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古槐滩簧】锡剧考论 · 常州滩簧戏班的杰出代表《梅家班》

方块糖 最后编辑于 2024-03-16 18:23:54
746 3 6

梅家班以梅金海和白玉秀夫妇为首,成立了滩簧班。梅金海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住武进湖塘镇降子桥。他家非常贫穷,自幼没有读书。13岁那年,家人把他送到马杭桥学剃头,但梅金海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剃头上面。他声音高亢、思维敏捷、能说会做,喜欢演唱滩簧。

梅兰珍、梅玉珍、梅桂珍与阿姨白玉芬.jpg

东宜桥滩簧艺人王元大正在剪头发,听到梅金海演唱滩簧后,便发动他跟着学演戏。梅闻言大喜,自此师徒二人人生一朝,走村串巷,到村头、庙台上唱起了清歌。梅父得知后十分气恼,便将梅金海绑在门板上抬进马杭桥剃头店,让其专一学习剃头。

由于当时演唱滩簧的艺人们,不仅常常挨饿受冻,地位也很低,甚至子孙后代也不得人祠。但千金难买心愿意,爸妈的一片好意不得不付与东风。此后,梅金海终年避而不返,与主人正式在外唱滩簧。

滩簧艺人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三教九流的妓女,甚至比不上妓女,但是还是有人喜欢的。常州白家桥朝东村白玉秀既爱看滩簧又爱唱滩簧,他十分崇拜比他大9岁的梅金海,相同的嗜好与抱负两人组成了夫妇。白玉秀自此正式出海,追随梅金海到武进,宜兴,溧阳等乡村演唱滩簧。白玉秀的唱念轻柔、清丽;同吴林美,周菊英一起迅速跻身于锡剧坤旦三鼎甲之列,载誉满天下。

梅兰珍、梅玉珍、梅桂珍.jpg

1926年农历腊月初八,梅兰珍出生在溧阳县东门城脚下的茅草棚里。由于收入微薄,一直到梅兰珍满月,白玉秀吃的都是稀粥。满月这天,梅金海七拼八凑地弄来10个铜板,买来一袋红枣为白玉秀补身,谁知打开枣子包后,里面全是蛀虫,枣子汤也没吃完,让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从此梅金海伉俪背起襁袍梅兰珍走村串巷到常武一带唱歌。

表演中,便将梅兰珍安排在“舞台”后面一手高顶瓦楞沟中,让爱女看着黑暗的夜空不断哭泣。待散场戏码结束后,白玉秀才将冻得如冰的梅兰珍抱在怀中暖心。在旧社会里,滩簧艺人既要遭受官府压迫,又要被地痞流氓和强盗恶霸欺压。

1927年夏天,梅金海与白玉秀带着一位拉主胡的人,来到宜兴张渚山演唱滩簧。谁知接他们去的老板是当地的恶霸,一、二个月唱下来,不但包银分文不付,而且控制他们的行动,不得自由。所以三人讨论了逃亡的方案。

梅兰珍.jpg

这天晚上,两人邀请地主宰猪人饮酒,夫妇俩向地主下跪,倾尽私囊捡到了元全部交给了地主,乞求地主能给自己活路。宰猪人献一计:你将我拴于屋内庭柱之上,使你去我不受连累。梅与白夫妇按其方法,书包一册,手拿根托,背起兰珍连夜而逃。

到达张渚后,连返回常州的路费也没了,不得不去张渚镇茶馆唱滩簧。后山里人暗中造诉,正当其出逃的次日夜里,恶霸率领一众人马前来准备抢夺白玉秀为小妻子,欲将梅兰珍喂给狼吃、梅金海“种荷花”(倒过来栽在河的中央),幸好逃得及时。

1930年左右,梅金海和白玉秀分别离开熬过磨难的溧阳和宜兴山区到常州和无锡等地农村表演。当时滩簧已由乡村祠堂,庙宇走进了城镇茶楼。在演唱形式变化时,戏班初具雏形,白玉秀之妹白玉芬前来唱滩簧。此时演唱的仍是《拔兰花》《借黄糠》《庵堂相会》《陆裕春卖布》《借红纱》《盘陀山烧香》对子戏。

