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0年3月16日-3月19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0-03-16 09:48:46
14551 16 2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以大数据领跑全国的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绿码、红码、黄码”动态管理一目了然,立即在全国推广,还出现了市码、省码,长三角更是一码通行包邮区,给管控方和老百姓都提供了极大便利,体现了大数据的魅力。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心“健康码”会不会泄露行动轨迹,侵犯个人隐私。对“健康码”这个神器,你怎么看?


 

小启

新闻纸是信息纸,也是观点纸。为强化新闻评论,发挥党报主阵地作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文笔塔·博客》版已改版为《文笔塔·观点》,“博客周话题”栏目已改为“常言道”。“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3月16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种田的小铃子、言无忌、半部堂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发送

16条评论

  • 正向看待大数据带来的安全便利与隐私的矛盾
    新年伊始的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国,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以特有的制度优势和民族韧性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并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因为疫情传播的特殊性,集大数据优势的“健康码”在防控全面复工复产中病毒再次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个声音正在响起:关于“健康码”大数据采集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健康码”是国家政府层面统一建立,具有相关的法律和技术能力保障。只要国家对公民的大数据采集、使用、保护监管落实到位,公民个人在使用中注意回避别有用心人的利用,“健康码”的使用是安全的。“新冠”爆发的起始阶段教训是深刻的,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码”正是一个契机,现在已经有了市码、省码,以后更应该有整合了相关大数据信息,形成国家全民健康信息的“国码”。要让“红码”“黄码”“绿码”成为全民社会健康之路的红绿灯,要让一码通天下成为人们健康自信的坦途。
    依靠大数据的各种平台正给我们提供着便利甚至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习惯。现在我们旅游已经习惯点进各种APP,马上景点交通住宿的行程已经帮你安排好;在各种购物平台上购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衍生出的网络支付也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无需携带现金,一台手机走天下,而除了这些便利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由此产生的副产品——一些“职业”的逐步消失,正是我们现金使用的减少,盗窃、抢劫等恶性案件正大幅减少。轰动一时的南医大杀人案也正是运用大数据信息以及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在事隔28年后被破获了。背靠大数据的信息研判手段已成为刑侦侦破案件的新利器,同时也在提高各种案件的预警能力和破案效率,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与日俱增。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一生都将在无数场合留下我们的信息;我们下载使用的每个手机APP都需要确定获得我们的信息才能使用。我们正变得越来越透明,诚然存在个人隐私暴露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现在正享受着与以往相比更多的安全和便利。同样“健康码”是基于公民个人和社会整体健康安全及运作便利建立的,而这些安全和便利是需要也是必须由公民的部分个人隐私来让渡的。
    2020-03-19 16:52:54 0回复
    0
  • 拥抱新科技,厘清隐私权
    柏文学
      健康码好处多多。一次线上申报,多次多处使用,使用者节省重复填写表格的大量时间;作为电子凭证,既节约纸材印刷传递等成本,也比纸质出入证更容易保管、更容易识别,减少检查过程的传染风险;健康码数据便于监管部门实时管理,便于用人单位掌握员工健康信息。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健康码涉及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位置、行程、健康等个人隐私,若被泄露或滥用,可能带来人身及财产安全隐患。面对利弊,如何权衡?
