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2024年9月26日在《常州,“拼”出“中国新能源之都” 》一文中披露:常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11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成为全国第25座万亿城市。
常州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改革开放之初,“中小城市学常州”之说流行大江南北。后因人口和土地面积都不占优势,经济一度发展放缓。然而,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常州实现了从国家“轻纺品牌城市”,到“中国新能源之都”的华丽转身。
其破茧成蝶的秘诀,在于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今年1—8月,全市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5110亿元。2024年预计常州的新能源产业规模达8800亿元左右,到2025年规模超万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为常州在2023年跻身万亿城市行列之后,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扎实的工业基础。
1997年高纪凡创立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2006年公司登陆美国纽交所。然而,常州的新能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开始出现行业性亏损,“天合光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创新、品牌和全球化为三大主要支柱;终于化险为夷、峰回路转。“天合光能”于2018年荣获被誉为中国工业界奥斯卡的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成为全国唯一获奖的光伏企业。
常州的新能源汽车北有“梦想”南有“理想”,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居全国首位,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产销量占全国1/5,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1/10。由此辐射到金坛、溧阳地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土地、人口资源,为全市经济的均衡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南京两所211高校在常州设分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和河海大学金坛新校区。江苏省及全国几十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纷纷在常州设立“研究院”、“研发中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而且抬高了全市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为常州的“新能源之都”品牌、万亿俱乐部再出发保驾护航,并提供了高附加值的无形资产。
江苏省委新闻网2024年7月1日标题文章:《常州“两湖”创新区:改革地标,开放高地》,文章指出:““两湖”创新区建设是常州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扛鼎之作,既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发展命题,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州实践”的改革命题。”
“两湖”创新区为新能源之都2.0版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新能源质的提升和纵横衍生,将使得常州的各类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组合。综上所述,常州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重振“全国明星城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