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学员优秀作业选【40】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0-03-23 10:38:17
6257 0 1

学员优秀作业选【40】

种桑养蚕札记

文史语言系文创班 巢煥

目前,冠状病毒疫情在国内看上去稍有衰退,可输入病毒者却在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国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我们应牢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这句传统民言,尤其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当然,中国人不会被邪恶势力阴谋所麻痹,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所以该干吗还该干吗。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耕文化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譬如种桑养蚕之法,据说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是古今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之一。农耕养殖种类繁多,江浙皖养蚕既是农家生财之道,是纯天然优质纺织业原材之一。

蚕丝织品历代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古代丝绸之路的由来离不开中国蚕丝的贡献,中国丝绸美誉一直备受世界顶拜。

十几岁经历过种桑养蚕,想起来,还应得益于我从小就生长在白荡河边。我们荡下村有三个生产队,这里人多地少,人们不得不将种地以外的生计放在外出打工、跑水陆运输和其他谋生之道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南运河改道疏浚,内浜水域的白荡河变成了水上交通要道,从市内的广化桥民丰窑水系贯通了常州至牛塘桥方向的南运河,拓宽加深了白荡河部分流域。

我们队的滩地位于新拓宽段。开挖的大量泥土堆到岸边,成了不小的土坵达几十亩之多,种粮种菜等都不行。当时的队长是从苏北迁徙过来的孙文才,他老实肯干,还有一定的经济头脑。本队社员就选他当队长。上任后的他,除了带领社员种好粮田外还建猪舍养猪,在河塘养蚌育珍珠、养鱼、种西瓜等等,使社员的收益明显高于其它生产队。看到这一大片高低不平的坡地,他和社员们商议是否可以种桑养蚕,大家认为可以试试。而且说干就干很快去杭州买回了桑树苗,让坡地种满。,接着还盖了十间蚕舍,并联系当时的郊区多种经营畜牧站,请来蚕桑专家现场指导,几年下来桑树长满了坡地,到处绿油油,开始了养殖蚕茧的经历,凡是能干活的咱队男女老少都参与进来争工分。

我的记忆中,养蚕种桑的确是门技术活。要使桑叶丰收,就要对桑树态度虔诚,除草、施肥、防虫害时刻必须当心。养蚕更是个细致又很艰苦的活,技术性很高,环境要求相当苛刻。一到养蚕季节,咱们全队几十号人,个个起早带黑精心呵护蚕宝宝们,就像养一群大胖儿子一样,不得马虎半点。每天天刚亮,我们都要手持大竹篮.来到桑叶上还布满露水的桑树林,精心采集新鲜桑叶,为蚕宝宝们准备一天的食粮。

蚕舍里有用竹子架起来的蚕架,并且一层层地排列整齐,蚕架上放了几百个大匾,也是一层一层叠放着,光线、通风、湿度、温度都有专人关注。喂桑叶是定人、定时、定量,进出蚕舍时环境要求很高,女人擦香脂、烧菜后有油脂味,男人抽烟后绝对不能进入,因为蚕宝宝对空气要求是很“娇气”的,

春蚕饲养的整个过程都很细致,养蚕人必须日夜值班时刻关注蚕宝宝们的动态,既要喂养好又要防止蚕病的发生,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病毒的传染,出现蚕群起初出现大小发育不齐,眠起不齐、变小、下癞、排黄褐色稀粪或污液,尾部粘黄色的现象,最后导致‘倒蚕’前功尽弃。经过近半个多月的精心饲养,蚕宝宝长得通身发亮,食桑叶也明显减少,抬头蹿动不安时,说明它就要上栅了。

此时我们大家用稻麦的桔梗绞在一起做成一个20公分左右高的蓬松柵架放进蚕篮,让蚕宝宝爬上去吐丝结茧。待十天左右就可以采茧了。看着满满的蚕架上,蚕匾里布满了洁白胖胖的蚕茧,社员们心中乐开了花。接着就要抓紧时间采收蚕茧了。采收的蚕茧放在一个个大缸篮内,不能挤压,满满的一筐,也只有十来斤重。

蚕茧从采集到缫丝,时间很短,稍有耽搁,蚕茧内的蚕蛹就会变成蚕蛾自行破茧而出。这样,蚕丝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抽丝率就会大大降低。我们附近有没有茧行(收茧、抽丝的专门企业)必须运到牛塘镇。因此我们晚上收好茧,清晨就要挑上缸篮,天蒙蒙亮出发上午到达茧行交验货。由于当时没有象样的公路,又没有车辆运输工具,只能靠人力,大家一人一担挑,沿着运河,经陈渡桥,走南运河的纤道近二十公里的路程。要走四个小时左右,我记得有一次刚好送茧路上下了一场雨,运河边上的纤道是泥路极其湿滑,肩上的挑的担子不能落地休息,只能左右换肩挑着。因为把缸篮放到地上,泥水就会渗透篮内,蚕茧被泥水浸到就会污染,水分就会进入茧内,只能做残次等级,收益上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一行人再艰难也要行走。说实话,二三十斤的担子平时好像不显重,但路久无轻担啊,长路不能歇是很吃力的,尤其是像我这样才二十未出头的人,还真是考验呢。

我们一路艰难跋涉,浑身是汗走到目的地交货后才如释重负,如同完成一场神圣的使命。通过此事,让我真正领悟了“百步无轻担”老话的真实含义。

除了种桑养蚕之外,脑中还有一些记忆中的趣事。比如桑树每年生长到初夏时节,枝干间会长出一簇簇犹如小葡萄样的果实——桑葚,也叫桑子。它萌长在桑树的叶杆之间,由青转红,成熟时为紫红色,桑葚软甜汁多,又不喷洒农药,就是一种很好的水果,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对伤痛很有疗效。因此,每当桑葚成熟时际,就有不少小孩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溜进桑园去采食解馋。要是被人发现,嘴上说没去采,但手上、嘴边还是留下了紫色的印记,只要被逮住想赖也赖不了。大人至所以不让孩子进去采桑葚,是怕把桑树折断,影响了桑树的生长降低桑叶的产量,可见人们对桑树的呵爱程度。只有到了冬季,在修剪桑树之际,我们就会伺机拿一些剪下的枝条拿回家,剥下树皮洗净放入大锅加水,同时放入一些大枣和冰糖。熬到一定时候,去树皮,喝枣汤,清香甘甜。这就是桑膏,很营养,既养生滋补,又疗老伤陈痛,相比起现在的中药熬的补膏,真的是既经济实惠又环保。

【指导老师  陈平】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发送

0条评论

  • 19876
    积分
  • 3520
    博文
  • 5308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