      拥抱新科技。从旧石器、新石器、铁器、电器,到互联网、大数据,乃至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不有利弊两面性。不断诞生的新工具,总是成为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最强大的动力,人类社会总是在兴利除弊中驾驭新工具的征途上不断发展进步。就说刀吧,使用时总有危险,也常被坏人用来干坏事,但人们从没犹豫过是否继续使用刀。健康码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行政部门依据中央网信办《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惩戒机制,增加投诉、检举渠道;需要相关平台提高法律意识和科技水平,加大力度保护公民信息,从源头杜绝个人信息泄露。
      厘清隐私权。隐私和隐私权是两个概念。隐私是指自然人不愿向他人公开或不便他人知道的个体生活信息。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但自然人并非对其隐私都拥有隐私权。界线在于是否涉及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与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隐私,个人才享有隐私权。譬如,是否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是否是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是否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是否途径疫区或有疫区旅居史,皆不具备隐私权,因为这涉及他人健康和生命安全。换言之,涉及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个人隐私权,必须依法让渡。
    2020-03-19 11:18:39 0回复
    0
  • 我们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可喜可贺。
    2020-03-19 11:14:59 0回复
    0
  • 763
    相信“健康码” 神器的科技力量
    因为疫情的防控要求,一个可以证明你健康状况、可以让你外出行动的“健康码”神器横空出世,“绿码、红码、黄码”动态管理一目了然,尤其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情况下,“健康码“的推行和动态管理,更是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效率,真正实现了“一码在手,出行无忧”。 但由于“健康码”是新生事物,上面记录了诸多个人信息,加之长三角和其它一些地方更是实施一码通行,导致“健康码”使用、检查环节众多,也使人们对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产生一定担忧。
    担忧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请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健康码”神器的科技力量,毕竟这系统是政府主持的项目,具有相当高的安全系数,其开发单位和平台企业,肯定会以大局为重,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会随意将个人信息泄漏,或者以其它方式用于商业方面的。
    当今已经是进入了信息社会,在疫情防控的当下,开发和运用“健康码”,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一件双赢、多赢的好事,尤其是从利用“互联网+”方式推出电子健康码,让劳动者快捷拿到和便利出示健康证明,再到健康码实现一码在手,互认共享,节省防疫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和防疫效率,体现信息共享,体现精准防控,体现合作共赢精神,保证了对疫情防控的精准决策,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运用“健康码”,一定是利大于弊,并且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也提出要求,“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被泄露”。政府一定会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防范数据的泄露、滥用等违规行为。同时,作为公民个人,也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将个人码晒到朋友圈或者平台,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使用、利用后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2020-03-18 22:13:25 0回复
    0
  • 功在当前 不必苛求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以大数据领跑全国的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而后健康码在浙江的高效使用,让防疫与复工的两难境地柳暗花明,迅速引起全国关注。从2月11日在杭州上线,到2月17日“跑”向全国,短短一周,健康码为全国快速“动起来”提供了“浙江方案”。截至目前,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推广使用健康码;浙江、广东与四川、湖南、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建立起了健康监测互认机制。
    然而毕竟是新生事物,随着省市县各级都搞起了“健康码”,甚至出现了“码上加码”的情况。于是有农民工就问了,能不能让老百姓只用一个“健康码”就能出门?还有人担心“健康码”会不会泄露行动轨迹,侵犯个人隐私?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问题,两位权威人士的相关回答可供参考。
    在3月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先生的当场回答已经说的很明白,各地“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有的对接国家平台的查询接口,有的依据当事人的出行轨迹,有的依据体温自报;健康码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之后的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据此做出判断;“一码通行”的环境和条件也尚不成熟。
    而由海南省大数据局健康码专家徐茂生先生的话来看,这系统是政府项目,政府各相关部门本身是掌握群众的一些个人信息、出行信息并存在政府的政务网上的,安全系数非常高。基层查验人员在查验时也只是看看群众的姓名及对应的健康码,不需要更多信息,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如此看来,健康码的推行,不过是适应当前特殊时期防疫与复工的需要,在基础数据共享互认的前提下,对不同风险评分结果的人群进行精准管理,为人员有序流动提供支撑,毕竟作用有限,不用附加更多功能。因此不必苛求其能像需要机读的居民身份证内存信息那样慎密、精准,仅此而已。
