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未来已来,今天变得更美好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4-02-09 09:13:22
26839 4 9

未来已来,今天变得更美好

(1月8日交稿《标准生活》)


无所求


岁月催行旅,苦辛变恩荣


  2023年依依不舍退到身后,2024年款款而行偎在身旁。蓦然回首,感慨良多。揭去又一叠365页日历之后,曾经陪伴的光阴留下了什么?你,我,他,实现了什么目标?成就了什么愿景?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与旧,相对而存在,喻示着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全局性的宏观叙事,而我们每天直接感受的是微观细节。质变往往是我们没留心、视而不见的;量变常常是我们未在意、难以察觉的。譬如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粮食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178亿斤,增长1.3%,14亿人口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是否感受到了这个变化呢?


  有些变化可见可闻,如C919商飞,国产邮轮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增添亮色;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体育健儿勇创佳绩。有些变化可知可感,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热,电影票房新高,“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有些变化需要记忆对照,如疫情防控转段,经济稳步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崛起。有些变化需要留心在意,如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土更净,乡村振兴,东北新篇,雄安拔节,长江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2023年新变化,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成绩是汗水智慧换来的,幸福是拼搏奋斗出来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切都来之不易,十分珍贵。当我们欣喜于2023年的成就和变化时,同样要记住所走过的坎坷、所经历的风雨、所流淌的泪水,让幸福感受得更加深刻。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对个人生活而言,2023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从新冠疫情中解放了出来。持续3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着着实实地让我们体验了一把从远古到近代人类多次遭遇的传染病(瘟疫)是怎么一个状况。幸亏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类抵御病毒传染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感染致亡的人数大大减少。但那为了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由此带来人们生活生产出行方式的改变,依然心有戚戚,一时难忘。


  仍记否,学校停课,网上授课;工厂停工,商超停业,文化旅游餐饮偃旗息鼓。发生病例的小区封禁,疫情严重的区域封禁,疫情失控的城市封禁。所有小区、巷弄只留独门专人把守,严禁随意进出。楼栋若有人感染,大门关闭,居民不出楼栋。购买菜蔬药品日用品,由志愿者帮买放门口领取。农村路口挖沟,车子无法通行,农民不能下地。各地、全国、全世界每天统计通报确诊感染人数、疑似感染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居家看电视,最关注的就是这些数据。


  管控最严的应是医院了。各类患者聚集处,病人免疫力低,被感染后果更严重。疫情期间,笔者曾不得不进出医院数十次,体会特别深。出门必戴口罩,否则寸步难行;先在住宅区登记备案;后上公交车查看口罩,测体温查看是否发热,查看健康码是否绿色,若那条不过关,对不起,请下车。再到医院入口处,重复某些检查步骤,另刷二维码查验近期是否离开本城市尤其是否到过疫情严重地区,如能过关,则填表写明个人相关信息以及找那位医生或那个门诊就诊,表格交给医生留档;若是看望病人,那请免进;若是家属要照顾病人,则需先行核酸病毒检测,次日得到结果若是未感染的话,方可进入,但不能再离开医院;医院里不得随意走动,各处通行道路都有把控,方向有限制;病区入口处有人守门,进入需查问事由,填表登记,查验当日健康码;出病区需要记录备案。


  今年3月份疫情防控转段后,我再去医院,以上所述程序一切全免,整个人简直像鸟儿出笼在天空飞翔一样那么自由自在。从万人空巷到车水马龙,从路灯静悄悄到万家烟火气,从餐饮零售冷清清到报复性消费热潮,天壤之别的场景转换,是我们亲目所睹、亲身参与的。后来自媒体社区有一些言论,置疑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过分严格了,现在不是一切很好嘛。我认为,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伤疤还未痊愈更不能健忘太快。怎能忘了吹哨人求助同事的目光以及医护同事无能为力的酸辛?怎能忘了所有医院人满为患所有医护人员日夜不停也无法招架的局面?怎能忘了某国疾控能力和医疗资源均为世界第一却死亡人数第一的悲剧?多长记性,不要健忘,这也是幸福体验。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元旦过了,春节已在眼前。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对于数千年依刀耕火种而繁衍旺盛的华夏民族,春节无疑是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先祖不叫“春节”,而叫“过年”“过大年”或“岁旦”“新岁”“新春”。无论叫什么称号,“欢度新年第一天”的内涵始终如一。夏朝把农历1月定为新年开始,1月1日“过年”;商朝把农历12月定为新年开始,12月1日“过年”;周朝把农历11月定为新年开始,11月1日“过年”;秦朝把农历10月定为新年开始,10月1日“过年”;汉代恢复夏制1月1日“过年”直到现在。无论规定农历哪个月作为新年开始,“农历新年第一天”必须“过年”始终不变。民国曾规定公历1月1日“过年”,废除农历“过年”,但是广大人民不答应。当局只好收回成命,规定公历1月1日叫“元旦”,农历1月1日叫“过年”并给予“春节”新名号。


