助澜,“多校划片”对于炒房者来说,只不过投资回报率可能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说,“多校划片”的效果也许只是扬汤止沸。回想多年前,房产市场还平静如水时,学区房还未“天价”时,教育公平了吗?即使如专家所说学区房真的会降温,教育会自此就公平了吗?
    教育公平,只有在教育均衡时才有可能实现。
    教育均衡,在老百姓看来,首先是师资的均衡。以常州地区来说,通过集团化办学、校际流动、城乡交流,各校的师资已经相对均衡。但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教师编制数的限制、二胎时代的来临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数增加,师资严重不足,“找老师上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均衡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教育的均衡,显性的还表现在硬件的差异。校园占地面积不足、教育装备落后,教育的投入无法满足教育的发展。有些家长买了高价学区房进了名校后感叹:没想到校园内如此破旧!一些新村小学的硬件投入需求更加迫切。
    教育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关系着家庭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均衡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当每一所学校都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精彩,老百姓又何必舍近求远?房价和教育也就不必捆绑在一起。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2020-05-15 22:13:34 0回复
    0
  • 实现教育公平呼唤治本之道


    近日,北京西城区确定实施“多校划片”的消息一出,唱衰学区房的声音不绝于耳。“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天价鸡肋学区房的末日到了!”……在习惯于用房地产“绑架”教育的人们看来,“多校划片”新政意在抑制择校冲动、坚持“房住不炒”,但明眼人明白此举缓解的是入学焦虑之标,剑指的则是教育公平之本。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入学公平则是教育链条起点上的公平。“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并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实际政策效应类似于近年来力推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力图促进家长、办学者和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的发展。因此,“多校划片”的意义和价值实在不该被低估。
    不过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公平了,可有些人一出生便是在罗马又怎么说呢?多校划片意味着游戏规则更复杂,而越是复杂的规则,腐败可能性和暗箱操作的空间就越大,所以有人直言穿新鞋走老路的“多校划片”极有可能让择校热从相对公平的“拼房”又重回“拼爹时代”。
    因此,缩小校际、区际教育差距,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始终是破解择校热乃至实现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这个“治本”之策,其实早有共识,甚至可谓是老生常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简单回溯相关政策流变,一条“问题—解题—产生新问题”的螺旋线清晰可见。从拼条子到拼房子来回折腾,学区房高烧、教育公平不彰的根本原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致。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普遍焦虑,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很难从根本上解开教育公平这个死结。
    总而言之,“多校划片”的政策设计,至少释放出政府纾解公众入学焦虑、尽量规避产生新的教育不公可能性的积极努力和有益尝试。当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最值得期待的是以“多校划片”的治标之策倒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本之道,以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重组为杠杆,撬动公平与均衡问题的突破。在“患不均更患寡”“既分好蛋糕又做大蛋糕”“僧多粥亦多”的标本兼治思路之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出路。
    2020-05-15 10:15:08 0回复
    0
  • 让名师网课助力义务教育

    北京西城区推出的“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入学政策后,出现了一些奇葩的事情:因为该政策要求父母两方均在西城区的工作居住证信息,否则不能提交。于是有点条件不符的家长连夜回老家办理离婚。还有的家长迫于无奈,支付13万取得了相关学位、社保、完税、入学登记配合、入户调查等配套服务……
    现在学校的硬件条件都非常接近,造成家长如此竞争的原因主要是某些名师的教学水平和某些名校优良的学风。疫情期,线上教育如火如荼,我也学习了许多课程,不可否认老师与老师之间,名师与名师之间差距的确蛮大的,即使是全年级备课后,说相同的“台词”,也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来。跟着天天上课直到学校复课,我个人感觉那些上课过程中经常被问“什么时候结束?”的老师,其实也非常优秀,句句不离要点考点,他们和名师差的只是分寸的把握和表达方式而已。有位特级教师说过,上课句句都是重点么就是都不是重点。要抓牢一个核,讲新知识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肩胳”,让他踩着借力学新知识。许多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整节课一气呵成,像播音员一样把教学内容行云流水般走了一遍,但是学生普遍不满意。有的老师则老是重复相同的内容,并且经常停顿——相当于给听课的学生一个思考和消化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普通老师与名师间的差距,孩子上不了名校的损失,完全可以依靠网络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来弥补。许多外地网课老师的水平比本地名校名师的授课质量只高不低,课程下方评论区的高手也是层出不穷,并且出手不凡,在配套学习群里的热心家长和助教也十分给力,通过这些完全可以弥补普通学校与名校老师之间的差距,变择校为择课,从根本上瓦解学区房的优势。
