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的 说 教
吴尧舜 母亲不识字,但她识理。她说:“路是弯的,理是直的;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这话中有理,理中带哲。 每当念及,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怀。 那时,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刚入学堂,母亲便抓住时机从吃相、坐姿开始教我们做人。 “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姿。”“吃饭,手端起碗,嘴不吧唧。坐姿,两腿端正,不得交叉。” “小孩懂什么啊!”奶奶护着我们。母亲坚持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靠做,做的就是一种习惯;桑树只有从小撑绑,长大才能硬直。玉不琢,不成器。” 家里偶尔会断炊,母亲怕我们饿着,就拿上一只大口碗或一个竹筒(口径10公分,高20公分的容器) 去邻居家借。借来的米面,同碗口或竹筒口一样平。但母亲在还给人家的时候,不但把碗或竹筒盛满,还要高出碗或竹筒口许多,使其呈凸出状,高乎乎地还给人家。 当时年幼的我对此不解,问母亲:“咱借人家时是平口,为啥你每次还的时候要高出那么多?”母亲说这叫“低借高还”,不管别人收不收,我们都要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道理行事。若下次借时,人家都会乐意借给你,因为你懂“理”。 分田到户后,那年我家的稻子丰收了。母亲负责收割打捆,我负责用板车往家拉。在拉第一车稻子的时候,母亲把车装得满满的。当我拉回家之后,已是大汗淋漓。拉第二车的时候,母亲就会少装一捆。尽管只是减轻了一捆的分量,但我仍然能够感觉出轻松。之后,每拉一车,母亲都会继续给我少装一捆。 眼见一地的稻子捆,被我一车车地拉回家,而我竟然越干越起劲。我不解地问母亲:“拉第一车的时候,你为什么给我装那么多,而以后却越装越少了呢?”母亲笑着说:“你拉回一车稻子,就应该给你一次奖赏,如果越拉越重,也许你拉不了几车就没有信心了。”这叫“给人信心、用对方法”。 回到家,母亲开始做饭烧菜,我负责往灶膛里加柴火。只见青烟冒出,刺眼呛鼻。母亲看到灶膛里堆得像小山丘似的稻秆说:“稻秆得慢慢添,火要抬着烧。如同为人做事,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那年中秋节,我和母亲在河边赏月,母亲指着水中的船只说:“水大漫不过船。”抬头又指着天说:“手大遮不住天,人在做,天在看。” 然后又给我讲其中的道理。我突然发问:“妈,你这些老话从何而来呀?”母亲说:“老祖宗传下来的呀!” 现在,我也经常把这些老话说给我的孩子听,因为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话,真的很有道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