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阳,有湖的乡镇很多,但像上黄有“一斛水中半斛鱼”的肥水洮湖滋养的乡镇不多; 在溧阳,有山的乡镇很多,但像上黄有秀山好石的乡镇不多,而兼得肥水洮湖与秀山好石的乡镇只有上黄。
很喜欢上黄的水,但我更喜欢上黄的山,具体说来是喜欢上黄的石头。
上黄石虽然不像泰山石那样浑厚霸气,也没灵壁石那样名贵秀气,更没太湖石婉约灵气,但它恰是十分纯的青石,犹如山乡温和善良、清纯秀美的村姑,虽不多言,品质自见。
上黄的青石自古以来,深得石匠的钟爱。从大石匠手下的石拱桥、粗石柱,到小石匠手下的石门槛、石桌、石墩、石槽、石臼等,都爱从这里取材,所以这一带的石匠很多。
上黄石在溧阳工业史上也留下其辉煌一笔,那就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溧阳第一家国营石灰厂就建在上黄的夏林。
如果说上黄石以前只为石匠所青睐的话,后来却是被工业所青睐。因为它的碳酸钙纯度非常高,烧出的石灰质量上乘。其实,上黄石不仅是烧石灰的上好原料,也是烧制水泥的上好材料。于是,许多水泥厂就张着永远填不满的铁齿钢胃,疯狂吞噬着上黄石。
上黄石就在这高举的抓斗机下隆隆地走进了煅造炉,山头也隆隆的排炮声中层层消平。
也许正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古语。在水母山的山石开采中,竟然“石破天惊”,在山体的隙缝里,开采出4500万年前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化石——曙猿化石。这一发现,让上黄石走上了世界,因为由上黄石千万年保存完好的曙猿化石充分证明:上黄在远古时代不仅仅是动物世界的乐园,更是人类起源的发祥地之一。
然而,水母山的化石遗址与水泥厂饥饿的钢铁巨兽似乎成了对立,一种保护与开发、生存与生产、环境与资源的对立。
生产方式可以有多种,经济增长可以有多途径,但山石资源不可再生,上黄石不可复得。上黄人在这时果断决定,停止开采,让不可再生的上黄石进入执法的护卫中,让化石的遗址得到最有效的保护。
自以为熟悉上黄、了解上黄的我,今天再次来到上黄时,已不再见到钢铁怪兽的身影,更见不到巨大的载重车拉着石块的轰鸣,代之而起的是坡上青青草,山间绿树绕的景象。
历史有时如调皮的孩子:昔日被大肆开采的上黄石,现在实现了全域的保护;昔日被炸开的层层山体,现却成为地质公园;昔日曙猿化石发现地,现已成为演示着动物步步进化的化石博物馆。
如今,走进这地质公园,一泓碧蓝的池水,静静地徜徉在过去的矿坑之中,倒映着白云蓝天。被开采过的山体袒露着山石的皱褶与断面,在碧水间屹立,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过去的荣耀与阵痛的历史。在这里,游人不仅仅可以了解山体的形成、地层的构造,同时又可以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进化演变的历史过程。
在地质公园的不远处新建的“曙园”。在建造此园林时,发现下面有许多石头,建造者于是就在地面上的泥土层层刨去,竟然呈现出一群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石阵。它们如众僧听禅,如群猴闹春,如金蟾望月,如浪遏飞舟……看到这,我心里不禁一震:多么美丽,多有气势,这不就是原生态的上黄石吗?
一号公路穿过这独具特色的“曙园”,又穿过独一无二的“曙猿地质公园”,并联接“上黄湿地公园”。三处景点由一号公路的彩带串起,成为上黄的黄金旅游线,而上黄石正成为这条旅游线上的热点。
上黄依然是上黄,上黄石依然是上黄石,然而以前是在吞噬着上黄石,现在是保护着上黄石,以前是开采上黄石,现在是欣赏上黄石。
上黄石,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地质和生物的历史,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更承载着人们价值观、发展观、社会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