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明代的八股文大家:武进唐顺之和薛应旂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0-03-13 09:21:25
15595 1 4

明代的八股文大家:武进唐顺之和薛应旂

自隋唐建立科举制度考试取士,开辟了知识精英进入国家管理阶层的通道。普通的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令人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但隋唐至元代,考试科目并无统一的程式。至明初朱元璋与大臣刘基创制八股文,到成化年间定型,八股取士便一直延续到清末光绪维新变法之时。当然,八股文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宋代王安石和张才叔。

苏南地区历史上是人文荟萃之地,进士的数量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与科举考试相对应,明清两代出了为数不少的八股文名家乃至大家,常州武进地区最有名的当属唐顺之和薛应旂。明代起就有“八股文八大家”之说,这八人是:王鳌、唐顺之、瞿景淳、薛应旂、归有光、胡友信、杨起元、汤显祖。有明一代八股文八大家之说,为后世所公认。而武进人就有两位,占了四分之一。

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唐顺之和薛应旂的生平,以及他们在八股文史上的地位。

一、唐顺之和薛应旂的生平简介

(一)唐顺之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常州府武进县人,嘉靖八年会元。病死于抗倭途中,赐祭葬。崇祯年间追谥“襄文”。

《明史》把唐顺之的传记和胡宗宪、李遂等抗倭将领列在一起,看来是为了表彰他的事功。他的仕途很为坎坷,虽然是个会元,才高八斗,但是不受座主张璁的待见,被罢官回家。重新起用以后,又因为与罗洪先等人请求拜见太子,再次削籍回家,于是就在阳羡山中读了十年书。后来赵文华举荐他到兵部任职,然后驰骋于抗倭前线,直至病逝。

唐顺之是个文武全才的读书人,打仗时亲自挥刀冲锋在前,《明史》称他在战场上“意气自如”。他的官职最后做到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以抗倭英雄而彪炳史册。

《唐顺之传》的最后才写到他的学问,说“顺之于学无所不窥,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极原委”,又说他的著作“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当然他的古文造诣是公认的,《明史》称他“为古文,洸洋纡折有大家风。”

当然唐顺之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明代的八股文大家,《明史》却没有提及。可能修史者认为前面的事迹足以彰显他的文武大才,会元身份已经说明他的八股文十分了得,如果再加叙述反倒显得画蛇添足。

(二)薛应旂

薛应旂(1500-1574),字仲常,号方山,明常州府武进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薛应旂不仅和唐顺之同乡,而且有交往和友谊,他的年龄比唐大七岁,但是成进士却比唐晚了二科。《明史》虽然没有单独为薛应旂立传,但是比较详细地把他的事迹列于其孙薛敷教传记的姓名介绍之后。内容如下:

(薛敷教)祖应,字仲常。嘉靖十四年进士。由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大学士严嵩尝为给事中王晔所劾,嘱尚宝丞诸杰贻书应,令黜晔。应反黜杰,嵩大怒。应又黜常州知府符验,嵩令御史桂荣劾应挟私黜郡守,谪建昌通判。历浙江提学副使。应雅工场屋文字,与王鳌、唐顺之、瞿景淳齐名。其阅文所品题,百不失一。以大计罢归,顾宪成兄弟方少,从之学……

《明史》对薛应旂的记述,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其一,薛应旂敢于和奸相严嵩对着干,所以屡遭贬谪,仕途坎坷。其二,薛应旂的八股文和王鳌、唐顺之、瞿景淳齐名。其三,东林领袖顾宪成兄弟年轻时曾经跟着薛应旂学习。有了这三点,薛应旂足以青史留名。但薛应旂还是一个史学家,这一点《明史》没有写。《毗陵人品记》这样记述:“应旂骯髒(读kang zang,高亢刚直之意)拔俗,为文亦磊落,所著有《宋元通志》《宪章录》《浙江通志》等书。”

二、后人对唐顺之八股文的评述

(一)早在明代崇祯年间,武进郑鄤汇编《明文稿汇选》写序言四十二首,对明代的三十八位八股文大家进行定位,其中就写到唐顺之。郑鄤写道:

荆川中会元时年甫弱冠,时永嘉典试,自以晚达,有意收老成名宿。及得荆川,殊大讶。今其文具在清涵蕴藉,虽善鉴者不能辨其为韶年也。既而教学里中,有教学文;又有吏部时文;又有中丞时文。或为荆川之文屡变,迨乎晚年,奥衍安达几离其宗。余细阅之,初、中、后善政未差一黍,其清涵蕴藉者原无所不尽,其奥衍宏达者原有所不尽,此中消息那可易解……先生古文词极深于抽翻剥换之法,手评《文编》上下,欧、曾可与觌面。先生之古文词从八大家出,先生之时文从古文词出,知其解者旦暮遇之也。