《农奴》梅玉珍.jpg

起初,梅金海还帮助老板唱歌,之后,又收有金根生,戚琴生,曹望,孙贵金,庆文大,杨凤清,许洪祥,张春芳,朱岳峰一班弟子;白玉秀收滕秀英,吴玉英,王永梅为女弟子;由于阵营强大了,再加上与老板意见不合,梅金海就自己领班了。为方便戏班活动的开展,梅金海又买来一条船,流动演出很方便,一是能装衣箱家什二是能坐老弱病残的车。

梅金海的生活和烟酒没有缘份,心思全在演戏。他唱歌丑角搞笑,当班子人手较少时,一出戏一演员往往需要翻演几个人物。梅金海生(老生、小生)旦(青衣、老旦)净(花脸)都能唱。他还很严厉地对待课徒,头一天教唱歌,第二天就得把它背下来。

梅兰珍是在滩簧的声音里锤炼成长起来的。四岁时,他可以完整地演唱《手扶栏杆》《杨柳青》《梳妆台》《十不该》十首小调。五岁的时候,便去茶楼演唱小调《十不该》。

《双推磨》梅桂珍.jpg

七岁时梅兰珍就开始扮演各种小角色了,像《刁刘氏》里玉兰、《双珠凤》里庆桃这样的小丫头和《秦香莲》里英哥和冬妹、《白马驮尸》里刘天保这样的童子生。八岁,无锡中东大戏院演唱《唐伯虎点秋香》,便和著名小生俞步云合演小石榴。

梅兰珍幼年时,不仅父母传授其剧目,而且师公王元大传授其《庵堂相会》和《盘陀山烧香》,邻里蒋桂大亦传授其认字的技艺。梅兰珍7岁时,梅金海聘请琴师教她演唱京戏,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京剧《红鬃烈马》《李陵碑》《窦娥冤》《玉堂春》《贺后骂殿》《游龙戏凤》《辕门斩子》《捉放曹》《四郎探母》《追韩信》《击鼓骂曹》等等20余部全本或单本京戏。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由崔龙海的父亲崔东生商借来演唱京戏,大约三个月。

梅金海家规十分严格,要女儿学戏码表演细致。梅金海比较重视她的吊嗓练习,经常对她说:“调门应击之高、唱之煞、至末行听众皆可听”。为练真功夫,早年的梅兰珍总在天还没亮时便起床吊嗓子,练得一副高能攀低能就、气音足、吐音清晰、踏实的演唱功夫,曾与王彬彬,刘鸿儒合作演出常州,无锡,上海的《玉蜻蜓》《珍珠塔》《薛平贵回窑》《顾鼎臣》《白罗衫》《白蛇传》《白马驮尸》《玉连环》《封神榜》《樊梨花》等剧而初登锡剧之巅。

1937年抗战爆发后,梅金海举家由无锡逃至湟里和东安,举家寄居船上,此时人心惶恐不安,戏不能为维持生计,只好上街茶馆清唱。与贺少夫京剧班相遇,遂将“锡”“京”二家班合起来,前半程唱京剧、后半程唱锡剧。

缺了龙套便互助奔走。贺家京剧班缺花旦,兰珍便帮着演出二路花旦。这样两个班合在一起唱了二三个月,到1938年春节,“京”“锡”两个班又分开。此时白玉秀由于体质欠佳,已经少有表演,演唱主角为姐姐白玉芬、梅兰珍饰演配角。

抗日战争时期,梅家班曾在常武一带和宜兴、溧阳等地表演。曾于宜兴周铁桥和杭州武林班联合演出,并和蒋家杂技班同台演出。梅兰珍又从木偶剧中学习老徽调、苏剧、苏调、博学多才。

