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红楼梦》回回评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序 伟人看红楼梦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4-04-27 17:44:49
315 2 5

《红楼梦》回回评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序 伟人看红楼梦

中国学文化卷文学册《红楼梦》篇

安  文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情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伟人看红楼梦之一

1928年,大革命失败,青天白日旗下,中国天地漆黑,寒冷。井冈山,一个寒冷夜晚,伟人和贺子珍谈起《红楼梦》。子珍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什么意思。"毛主席认真说道:"《红楼梦》写了两个派别,一派是好的,一派是不好的。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鬟,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是写了这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阅读这本书,你要重新读一遍。"1946年延安,毛主席与长子毛岸英聊天,岸英说《红楼梦》诗词不好懂,毛主席向他解释阅读《红楼梦》的要点,随口吟诵了《红楼梦》的"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对《红楼梦》,伟人同所有"红学家"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反复阅读,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红楼梦》版本多达20几种,另外如活字本、刻印本、石印本,更如"过江之鲫"。这些版本,伟人基本都涉猎过,但对版本学并不特别注意,更重视的是《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因此,逐步地,伟人不断发展对《红楼梦》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红学观点。

1955年,伟人对秘书田家英说:"《红楼梦》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护官符',是阅读《红楼梦》的一个纲。"田家英说:"护官符以俗谚口碑的形式,概括了四大家族的腐朽没落,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复杂的情况。"当时伟人未置可否。直到10年后的1964年,在北戴河哲学会议上,伟人发表了《关于哲学问题的谈话》,才明确提出关于《红楼梦》阅读"总纲"的问题:《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做历史来读。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斗争很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伟人在会上与哲学家们谈“分析与综合”问题,广泛涉及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话题,可谓内容丰富,看似天马行空,实则都有很强的联系。尤其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伟人一次集中概括,主要阐释了3方面观点:第一、要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第二、第四回是《红楼梦》的总纲;第三、护官符是破解《红楼梦》总纲的钥匙。

1、如何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红楼梦》不好读,它究竟写什么?不同读者有不同的认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早就论述过:"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革命家看见排满。"从普遍意义上说,读者一般把它看做一部"言情小说",主要写宝黛爱情悲剧。因此,贺子珍读《红楼梦》感到软绵绵的,没什么意思。这其实属于浅层次阅读,伟人让她多读两遍,而自己最终得出了"当历史读"的认识,《红楼梦》因此具有更深远意义。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没有朝代纪年可考,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无论写得怎样晦涩,都无法脱离作者生活的清康雍乾年间的时代背景。毫无疑问,无论如何掩盖,《红楼梦》创作的"现实生活来源"就是清代。胡适评价《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蔡元培认为《红楼梦》隐藏的是"反清复明"。每个学者对《红楼梦》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看法。伟人对二人评价是:蔡元培认识是错误的,胡适认识对一些。显然,伟人较认可胡适说法,但又不认为它是"完全"的自传,而有作者现实生活经历的成分,因为小说毕竟是升华了的、再创造的东西!因此,伟人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清朝是挨整的,他是抄过家的。这从侧面点出:作者之所以能创作出一部煌煌百万言、感人至深、影响深远的《红楼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感而发。这点无论作者,还是脂砚斋、畸笏叟等评点者,在《红楼梦》里都有很多暗示。如作者在《凡例》开宗明义指出: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这就是作者为对付文字狱而玩弄的那个烟云模糊障眼法:像那面风月宝鉴镜子,《红楼梦》有正和反两种读法。"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是"用假假语村言(贾雨村)敷衍出一段故事来";"反"是《红楼梦》背后的故事,是"真事隐(甄士隐)""因曾经历过一段梦幻,故将真事隐去。"所谓"真事",自然是作者及其家族经历的真实历史。伟人“巨眼(脂砚斋语)”敏锐看出这点,所以才以深刻姿态,认为真正读懂《红楼梦》,必须当作历史读,即读《红楼梦》不能只看"正面",还要看到它的"背面",与创作者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如"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红楼梦》也曾名为《风月宝鉴》——只有把虚幻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结合起来,才能看出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初心,才能对他的虚构产生准确认识:《红楼梦》不仅仅是个故事,而且是反映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典型教材!

2、为何第4回是《红楼梦》总纲?

《红楼梦》人物众多,线索复杂。与其他古典小说不同,《红楼梦》主要写家务事,这决定了故事非常繁琐、细腻,有时候未免枯燥,这也是很多读者不喜欢《红楼梦》的原因。对作者来说,如何把复杂情节和众多人物有条不紊安排进小说,考验其艺术创作能力。初看《红楼梦》,我们认为是个神话故事,开篇写女娲炼石补天。随着故事深入,作者笔触由天上落实到凡间,由苏州一户平凡人家甄士隐开始,逐步把更多人物引进来。第3回林黛玉在贾雨村的陪伴下进了贾府,整个红楼梦的世界塑造完成,应该是故事真正开始,前两回只不过是铺垫。但作者笔锋一转,第4回又脱离黛玉在贾府故事,转而描绘薛蟠打死人命一案,不能不说笔法非常高明,用一支笔写了三家话:四大家族、冯渊案子,因为葫芦案薛宝钗才跟随薛姨妈进京,来到大观园。至此,《红楼梦》主要人物就全部出场了。

伟人把第4回称为总纲,就因为这回起统领全篇作用:第3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讲贾家前世;第4回讲是贾家今生,作为四大家族权势熏天;第5回再回到贾家,用如椽妙笔,通过一个梦境预示了贾家未来。换言之,如无第4回提纲挈领,整个《红楼梦》就贯穿不起来,第4回就起这种顶梁柱作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毛祥妹
  • 安老师的学生
  • 西江月
  • 嫳屑男子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2条评论

  • 易中天曾说过历史人物有三个形象,分别是来自史书的“历史形象”、来自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来自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的“民间形象”。王立群也说过历史有四张面孔,即真实发生的历史、文字记录的历史、被广为传播的历史、最终为人接受的历史。
    在我看来,历史虽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历史有它永恒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冲突与斗争、新生与覆灭,有这无数的案例摆在眼前供人品鉴、拆解、学习,故善读历史者,进能制人,退能自保。
    2024-04-28 07:00:02 0回复
    0
  • 老师也研究红学了!赞!👍
    2024-04-27 20:54:20 0回复
    0
  • 22255
    积分
  • 1642
    博文
  • 7258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