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以青春之力,扬时代之风”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访、学、研”等形式深入探寻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在德安县邹桥乡石门村,实践团队与当地政府和村支部积极联络,参观了当地“白莲”的产业链,从花到果到品,对这一富民产业有了直观认识。随后,实践团队访谈企业带头人何氏姐弟,在他们的带领下走进农田,观察当地各区域农田种植情况,并查找今年雨季时农田受灾严重时的记录影像,深入了解石门村克服困难、奋斗致富的艰苦历程。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在田埂上,仔细查看白莲生长情况。戴奕雯 供图
现场学习践真知
实践团队成员走进白莲种植基地,种植负责人王金莲为成员们耐心讲解种植及养护方面的相关知识。成员们时而低声交流,时而直接提问,认真学习。在村民们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撸起袖子走上田埂,帮助石门村的农民们查看田间白莲的生长情况。锄头、铁锹、镰刀……农具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在成员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娴熟,四十多度的气温依旧抵挡不住成员们积极上进的步伐。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身体力行展示着“脚下沾泥,心中有光”这一箴言。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企业加工车间参观。戴奕雯 供图
实践团队成员走进白莲产业园加工车间,从莲花到莲蓬再到荷叶,每一处都是宝。这些农作物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形成各类产品,除了百姓熟知的产品外,荷叶茶、莲心茶、莲子酒等产品也在近几年问世。与此同时,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动化机器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便捷。
探寻发展不足点
石门村目前常住人口数量不超过100,青壮年劳动力不及十人,脱离机械化的日常劳务工作很难展开。尤其在播种和丰收忙季,人手明显不够。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企业各项技术和资金等支持,引进大型播种收割机,施肥无人机等科技产品,大幅提升产业效率。
图为村民劳作结束后在田边休息。戴奕雯 供图
“如今村民老龄化问题严峻,乡村振兴难度大,在家的大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孩子,以后如果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回乡支持建设,那么农田都会变成荒地,不说新开发别的产品,连粮食供给都会越来越困难”负责人何翔龙感慨地说。
面对青壮年人口少这一严峻问题,何锐凤果断放弃自己曾梦寐以求的工作,与弟弟何翔龙一起回乡帮助父母创办企业,她说:“我和弟弟是土生土长的石门人,对于这里的每一亩农田,没有人比我们更熟悉。目前我们初步设想利用互联网来打造品牌,将服务范围扩大,对于以后的路,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和我们一起慢慢摸索。”
政府支持不怕难
据悉,石门村博河源白莲产业园占地800余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居民就业,每年产值均较为可观,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此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银莲”这一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已经远销海外。不过,今年受前期大量雨水和现今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影响,白莲生长均缓于往年。何翔龙指出:在每年灾情高发时段,企业和有关部门前期就会做好预防,中期对防灾减灾不懈怠,后期积极做好全方位的挽救措施,尽全力减少农产品损失。
图为企业负责人何翔龙接受实践团队采访。戴奕雯 供图
团队成员通过各种渠道观看灾情时的视频,感受到天灾对于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随后迅速整理有关资料,依托专业知识拍摄关于旱涝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微纪录片,以小见大,以此加大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逐梦追光,助力成长。“以青春之力,扬时代之风”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为建设美好新时代贡献青年力量。同时,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更深刻地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也更加明确了今后需要学习提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