    名校和名师的作用不言而喻,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无可厚非,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是用心良苦。假如能多管齐下,用好互联网,普通老师完成不了的任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分享名校名师的网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房住不炒”,实现多方共赢。
    2020-05-15 09:04:37 0回复
    0
  •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资源均衡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让所有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保障的公益性教育事业。义务教育事关千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让孩子进入一个好学校学习,亦在情理之中。多年来,在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政策背景下,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资源的学校读书,就千方百计想办法、拉关系、找门路。有的家长没有路子,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惜重金,让孩子进入好一点的学校学习。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政策其弊端真不少。首先,扰乱了房产市场,抬高了房价;其次,扰乱了民心与社会风气,父母为了让孩子让好学校,千方百计托关系、找路子;再次,对孩子思想上产生负面影响,不利孩子健康成长。
    北京西城区发布的“多校划片”义务教育新政策,是对实施多年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政策的破冰。“多校划片”,即是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该政策的优点不言而喻,一个小区里的孩子不用求人帮忙,即有机会在“多校划片”中多个学校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学校。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多个学校,在资源(教师、教学设施、校舍条件等)配备及教育理念上,均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差距甚至还很大。因而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进入意中优质资源学校,从而又会产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一点的学校,而找门路、托关系现象。
    “多校划片”的宗旨是解决教育不公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该政策仅能起引导作用。笔者认为,解决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要从解决教育资源(师资、设施、校舍条件等)配备方面着手,各校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设施配备比较均衡,尽量缩小各校之间差距。另外,除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统一培训外,各校之间实现定期轮换制。只有解决了教育资源均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2020-05-14 20:44:42 0回复
    1
  •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资源均衡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让所有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保障的公益性教育事业。义务教育事关千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让孩子进入一个好学校学习,亦在情理之中。多年来,在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政策背景下,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资源的学校读书,就千方百计想办法、拉关系、找门路。有的家长没有路子,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惜重金,让孩子进入好一点的学校学习。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政策其弊端真不少。首先,扰乱了房产市场,抬高了房价;其次,扰乱了民心与社会风气,父母为了让孩子让好学校,千方百计托关系、找路子;再次,对孩子思想上产生负面影响,不利孩子健康成长。
    北京西城区发布的“多校划片”义务教育新政策,是对实施多年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政策的破冰。“多校划片”,即是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该政策的优点不言而喻,一个小区里的孩子不用求人帮忙,即有机会在“多校划片”中多个学校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学校。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多个学校,在资源(教师、教学设施、校舍条件等)配备及教育理念上,均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差距甚至还很大。因而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进入意中优质资源学校,从而又会产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一点的学校,而找门路、托关系现象。
    “多校划片”的宗旨是解决教育不公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该政策仅能起引导作用。笔者认为,解决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要从解决教育资源(师资、设施、校舍条件等)配备方面着手,各校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设施配备比较均衡,尽量缩小各校之间差距。另外,除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统一培训外,各校之间实现定期轮换制。只有解决了教育资源均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2020-05-14 20:44:42 0回复