    2020-03-18 22:00:19 0回复
    0
  • 健康码仍需高科技护航
    随着返工潮的到来,疫情防控工作也迎来了小高峰。健康码的实施与应用,为返工返岗人员提供了方便,同时对疫情防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个人通过网上自行申报,经后台审核评估而成,作为个人出入的凭证。自2月份浙江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以来,至今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在推广应用健康码。健康码的应用,在对人员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对社区、企业、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地铁、火车站、商场等人员流动密集地点过检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员集聚交叉感染的风险。由于各地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样,要进一步打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人流、物流堵点,有待于进一步科技创新,“一码通行”仍有许多难点要解决。
    健康码的生成,是由个人在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而成,因而个人申报时提供的信息可靠性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会自觉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如实填报个人相关信息,但也不排除有些不守法人员,在网上申报时故意隐瞒个人相关不利信息,造成后台审核所生成的健康码失去真实性。因而在个人申报时,采用大数据分析对比或其他科技手段,对申报人初始填报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预审很有必要。在健康码使用过程中,拟采用更加严格的如火车站检票口那样的人脸识别等技术,可有效防止有人冒用他人健康出行。
    对于健康码关于个人信息能否确保安全,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信息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视,颁布了巜网络安全法》,对于实施健康码,各地政府对个人隐私保护、重点信息系统的安全在技术上采取了必要的手段,从而使人们在使用健康码时个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2019年的“3.15”晚会上,主持人在台上演示了这么一个案例:不法分子在未接近被害人的情况下,采用非法手段可窃取对方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因而,在健康码使用过程中,采用高科技手段防个人隐私被泄露十分重要。
    2020-03-18 20:23:13 0回复
    0
  • 健康码仍需高科技护航
    2020-03-18 19:12:07 0回复
    0
  • “健康码”还是“专一”好
    涂俊明
    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形成了自己的“健康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健康码”在防控新冠肺炎病毒战“疫”中发挥了积极的功用。然而,作为一种专属应用的“神器”,“健康码”还是“专一”应用服务为好。
    作为一种特殊时期派生的电子工具,健康卫生防护信息是有其专属性的,且不必加载塞进与外延拓宽更多非专属功能,“健康码”虽然不是身份证,却有证明持证者某个时段身份身体指标特征的专一功能。“健康码”在被激活使用中,仅仅是通过加载联通引入身份证相关信息,借以来支持“健康码”的寻找与告知功用,并且提示持证者“某些健康状况指标”。身份证的功能与“健康码”的能耐,远不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再说,“健康码”最好还是以地域属性为信息利用单元,作为基本支撑点,跨省、跨大区的应用,会因为实时、实地较长,导致应用鉴别的误差,地域跨度长、时空久,扫出的“健康码”信息读数,绝不会有实地实时测定的精准。
    通过“健康码”的大量运用,确实方便快捷,“神器”很神奇。然而,不要无休止地加载功能,无限量地庞杂内涵,“健康码”一码多用,集多功能于一码,形成通道加塞,反倒会降低“神器”的应用率,“神器”便会失灵,难以再显“神通”。
    由此而言它,“健康码”还是“专一”好!
    2020-03-18 16:44:40 0回复
    0
  • “一码”到底当慎行。
    半部堂
    疫情当前,各种管控码给管控方和老百姓都提供了极大便利,体现了大数据的魅力。但这是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而由此引发的各种码蜂拥而出,导致了少数人“一码”到底的现象,笔者以为还为时过早,应当慎行。
    各种码是大数据,是科技手段,而科技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无疑也会带来弊端,比如,个人信息泄露,各种电话骚扰,微商霸屏等。
    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因为长时间以来,技术游离于社会的日常生活之外,道德已经提前做出了首肯,认为技术手段各种“码”的创设者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未必,另外当技术与利润之间的联系立竿见影的时候,道德可能很难得到保障。因而,目前技术与道德之间的规范制约查办惩处还没有完全及时跟上。电信咋骗,网络咋骗也就防不胜防。
    另一个原因是依傍于“科学”,利用人们对科学的信奉,偷换科学与技术的概念,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打着科学的外衣,其罪恶的技术含量却与日俱增,因而具有较强的迷惑性。
    在我看来,“一码”到底,正是涉及了技术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个人或者某个利益共同体的局部收益可能以社会大多数人的损失为代价,这种技术必须坚决否决。由于前景、适用范围以及后果尚未确定,某些技术项目对于公共利益的影响仍在争议阶段,那就一定要慎行。
    2020-03-18 16:36:04 0回复
    0
  • 一码在手,安全你我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规模大、发生时间仓促,是对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但是在这危情时刻,小小的一张“健康码”实现了身份信息的“零接触”检查手续,方便了健康人员的出行和工作,加强了疑似人员的监控和管理,完成了“小区亮码、商场扫码、企业打码”的全场景应用,可以说是凝结了政府公共管理的大智慧。