  正当14亿多中国人民静音筹划、翘首以待2024年春节之际,海外传来一则消息。当地时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宣布将中国的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此项决定意味着,每年春节这一天,联合国都将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有人称之为“联合国搭台,中国传统文化唱戏”。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传统民俗,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春节成联合国假日,将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众所周知,所有的节日和民俗都有一定的庄重仪式。春节也不例外,且最为丰富。从古至今、各地区、各民族虽风俗仪式有所不同,但燃烧爆竹、燃放鞭炮以及烟花,都是乐不可支的。传说古代先民过年时燃烧竹竿使之爆裂发出巨响是为了吓跑吃人的“年”兽,一家人除夕通宵不眠团圆守岁,天亮后大家出门互相道贺过了“年”关。这个“年”是不是各种食人猛兽的抽象物呢?千万年以来,人类能够在动物界胜出,并非容易,靠群体共存,靠站立腾手制造石器等工具,也靠学会使用了火。动物包括猛兽都是怕火的。过“年”燃烧竹竿既是一种仪式,又何尝不是生存经验的基因记忆呢。如今地球生物史已到这样一个状况,猛兽们濒临灭绝需要保护,而华夏子孙过年时还能不能燃放烟花鞭炮成了一个问题。燃放,容易伤人或自伤,容易引发火灾,容易污染空气,容易噪声扰人。尤其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危害性不言而喻。各个城市先后不同程度的禁燃规定已实行多年,民意反弹从未停止,一到过年,人们便对燃放烟花鞭炮之事念念不忘。过年风俗数十数百种,其他的仪式都做了,似乎不来点“声响”,黄昏到黎明,无声无息,万籁俱寂,万方静悄悄,还能叫“过年”么?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布关于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经依法履职审查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关于全面禁售、禁燃的问题,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较难执行,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接着央视网发了评论,中国人辛劳了一年,应该享受过年的喜悦,应该有仰望绚烂烟花的权利。舆情共情,一石激起千层浪。据披露,经沟通,制定全面禁售、禁燃的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笔者行文至此,尚未见到修改情况的公告。关于禁燃话题,笔者作为老百姓之一多年来发过多文,观点一以贯之,反对全面禁售、禁燃,但燃放时间和场所需有限制,烟花鞭炮需有火药量限制标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23年百姓日常生活变化当然很多,限于篇幅,我再说两个相关“远距离”的话题。一是江苏省公安厅决定12月14日起高频户籍事项“全省通办”,另一是淘宝、京东平台消费者可向商家申请“仅退款”。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是近年来国务院直接推行的政风建设和民生服务品牌,深受广大人民赞许。改革开放深入,城镇化推进,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江苏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达29979948人。每一件户籍事项每一次都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得耗费多少时间精力奔波劳碌可想而知。江苏现在有24项户籍事项纳入第一批“全省通办”,其中居民户口簿换领、补领,户口迁移证换发、补发,身高、血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变更等10项“即审即办”,由受理地接收申请材料后,经审核符合规定的,直接办结。另14项业务包括国内出生6周岁以下婚生婴儿出生登记申报,市内城镇地区夫妻投靠迁移户口,未满6周岁公民的姓名变更,出生地、籍贯更正,注销户口证明出具等“流转办理”,受理地接收申请材料后,经初审符合规定的,将有关信息通过公安内网系统流转,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不言而喻,这将为人户分离人口提供极大的方便。


  另据媒体消息,甘肃省2023年12月1日起,全省实行内地居民婚姻登记“省内通办”。四川省2023年12月1日起,229个税费业务异厅通办、就近快办,“全省通办”,如信息报告、发票办理、申报纳税、税务注销、国际税收、优惠办理、证明办理等业务,基本涵盖当前纳税人缴费人高频使用的税费业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前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这近5亿人都需要高频事项的“全省通办”,甚至“全国通办”。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人民群众期待更多的“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全省通办”“全国通办”。


  再说网购消费者可申请“仅退款”。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有10.79亿网民,其中有8.84亿网购用户,网络购物早已家常便饭。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拼多多2021年推出“仅退款”服务,即在交易过程中,一定条件下,买家只要求退款而不退货的一种方式。业内认为,淘宝、京东加入“仅退款”行列,反映当前电商平台竞争进入白热化,这点我认可。另有观点,拼多多靠“仅退款”服务吸引网购消费者在电商竞争中后来居上而出圈,这点我不认同。笔者也算是网购老用户了,从PC淘宝、PC天猫,到手机淘宝、手机天猫、手机京东、手机拼多多。目前我就在拼多多购物。拼多多强于其他平台的优点在哪?一是可以浏览消费者的历史评价和回购次数,利于判断该商户信誉和商品受欢迎程度;二是碰到不满意购物可以很方便地找平台帮助,维权有望且简捷快速;三是随时可知所购商品到了哪里,免得蒙在鼓里心中无数。这三点拼多多做得越来越好,让我信得过。


  我认为“仅退款”服务必须慎之又慎,甚至禁用。滥用“仅退款”权利会刺激人性另一面膨胀,具有重大道德风险,不利于维护商家权益。2014年1月7日京报网消息,近日湖北武汉一商家关先生发视频吐槽称某顾客购买4件商品价值1800元,进行仅退款操作后将快递取走;与驿站联系得知,该顾客如此操作购物退款已达千件;关先生向平台申诉未成功,已报警处理。我感觉,平台实施“仅退款”服务,发生这类糗事几乎是必然的,总会有人经不起唾手可得几乎零成本的利益之诱惑。笔者在拼多多购物曾遇多次不如意事,与商家沟通时多次收到平台客服主动给予的“仅退款”选择,我全部放弃,一次也没有使用这个权利,最终都是与商家沟通得到合理补偿。然而,市场交易不能靠良心,规则要考虑良心的不可靠性。说白了,“仅退款”服务忽视了良心的不可靠性,因而自身是不可靠、不可行的。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月满西楼
  • 竹青
  • 顺其自然者
  • 八月小龙
  • 方块糖
  • 一龙双马
  • 泉水涓涓
  • 金田
发送

4条评论

  • 股市最真
    2024-02-09 08:54:52 0回复
    0
  • 希望明年会更好。
    2024-02-09 08:31:40 0回复
    0
  • 光阴阑珊 一路向前
    2024-02-08 09:19:05 0回复
    0
  • “仅退款”,应该是根据消费者信用,享受次数等的综合福利。
    2024-02-08 08:59:27 0回复
    0
  • 40845
    积分
  • 2890
    博文
  • 11054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