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我对“样板戏”相关争议的一点看法

兰陵布衣 最后编辑于 2019-08-03 07:39:39
11842 6 5

 我对“样板戏”相关争议的一点看法

              IMG_20190801_053649.jpg


            余生亦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有的早已落下帷幕,但事情过去时间长也有好处,更易于冷处理,功利性想法或算计能都消退些,不会人云亦云了。



           

            小时候放暑假,新华电影院5分钱学生场可看三场样板戏,学生们个个摇着扇子,有的肩膀搭一条毛巾,嘴里吃着冰棍,电影院几个大吊扇唰唰转着但派不了多少用场,因为你并不总是坐底下周围。那时候到处都是样板戏:报纸上、电台里,墙上宣传画,大人情况我不知道,反正学生们有些厌倦了;反正男孩子喜欢看打仗,跟着看样板戏只要里面开仗或武打场面眼睛才会一亮、才来兴趣。 老是咿咿呀呀、唱来唱去感觉特没劲。



          

            后来听大孩子们议论:为什么阿庆嫂的男人阿庆一直不出场?吴清华最后跟谁在一起了?那个方海珍还有什么江水英好像都是寡妇嘛,没有孩子没有家庭生活,再譬如那个喜儿与大春不知现在怎么样了?这就是当时学生们的真实观后感和有思考地方。曾有人正儿八经地告诉我,大春与喜儿在北京结婚了,都享受革命老干部待遇。我当时就松了口气,总算得到了我们最关心最需要的内容了。


  

          

            风雨春秋、时过境迁。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媒体誉论不怎么提样板戏了,它的教条化模式化路人皆知,八十年代一些报刊文章集中火力批判它的三突出高大全、主人公似乎个个不食人间烟火,政治服务倾向过左,显然它不合时宜了;但在民间似乎并不完全一致,一些经典的唱腔台词仍然在自发自演的文艺活动中受到欢迎。社会发展与艺术传承同样是一种双向选择,看待样板戏,需要时间的尺度。


   

          

            八十年代,以周扬、林默涵等文艺高管考虑它的复杂性,观点较为策略,主张样板戏早就是群众艺术创作的智慧与结晶,是被四人帮利用与窃取,应该分析与批判吸收,可以重新加工与修改,老诗人贺敬之说:“要把强盗夺走的东西再夺回来!”



         

            但受过政治伤害的一批老干部很有意见,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元化、知名作家邓友梅,甚至我们的巴金老人等都认为:“即使去除政治上的纂改,其实质依然是专制荒唐恐怖的东西”,强烈主张不能再上演了。


  

        

            有一批研究戏剧的学者认为样板戏在京剧形式上革命,比它思想内容“政治服务性”有更成功更有价值之处,如宫商角先生在当时的《文汇报》发表“换一种角度思考 ——与王元化先生商榷”一文,提出艺术传承不应以感情代替科学分析、更要摆脱政治诛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应充分看到它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结晶,不宜作全盘肯定或彻底否定的简单化处理与结论,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陷。



          

             曾有人斩钉截铁地对我说:“样板戏就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虚幻境界、带有非常不现实的理想寄托”。他讲得不错,在一个非常实际讲究功利的世界,现实主义总能轻松击败理想,虚幻的理想总被击败得头破血流、模样难堪。我承认样板戏中的境界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超前理想,每每现实功利大行其道时候,它注定是一个褪色并被替换淘汰的过程。但问题是讲究功效的现实主义在取胜之后,他的孩子们总有一种理想基因存在、一切又可能重头再来,尽管程序方式会不一样。不是吗? 我们凡夫俗子的生活也总希望下一代要有憧憬、有寄托、要有更远大的情怀理想 。

          


       

          许多年过去了,经历过伤痕文学朦胧诗派海归文学美国大片的我们,不、确切地说是我个人竟然也会在某个星期天早晨,鬼使神差般在柜子最下面抽屉里一张碟片上、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红灯记》,刘长瑜演的李铁梅在痛诉革命家史中那段韵唱清脆回响,瑰丽而又素朴。我搞不懂这种旋律这种唱词,它的过时范式竟然还会让我专注与惊讶、不知不觉中自己眼睛也开始湿润起来,一直认为自己不是轻易能感动的家伙,回过神来也有神感觉的时候,某些东西,经过曲折,经历岁月、经历过多少事后你才能懂得。

          



         

          有一次还看到了电视台直播了中央芭蕾舞团重排《红色娘子军》,阵容强大,一丝不苟,但我感觉现在那些女孩子已经没有当初的气神韵味了。模样造型非常像,但眼神不一样了,我知道有些眼神只属于那个时代,不是可以模仿得出的;

          再讲音乐,江青和于会泳在样板戏音乐上都是扎扎实实化了研究功夫的,我们实事求是,不因人废物废事,仅仅从样板戏音乐造诣上讲,也足以传承不朽;我在上海听过有俩人用口琴合奏“打虎上山”,交响乐般的感觉非常精彩。更不用说用整个交响乐团来演奏《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独舞” “快乐的女战士”、《白毛女》中的“进深山”,这些音乐曲目过时吗?为什么连老外也喜欢,小泽征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还特意加奏了“军民一家亲”,演绎得更美轮美奂,没办法,我本人也是百听不厌,优秀的东西,或者说美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在任何时代都会薪火相传并产生共鸣!


   

         

          我无法想象中国戏剧史以及京剧史能绕得过样板戏这一章节,我也很怀疑新中国文化艺术活动能够避开不提样板戏这一单元。还是那句话,历史阶段无法跨越,承认样板戏是一种政治服务,也应该正视它的艺术实践,在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它自身的一种宝贵样式连同思想,历史本身就有一个过程来进行扬弃;绝对禁止它、把它打入冷宫,但顽强的生命力依然让它在民间生存下来,很简单,因为中国老百姓喜欢它,因为它自身有着值得传承的一种东西 !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谱稀金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荷边垂柳
  • 徐永林
发送

6条评论

  • 一个时代的记忆,没法抹去,不管你是喜欢还是厌恶。
    2019-08-06 09:02:09 0回复
    0
  • 八亇样板戏每一出我都能哼一二段。练记忆嘛,防止老年痴呆的辅助教材。
    2019-08-02 16:39:07 1回复
    1
  • 样板戏从一定程序说也算是一种政治艺术。
    2019-08-02 08:27:55 1回复
    0
  • 我认为样板戏有教育意义。
    2019-08-01 14:49:48 0回复
    1
  • 我喜欢样板戏。
    2019-08-01 14:49:12 1回复
    0
  • 样板戏;乃是鼓舞了一代人[乃至是几代人]奋发有为,奋斗不息的进军曲。。。。。。



    谱稀金的语录
    2019-08-01 13:00:21 1回复
    0
  • 1400
    积分
  • 110
    博文
  • 147
    被赞

个人介绍

读书喝茶、不争朝夕。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