1943年梅金海购买常州小南门民丰纱厂旁的草棚子重建广化戏院。全家都有居所和固定演出据点。

梅家三姊妹(兰珍、玉珍、桂珍),也渐渐成了戏班的顶梁柱。兰珍为使两位姐姐出演主角,她本人也经常反串小生、扮演文必正和包公的形象,艺术发展很快。

此时梅金海的家里有些争执。梅兰珍觉得农村的表演很难有出息,再加上父亲经济上卡得过紧,对结婚的事横加干预,1946年春节奔牛表演中不告而别来到无锡吉祥里。此时的她已经怀孕了,妈妈白玉秀放心不下去无锡找梅兰珍,带着梅兰珍去昆山魏银才那里唱戏。六月初,梅兰珍生完孩子17天后,便和华宝珍一起在无锡中央大戏院演出,名声大噪,轰动了剧坛,被誉为锡剧皇后。

1947年岁末,梅兰珍赴上海明月楼献艺,和张玲娣,汤麟童,刘玉荣一起登台献艺。1948年后半年,他还去无锡泰山和中央大戏院演出,和刘鸿儒,谭君卿,吴雅童,沈素珍,王杏英,沈盛龙一起上课。上海解放后曾与王汉清,王小红,王媛媛,汤麟童在上海三民戏院,福园,明月楼等戏园中演唱。

1950年底,和陈梅森、季梅芳成立“三梅”锡剧团,1951年加入无锡市锡剧团。经常到上海,无锡等地搭班表演,让她打开了视野,从同行及兄弟剧种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料。

梅家班自从兰珍跑了以后,一直都是玉珍和桂珍在唱着主角。梅金海曾和女婿崔龙海组成海峰锡剧团到武进和丹阳等地演出。解放后桂珍夫妇、玉珍和父亲不和,相继离开梅金海前往上海寻找兰珍。梅金海于抗战胜利后讨要小老婆,寄居常州关河路太平桥西侧一小屋内。他无法与女儿相处,却势单力薄、健康每况愈下,终于来到锡剧清唱组。1954年梅兰珍赴上海参加华东地方戏曲观摩演出时,忽接其父病危电文,偕母亲和妹妹回常州看望其父患病。经过抢救无效,梅金海总算醒了过来,只是全身麻痹,小妻子也离开家到沪上改嫁了别人。

梅兰珍便带着奶奶、爸爸、和后母之子一起接回无锡生活、养老。其母白玉秀1958年逝世,享年58岁;1964年其父梅金海去世,享年68岁,按梅金海遗愿安葬在横林镇夏家头河东金根生家房后里家滩。

梅家班在沪宁一带部分城市和农村传唱20余年,对锡剧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拜梅金海伉俪为师,有些弟子如横林金根生后亦带班。其三女梅兰珍担任无锡市锡剧团团长。梅玉珍曾任上海红旗锡剧团演员、艺术顾问等职,现已调离工作岗位。梅桂珍是常熟市锡剧团主要演员。养子梅廷芳,无锡市锡剧团的乐队指挥。子梅建文在靖江县锡剧团工作。

梅兰珍家学渊源、青年时代承继传统锡剧演唱艺术,奠定了当今流行的梅派唱腔的深厚底蕴。再加上丈夫徐澄宇的鼎力相助,梅兰珍逐渐形成了锡剧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梅派演唱风格:旋律生动活泼、情感豪放、善于运用花腔、腔中有腔、曲折有度、且能放收自如、放时如“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收的时候便如游丝缕缕,如断如续。行腔多起伏遭回,大有跌宕起伏的感觉。

解放后50多年间,梅兰珍创造了许多动人的锡剧舞台艺术形象,进京先后为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表演《珍珠塔》。与王彬彬合作演出《孟丽君》《珍珠塔》《红花曲》已搬上大荧幕。

1993年第四届锡剧节闭幕式上举行的《梅兰珍什锦唱专场》中,她一人唱了京、评、吕、淮、黄梅、沪、越等14个剧种的一些唱段,显示出梅兰珍在演唱艺术上的精深功底,成就梅派艺术之巅峰。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泉水涓涓
  • 八月小龙
  • 顺其自然者
  • 乐水老人
  • 葛维亚
发送

3条评论

  • 革命样板戏传承
    2024-03-17 20:21:32 0回复
    0
  • 艺术的魅力无穷。
    2024-03-17 17:07:29 0回复
    0
  • 梅家对锡剧功不可没。
    2024-03-17 07:10:19 0回复
    0
  • 8344
    积分
  • 113
    博文
  • 101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