    以“我的常州”APP为例,输入信息后第二天可得到一张“健康码”。初次使用,我便被这款APP惊艳到了,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能以这种公共应急管理的方式如此高效率地推出集合众多服务的线上政务平台。“健康码”可应用于社区居民服务、公共场所核查、企业复工复产等各个场景,承载“健康码”的APP还集合了其他线上政府公共服务的入口,比如在“我的常州”APP上还可以看到政务发布、查询个人信息、预约医疗、交水电费,甚至能看到附近的每日菜价。这体现了大数据嵌入到政府的治理之中,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从一二线城市到小镇街巷,人们在超市、车站、工厂等无不使用“健康码”出行,或自行下载,或他人帮助。“健康码”可实时记录市民的交通情况,对疑似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实时比对,为精准排查提供了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省市互认“健康码”,“健康码”似乎具有了电子身份证的功能,也引发了部分舆论对公民隐私权的担忧。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健康码”的推行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其他商业性质的平台,公民的个人信息数据并不会用作商业用途而对个人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公民的大数据有利于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退一步讲,如果没有“健康码”对个人信息和出行轨迹的记录和追踪,那么在疫情期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多数人的健康和安全?而只要没有违反相关规定,那么个人的信息在政府层面只会是原子式的存在,并没有人对“你”感兴趣。

    “健康码”的推行保障了经济活动的恢复和社会运行的通畅,也体现了政府的精细化公共管理和紧跟时代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健康码”及其APP在本次疫情中得到了很多民众的首次真正关注和参与,期待在疫情之后它能继续发挥作用,让人们共享数字经济的便利和高质量的政府服务。
    2020-03-18 15:58:52 0回复
    0
  • ql
    “健康码”内藏大数据 护隐私各方有保障
    2020年2月中旬,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切实需求倒逼下,一种叫做“健康码”的大数据产品横空出世。”健康码“的广泛推行,简化了社区防控之前采取的检查身份证、办理通行证、信息登记等繁琐措施,“绿码、红码、黄码”的动态管理也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效率,市民真正实现了“一码在手,出行无忧”。这时候,很多人产生了一些担忧,“健康码”这一类大数据应用会不会因此泄露自己行动轨迹、身份信息等隐私。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隐私泄露的隐患主要与两个主体有关——大数据服务提供者和大数据服务接受者。
    一、大数据服务提供者是否具备隐私保护机制?
    我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及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者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以“健康码”为例,其服务提供者主要是政府机构和支付宝、腾讯等有严密信息保护措施的大型企业。另外,“健康码”推行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使用时不会获取通讯录,不要用户填写银行账户、银行密码,也不触及面部指纹信息等核心隐私数据,大大降低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二、大数据服务接受者是否合理使用相关信息?
    即用户自己与其他接受服务的个体。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违反者或将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承担行政责任甚至构成犯罪。以“健康码”为例,在使用这项服务的各个“关卡”,通过扫码的方式实际无法获取到用户隐私信息。但用户自己也需要注意,比如,现在绝大多数人员所持有的健康码绿码页面均设置了加密措施,但最好也不要随意在朋友圈晒出。防止知道健康码所有人出生日期的人,试出完整身份证号信息。
    同时,在“健康码”监管方面,根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3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作出的声明,政府监管部门在数据分析使用的过程中,将严格依法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综上所述,在大数据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需要各方积极配合、依法应对,才能为隐私信息保护提供坚实护盾。
    2020-03-17 16:13:06 0回复
    0
  • 神器,自有神奇处。
    2020-03-17 08:23:41 0回复
    0
  • 功在当前 不必苛求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以大数据领跑全国的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而后健康码在浙江的高效使用,让防疫与复工的两难境地柳暗花明,迅速引起全国关注。从2月11日在杭州上线,到2月17日“跑”向全国,短短一周,健康码为全国快速“动起来”提供了“浙江方案”。截至目前,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推广使用健康码;浙江、广东与四川、湖南、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建立起了健康监测互认机制。
    然而毕竟是新生事物,随着省市县各级都搞起了“健康码”,甚至出现了“码上加码”的情况。于是有农民工就问了,能不能让老百姓只用一个“健康码”就能出门?还有人担心“健康码”会不会泄露行动轨迹,侵犯个人隐私?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问题,两位权威人士的相关回答可供参考。
    在3月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先生的当场回答已经说的很明白,各地“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有的对接国家平台的查询接口,有的依据当事人的出行轨迹,有的依据体温自报;健康码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之后的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据此做出判断;“一码通行”的环境和条件也尚不成熟。
