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文化学校有文化

赵德明 最后编辑于 2019-01-31 08:07:59
10625 8 6

元月八日下午,本人对地处武进泰村附近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职高)进行走访,没想到这所教书育人的殿堂竟还保存着大量的常州市历史文化遗存遗迹,大大出乎意料,使人惊喜不已,在此和大家分享。

 

我到艺职高去本是偶然,自上月本人在网上发表了《从水门桥到东仓桥》一文后,引起社会关注。常州资深文保专家陈伟堂老师专门发来信息,说在艺职高保存有块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重修东仓桥”石碑,这使我感到很意外。印象中,东仓桥高大,坚固,规整,古老, 应是百年古桥。东仓桥横跨大运河,沟通南北,人来人往,是交通要道,也是了解地方人文历史的一个窗口。因此我急切关注碑文内容, 并请教常州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常州市总工会主席薛焕炳先生,他热衷研究常州文史,收集研究各类传记碑记既多且深为人们所公认, 但他表示未见过碑文并願意一同前往,于是我约上陈伟堂老师及同为东门好友的段国强(现为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理工学院文学院的蓝士英副教授也闻讯前往。

 

在校区,我们首先看到“重建东仓桥”石碑。但十分遗憾,石碑己断成两截,一竖一卧,而且文字模糊,难以辨识。仅“民国二十一年”“辛未之春”“里人钱振煌撰叔平书”等文字因雕刻较深,仍清晰可见。大致推断“辛未之春”即民国二十年桥圮倒塌,民国二十一年重修,勒石刻碑。从碑面看,碑记仅占五分之一位置,其余均刻当时为重建此桥的捐款人士姓名及金额,人数应达好几百。这些文字雕刻较浅,已无法辨认,但大量“乙元”文字还是能识。这里“乙元”估计是每人捐款大洋壹圆,别小看这大洋壹圆,绝不是现在的只能买一个打火机的人民币一元。我根据一些商品的比照估算,民国早期的大洋壹圆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 60 一 80 元,也是蛮给力的了。从当时东门的市面规模来看,有这么多人捐款,说明参与者是很踊跃广泛的, 另外也可见证当地大儒钱振煌的号召力,他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功绩是人所共知的。曾有人回忆,此碑当时曾建在东仓桥南首靠东位置,并盖有一亭,如今七十岁以上人员应该是知道的。后来几经转移,竟到了与原地相隔好几十公里的地方,真是世道沧桑,但碑文模糊,无从认识,更是憾事,急切希望有哪位好心者献出,必定功德无量。

 

图片18.png

图片2.png图片3.png

图片4.png

 

附近还看到另外几块石碑和一尊赑屃,但当年立在何处己无人能回答了。

 

随后我们来到学校中心大厅,迎面树立一堵城墙,高低错落,这是学校全部使用当年常州老城墙的墙砖砌筑而成,砂浆也是老工艺即用糯米加石灰,力图恢复原样。细看城砖,有的上面有“常州府城砖”“江阴县 XXX 制”“武进 xxx 制”等印记,还有一块仅有“城砖”二字,据说此砖最老,为“五代”时期常州建外子城时的用砖,如此算来己有千年以上历史,细思应惊,千年前的常州还有什么东西能保留下来,大约唯有此砖了。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目光刚刚离开城墙,马上又有吸引眼球的一景,一座明代建筑木结构框架按原样复制于此。这是原来位于西赢里的一家大户老宅,拆迁时被该校领导慧眼识中,叫“包工头”手下留情,后来几经商量, 仅用三千元买了下来,然后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原样原貌。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木结构用料规整,粗实,很多细节透显出考究,另外正屋上方连续多块大型雕花木方甚为少见。分别为《樵渔耕读》《骑马入仕》《衣锦还乡》《福禄寿喜》,表现的是封建社会中,谋生百业, 读书为上,科举做官,为国效为,告老回乡,荣华富贵,子孙满堂, 万事圆满,反映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追求。主人刻意放在堂屋之上,既有对自己一生的完美总结,也有对子孙的告诫提醒。花板雕刻细致,出神入划,维妙维肖,如此雕刻精美又排列成套的雕花木方在我市恐不多见,但距离较远视觉不清,辛赖学校有人专门介绍。