    0
  • 让名师网课助力义务教育

    北京西城区推出的“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入学政策后,出现了一些奇葩的事情:因为该政策要求父母两方均在西城区的工作居住证信息,否则不能提交。于是有点条件不符的家长连夜回老家办理离婚。还有的家长迫于无奈,支付13万取得了相关学位、社保、完税、入学登记配合、入户调查等配套服务……
    现在学校的硬件条件都非常接近,造成家长如此竞争的原因主要是某些名师的教学水平和某些名校优良的学风。疫情期,线上教育如火如荼,我也学习了许多课程,不可否认老师与老师之间,名师与名师之间差距的确蛮大的,即使是全年级备课后,说相同的“台词”,也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来。跟着天天上课直到学校复课,我个人感觉那些上课过程中经常被问“什么时候结束?”的老师,其实也非常优秀,句句不离要点考点,他们和名师差的只是分寸的把握和表达方式而已。有位特级教师说过,上课句句都是重点么就是都不是重点。要抓牢一个核,讲新知识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肩胳”,让他踩着借力学新知识。许多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整节课一气呵成,像播音员一样把教学内容行云流水般走了一遍,但是学生普遍不满意。有的老师则老是重复相同的内容,并且经常停顿——相当于给听课的学生一个思考和消化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普通老师与名师有差距,孩子上不了名校的损失,完全可以依靠网络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来弥补。名校和名师的作用不言而喻,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无可厚非,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是用心良苦。假如能多管齐下,用好互联网,普通老师完成不了的任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分享名校名师的网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房住不炒”,实现多方共赢。
    2020-05-14 20:29:57 0回复
    0
  • 给学区房降温应均衡区域间办学资源
    文/李育蒙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学区房”火了一把。主要是西城区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入学。这也意味着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时代结束,一个住宅小区可以对应多所学校。这有利于抑制家长的择校冲动,毕竟即使花费高额的购房费,也可能只是多了一次就读热点学校的机会,也并不一定能读上心仪的学校,这增加了购房者的理性,也有利于给学区房降温。
    不过,笔者认为,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前提下,住房和教育仍然会是“刚需”,不会因为价格的高低而受到明显的影响。很多人购买房子,并不是仅仅只看房子本身,而是住房还附带着多种其他福利,绑在房子里的附加值非常高,其中一个重要的福利就是“教育资源”。之前,全国多地都曾试点过“租售同权”,也是想要解决房子的附加值问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过分集中又普遍缺乏,资源的稀缺性,在市场调节中就不可避免的冲击到房价,造成一些热门“学区房”一路飙升。西城区的这项新政策,虽然短期内能抑制“学区房”热,但是不从根本上解决区域间的办学质量均衡、办学优质资源稀缺问题,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说到底,只有彻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性问题,才能给予刚性需求群体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才能真正抑制住“追逐学区房”、“炒房”冲动,真正保障教育公平性。
    不过,北京西城区此次发布的政策,强化了“多校划分”、“六年一学位”等技术手段,在治理择校热方面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更大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主管部门来说,只有加大力度推进区域间办学质量的均衡,遏制住所谓的“学区房”教育资源优势,才越能增加学区房投资风险,增加购房人的理性选择。在优质教育资源本身稀缺且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妨推行推行轮换制,将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区内的不同学校间轮换,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接受优质资源的权利和可能,这样方能消除一些家长对于“名校”的焦虑和恐慌,主动给学区房降温。
    2020-05-14 19:22:24 0回复
    0
  • 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入学改革新政策,引发当地房地产市场波动。不用说外地了,就我们本地来说,笔者近日碰到老朋友正在搬家之中,他说,自己现在博爱路上的老房子正是学区房,儿子说近阶段房价突然上涨,要赶紧出手!让我去住他的电梯房,他就搬到郊外别墅去。
    当前,国家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多措并举,努力淡化学区房概念。有专家认为,“多校划片”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新起点,“高烧”多年的学区房有望降温。但笔者认为,学区房价“降温”并非这么乐观。因为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毕竟不可能完全均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总是存在不小差距。再说,优质教育附加值本来就是房地产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发达国家,好学区的房价通常也比较高。笔者外甥女在欧洲从事汉语教学,她的感觉就是,国外的学区房价不会是跟中国人学的吧,应该是原来就有的。这就对了,我们国内不也有专家说了,学区房的概念可以被淡化,但不会消失,关键是不要推动房价过高,出现极度扭曲。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孟母三迁的本质,并不是为了买学区房,而是为了让孩子融入一个适合他身份的圈子。但此典故也证明了从古到今投资教育下一代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正因为如此,如今学区房概念所附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溢价”效应可以被淡化,但不会消失,至少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笔者认为,若要大幅度的学区房“降温”恐怕还得政府通过进一步强化均衡发展、增加优质资源等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改变了大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后才能达到。