郑鄤在这段序文里说了几个意思;其一,唐顺之的文风早年“清涵蕴藉”;其二,他的文风从早年的“清涵蕴藉”到晚年的“奥衍宏达”都是可取的,并非像有些人说的变化“几离其宗”;其三,唐顺之的古文取法唐宋八大家,他的时文运用了古文的写作方法。

郑鄤还论述了王鳌、唐顺之、瞿景淳三位大家的制义之间的关系,“举业祖守溪,唐之于王嫡子也,瞿之于王嫡弟也”。

(二)清代著名的制义评论家俞长城选唐顺之的制义,写“题识”云:

荆川先生精于制义,教学里中,有教学文;为吏部,有吏部文;为中丞,有中丞文。好学深思,至老不倦。文之传也,宜哉。及考先生捷南宫,年甫弱冠,主司见其文坚老,疑为宿儒。然则,先生之文,亦由天授,不尽关学力也。夫文至识高养到,仁熟义精,此必与年俱进。若夫品之高洁,则有得于性者。先生于经史子籍,无不贯通,而皆不用入文字,所谓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太史公之独有千古,其以此夫?先生治兵蓟北,视师浙直,巡抚淮扬,所历皆显官,而布衣蔬食,不减儒素,其清风一切不屑而性命于文,宜其高洁之品冠绝诸家也欤。

俞长城在题识里对唐顺之的人品、学问和制义推崇备至,他用“识高养到,仁熟义精”八个字来评价唐顺之的制义。当然,他对所选的唐文还有具体的点评。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宋志强的硕士论文《俞长城制义批评研究》,从“义理识养”、“坚老”、“师古风神”三方面来分析俞长城对唐顺之制义的点评。

(三)现代文史学者龚笃清在其著作《明代八股文史》中,对唐顺之的生平和八股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龚笃清在郑鄤和俞长城论述的基础上,把唐顺之称为“以古文为时文的开创者”,当然也提出了他的新见解。

他认为唐顺之虽然是明代古文的唐宋派,但“名义上是唐宋并尊,实际上独宗宋学”,“说到底是宗奉的宋代理学”。他认为“曾巩之文,邵雍之诗,即便在宋人中间,文学气味也最为淡薄,而道学之气却是浓郁难化的。所以唐顺之虽在评说诗文,其评价的标准却是道学”。龚笃清的分析,解释了唐顺之为什么不论是仕途坎坷还是身为高官,都能做到“生平苦节自励”思想基础。

当然龚笃清充分肯定了唐顺之在制义写作上的成就,他写道:

从源流上说,唐顺之的八股文取法唐宋,师承王鳌。由于唐顺之对古文和八股文皆有精深之揣摩,作法极为纯熟,故能神明王鳌之炬而自出变化。大抵制义时文,体气至王鳌而正规模至唐顺之乃大,因其将时文作法与古文相融合。

笔者根据上述郑鄤、俞长城、龚笃清对唐顺之八股文的评论,小结以下几点:

其一,唐顺之是以古文为时文的开创者。

其二,从八股文的写作流派来说,唐顺之属于王鳌这一流派。郑鄤说,王鳌之后,荆川“最清最贵”。同样以古文为时文的归有光,被郑鄤归入“旁出而迥然绝尘者”。

其三,唐顺之的八股文写作技巧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为当世与后代所推崇。

其四,唐顺之是八股文所要阐发的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三、后人对薛应旂八股文的评述

(一)郑鄤在《明文稿汇选序》中对薛应旂的八股文进行了评述。他这样写

道:

方山去荆川不过两科,文体颇为一变。然而深心密致雅度弘裁,时有简练亦复委蛇,字句之间必无虚设以称,大家自有针芥之合也。予喜读先生《宋元通鉴》及《宪章录》,以为博而能裁,其文亦然。相传乙未会卷先生自拟第一人,荆川见之亦判为第一人。中夜绕床而走,既而曰第二耳,以正考不同经之故。然则第一人之定论自在也。先生之后,一传而方伯又损,以清著;再传而太仆纯、光录玄,皆以忠节著。今谐孟复继起,而孙行若少公者,高才嗜古,文章之泽衍而愈长。如先生文,尺幅余地,固宜其然。夫文可以观世,岂独观人哉!