 



 

在大厅另一处,这里集中排列着二十多块石碑,年份从明代到清代,记载对象也各有不同,有的碑文资料恐怕在我市其他地方也未必有记载。为此学校配有说明书(均为陈伟堂老师撰写),其中有一块是明代万历年间纪念常州半神半人陈杲仁的碑记,薛会长很感兴趣, 驻足细读半天。从目前这些石碑的保存看,学校是费了心的,今后还要对碑文进行无损表拓,以留下永久的资料。

 

现场同处还摆放多块碑帽,很是精致,均为艺术精品。

 

 

在图书馆,有几件长格花窗平放着,可以充当阅读书桌,也便于人们无距离地欣赏雕花图案,这些看似随意的布置,都在平常之中给人以文化的感染。

 

图片15.png

 

一个本来和这些城市历史文化遗存遗迹不应有过多牵连的学校, 为何会出现如此众多文化景观呢?这缘于该校高校长的热心和担当。这位年龄不到五十的学校领导更有文化保护方面的自觉。他虽出生于北京,但祖上都是常州市区人,故他能操一口纯正的常州话,处处自称自己是正宗的常州人。谈起保护城市传统文化,他有感而发,侃侃而谈。正是他的“先知先觉”“痴迷执着”,所以能竭其精力,用一双慧眼,利用一切机会,拆迁现场,街头摊位,只要看中就“收入囊中”,当然也不忘利用一切机会向政府“索要争取”(这些石碑就是常州博物馆另建时,学校从清凉寺里面搬去的)。然后就是全面构思,策划布置,融入整体学校规划布局中,给每一位来访者以文化薰陶和历史感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历史遗产将呈献出更多更强的艺术魅力,我们一行数人无不对高校长的高瞻远瞩和亲力亲为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参观中,我们还“冒昧”地闯进学校的民乐教室,二十多位年龄不足二十岁的学生正在排练,应邀为我们表演一曲民乐《春晓》, 这些学生初中入学,五年制大专,和现在许多本科院校的艺术班学生相比,他们在就业上具有年龄优势,可为社会上的文化团体提供不同层次的用人需求,这也成为常州艺职高的特色,我们衷心祝愿学校兴旺发达。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赵德明
  • 刘源春
  • 珍珠传奇
  • jfzhuang
  • 青山绿水
  • 蒋锷初
发送

8条评论

  • 将那座明代建筑木结构框架按原样拆迁复制出来真是件大好事,不容易的!
    2019-01-30 18:37:11 0回复
    0
  • 唐初,郡守请于朝,即以其兵仗库立祠祀之。宋宣和间赐额忠佑庙,有司以五月十五为供奉...武烈大帝除暴安良替天行道,驱邪扶正为民除害,专治瘟疫。曾被封"瘟部大堂",因此当地百姓尤为信奉,尊称"二老爷。陈司徒庙的一尊紫黑脸膛的神像,相传是因其中毒之故而成
    2019-01-30 10:39:35 0回复
    0
  • 文化学校有文化
    2019-01-30 09:59:47 0回复
    0
  • 向有文化担当的校领导致敬。
    2019-01-30 09:58:01 0回复
    0
  • 这都是当年的高慰校长做下的好事,收集了那么多的石碑!
    2019-01-29 20:48:52 0回复
    0
  • 纵观常州的历史文化,真的感到悲哀,无地自容。
    2019-01-29 15:24:10 0回复
    1
  • 赵先生是一们执著的热心人
    2019-01-29 15:22:51 0回复
    1
  •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校长都是有心人,是保护常州历史文化的功臣。
    2019-01-29 15:22:07 0回复
    1
  • 29
    积分
  • 1
    博文
  • 6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