    2020-05-13 15:14:48 0回复
    0
  • 学区房是教育不公平的怪胎
    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一项强制教育的制度,具有免费性、普及性和平等性的基本特点。
    学区房是因学校差异而出现的一种怪异现象,它严重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损害了大部分家庭和孩子的利益。
    首先是教育不公平。义务教育本身就是让孩子接受平等教育。但是重点学校为不平等创造了条件,重点学校毕竟数量少,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孩子的需求,家长可以用钱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非重点学校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其次是学校市场化。私立学校的出现,把教育推向了市场。这些学校为了知名度和优等生源,不择手段从公办学校挖走优秀骨干教师,以此作为诱饵,引导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无奈拿出高额费用往“名校”挤,有悖于义务教育免费的原则。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愤愤不平,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是肥了开发商。学区房必须有学校,名校成了提高房价的砝码。所以开发商和名校相互利用,肥了开发商,学校也沾光。同时政府从学区房土地拍卖中也着实捞了一把,这也是学区房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第四是苦了家长。关键是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家长,他们把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进好的学校,或贷款购买天价学区房、或支付高额的择校费、或在户籍等方面违心的做黑色文章,加重了经济负担,打乱了正常生活,无可奈何,苦不堪言。
    为了从根本上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要通过努力提高师资水平,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铲除学区房滋长的温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抛开自身利益,下大力气将义务教育法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让孩子接受平等教育。
    2020-05-13 05:55:04 0回复
    0
  • 那开发商高价拿的地怎么办?一方面引导住房置换和房产投资方向转向小高层多层和别墅。一方面引导到实体经济、新兴产业、科研创新上来。效率公平、贫富差距。。。组合拳!
    2020-05-11 23:41:58 0回复
    0
  • 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才能扼制“房住不炒”
    入学难的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头疼的事,由其是想让孩子能进重点中学学习的心情,是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因此不在学区内的家长求爹爹、拜奶奶也办不成入学条件的情况下,只能咬咬牙高价购买学区房,以求得孩子能有一个良好教育的一席之地,这些苦衷也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近日北京市西城匠发布了义务教肓阶段入学政策新规定,目的相打击学区房降温,实际上所起的作用是不积极的,我认为:教育的改革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不但但依靠打击学区房就能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急于出手调节,社会上许多人对试行学区制这一新生事物是否接受是一个最大的问号,平心而论,学区房价格暴涨这一现象必竟还站不住脚,一来学区房的房源不能靠变戏法多出来,有限的房源炒到头也无法炒了,而如果与以往“潜规则”盛行的择校方式相比,划片就近入学仍然公平许多。起码它是通过公开的房价上涨这一市场规律,调节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供应短缺”问题,而不是依靠权力批条子、暗箱操作搞赞助,容易滋生腐败。再说炒作学区房是要有实力支撑的的,盲目购买毕竟是少数。况且,即使没有天价房这一因素,因财富多寡而造成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同样存在。要彻底解决择校热,就是要淡化和消除学校之间的“实力”差距。一是公开透明地严格执行划片招生,不允许特权跨片区上学,保证不同学校能公平获得生源;二是要切实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包括资金分配、师资安排,甚至可效仿教师限期流动制;三是引导健康舆论,让公众正确对待学校之间的差异,不让虚假浮夸信息误导公众。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教肓投入不理性的弊病,才谈“房住不炒”也不晚。
    2020-05-11 21:24:32 0回复
    0
  • “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靴子落地。看似不错,实则隐患还不小。多校区划片,就近或相邻学区入学,有可能造成学区房内的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靠近和相邻“名校”的房价就可能鹤立鸡群、一鸣惊人炒出个天价,而离“名校”偏远的房价只能退避三舍,少有人问津。这明面上看是打乱了学区房择校的优越性,实则同一学区的住房分为了三六九,这给商家又制造了一个契机,在购房宣传上又多了一重给顾客的惊喜,某某幢某某单元可择优选择那些“名校”。这炒房、屯房又出了新花样,“房住不炒”之风能否降下来还真不好说!
    当然我们寄望“房住不炒”,也希望有关部门更加完善学区房的有关政策,确实把“房住不炒”这股歪风拨乱反正,把学区房价降下来。学校也应全面考虑,把招生名额有序地向全社会扩散,只有这样房价才能得到控制,“房住不炒”之风才能有郊地扼制。
    2020-05-11 19:58:13 0回复
    0
  • 这是表面文章,未动根本。
    2020-05-11 15:25:30 0回复
    0
  • 6415
    积分
  • 179
    博文
  • 12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