    而由海南省大数据局健康码专家徐茂生先生的话来看,这系统是政府项目,政府各相关部门本身是掌握群众的一些个人信息、出行信息并存在政府的政务网上的,安全系数非常高。基层查验人员在查验时也只是看看群众的姓名及对应的健康码,不需要更多信息,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如此看来,健康码的推行,不过是适应当前特殊时期防疫与复工的需要,在基础数据共享互认的前提下,对不同风险评分结果的人群进行精准管理,为人员有序流动提供支撑,毕竟作用有限,不用附加更多功能。因此不必苛求其能像需要机读的居民身份证那样慎密、精准,仅此而已。
    2020-03-16 22:09:20 0回复
    0
  • 加强数据安全 确保神器应用
    这次疫情防控中“健康码”以真实数据为市民和返工返岗人员提供了极大方便。它的通用还涵盖了社区管理、企业复工、交通出行、学校开学、买药登记、超市商场、游乐场所开放等领域,还为协助社区、企业、学校等做好防疫管理及疫情控制等重点工作起了积极作用。从应用到互通互认过程中“健康码”已经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后台对个人进行的实时识别判定。很显然在疫情时期出于防控目的,对人群进行精准定位和防控是提供了极大方便。不能不说它是在特殊时期的-个“神器”。然而,基于这些信息的敏感性,在疫情结束后,这类系统是否依然会继续使用,这些数据是否依然会继续被收集使用,我们不得而知。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健康码会不会泄露个行动动轨迹和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但随着我国信息管理的加强,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加强和确保数据安全的相关通知,政府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重点信息系统的安全在技术上采取了必要的手段来防攻击、防病毒、防篡改、防泄漏、防瘫痪。”此外国家对统一规范数据采集、使用和共享,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泄露,对相关标准文件的制定也日趋完善;各健康码运营机构也正采取各种措施在完善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确保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同时合法合规地使用数据,避免数据滥用而造成误区。因此我认为对“健康码”这个神器的应用,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大可不必担忧。
    2020-03-16 17:46:08 0回复
    0
  • 健康码安全可靠 市民可放心使用
    为了深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个人健康状况主动申报和被动查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多次采集、多头采集、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不但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也给市民的安全出行带来了不便。为了落实疫情防控单位和属地双重管理要求,全面掌握市民健康信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全国各地都推出了疫情防控的“健康码”,将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便人员快速通行,减少人群聚集风险,减少人工甄别的误差风险,方便分类处置和分级分类防控,为各类通行场所和管控区域提供便利渠道。同时,“健康码”可以规范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管理,对企业复工、市民和外来人员出行提供方便。健康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繁琐的填报工作、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
    那么健康码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作为监管部门,在数据分析使用的过程中,政府会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
    大数据局健康码专家徐茂生表示,该系统是由省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建设的政府项目,政府各相关部门本身是掌握群众的一些个人信息、出行信息并存在政府的政务网上的,安全系数非常高,所以群众不需要担心系统后台会泄露个人隐私。健康码经过严格加密,不会显示个人的详细信息,没有泄露数据的风险。基层查验人员在查验时也只是看群众的姓名及对应的健康码,不需要更多信息,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也有些专业人士对健康码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做了实测,用几个常用的软件去扫码,如苹果自带的扫码软件、微信和支付宝等扫码都出现无权限、扫码核验未加授权,从扫描结果来看,是扫不出任何信息的。但是,建议大家不要将绿码晒到朋友圈或者一些平台,防止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你绿码上的出生日期,试出你完整的身份信息。如果有人把你的健康码保存下来,那么他出行的时候可以拿你的码去扫描,这样也有可能会对你造成一定的麻烦。
    2020-03-16 16:48:30 0回复
    0
  • 失去了大数据,等于0。 既然是战争紧急应急状态,还矫情于隐私问题么,当然,服务器运行和终端对话、校验机制应当是在监管下的,而不是仅仅依靠显示一段警示文字确认勾选、承诺签名。健康码的前提是:全国一盘棋、数据互联、人脸指纹识别注册、身份证验证、使用人和手机号不一定对应的手机号、绑定手机号的银行卡、支付宝等等综合校验,唯一确定、跟踪轨迹、精准报警推送,打开的动态界面应当显示持码人的照片,便于各点位核查。现在各种各样的所谓健康码,不知道其校验机制、后台调用数据的情况,应当要足够精准、及时才能起到效果,而不是走个形式,主要依靠个人主动打卡申报更新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
    考虑到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士、网络环境和费用支出的限制,健康码问题如何解决?回归到身份证!人证核对一致,打卡保存数据,报警回溯及时精准。
    2020-03-16 16:09:45 0回复
    0
  • 6415
    积分
  • 179
    博文
  • 12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