从郑鄤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写了几个内容。其一,他认为薛应旂的文风和唐顺之不同,他用“深心密致雅度弘裁”和“字句之间必无虚设”来概括薛应旂的文风。其二,郑鄤表达了他对薛应旂的著作《宋元通鉴》和《宪章录》的赞赏和喜爱。其三,叙述了薛应旂参加会试,本来应该得第一名的传闻。其四,郑鄤不厌其烦地叙述了薛应旂的儿子、孙子乃五世孙的“文章之泽衍情况”,发出“文可以观世,岂独观人哉!”的赞叹与感慨。

明代嘉靖时期,本来“八股四家”是指“王、钱、瞿、唐”四人,其中的钱是钱福。钱福是松江华亭人,弘治三年状元,也是八股文大家。郑鄤称其文“高才殊众,秀骨天成,所谓沿素波而旁流,干青云而直上者也”。但是他的文风和王鳌有很大不同,郑鄤称他“旁出而自成一家”。薛应旂成名以后,浙人把“王、钱、瞿、唐”四家改为“王、唐、瞿、薛”四家,亦无人提出异议,可见薛应旂在当时文坛受到很大的尊重。当然后世也是如此。

(二)俞长城对薛应旂制义的评论

俞长城在他选编的《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制义》卷十中有《薛应旂稿》,他认为薛应旂“贯通六经,发而为文,如金出冶,如玉离璞,光芒焕然;又精于史学,《宋元通鉴》《昭代宪章》,皆有功于当世”。可见俞长城不仅高度评价薛应旂的八股文,也充分肯定他的史学贡献。

俞长城在点评薛应旂的制义《君子贤其  二句》时写道:“时文用经甚难,用经中板实语而不用机调运之尤难,是文直极,方极,朴极……此等境界甚不可及。”可见,薛应旂能够把深奥难懂的经学内容,用平直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龚笃清对薛应旂制义的评论

龚笃清在其著作《明代八股文史》中,把薛应旂列入第十一节“嘉靖时的八股文名家和名作”进行评述。他说薛应旂“无论道德文章,都受人敬佩”。他说薛应旂,“其八股文虽然运用了古文笔法理念,但是有着浓厚的学术特色,属于学者型的八股文”。他又说薛应旂的八股文,“对题目的内涵和精义都有准确的把握。他强调认题,由于学识渊深,几乎所有文章都能做到题貌恰得,题情恰称,既符合程朱传注,经文原旨,又有所发明,时出新意”。当然薛应旂的八股文还有另一个特点:“用经语确切,词语淳雅,文中无一闲文,无一冗字,很见学力。”龚笃清的这一看法,和郑鄤所写薛应旂“字句之间必无虚设”意思吻合。

笔者根据上述三者评论,总结以下几点:

其一,薛应旂是个学者,他的人品和学问都受到当代人和后人的敬仰。

其二,薛应旂是个八股文大家,但是他和唐顺之的文风不同,显示出经学家和史学家的文章特色。

其三,薛应旂的八股文以认题准、语句雅、用词简、出新意而著称。

四、结束语

有明一代,八股文八大家王鳌、唐顺之、瞿景淳、薛应旂、归有光、胡友信、杨起元、汤显祖,他们的籍贯分别为:长洲、武进、常熟、武进、昆山、德清(浙江)、归善(广东)、临川(江西)。其中古苏州府占3位,常州府占2位,这也是苏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的一个反映。

唐顺之和薛应旂都是武进人,且生活在同一时期,先后在嘉靖年间中进士,成为八股文的大家,可见常州文风之盛。他们的文章不仅在闻名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是明代常州文化人的杰出代表。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仅以八股文传世,更以道德和功业名留青史。唐顺之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军事家,为抗倭保国做出了贡献。薛应旂则是经学家和史学家,且可以看做顾宪成讲学无锡东林书院的先导。他们二人是同乡,且生活在同一时代,并有交往与友谊,以各自的专长名留青史,可谓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蓉湖古谷夫
  • 嫳屑男子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本文摘录明郑鄤、清俞长城和当代学者龚笃清对唐顺之、薛应旂制义的评论,进行汇总分析,反映唐、薛二人在八股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简略介绍他们的生平和历史功绩。
    2020-03-13 12:09:01 0回复
    0
  • 3435
    积分
  • 1241
    博文
  • 84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