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4年1月24日-2024年1月29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4-01-29 10:45:41
21126 16 7

近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在微博引热议,话题阅读量超2.2亿人次。不少网友发现,一些美食App上的“高分店”令人失望,而“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尤其是一些重口碑的“中低分老店”菜品超出预期。有网友表示:网络评分算什么,只有自己的舌头最靠得住。你会跟着评分选择餐厅吗?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1月24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众志成城、刘太


A0520240124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众志成城
  • 竹青
  • 顺其自然者
  • 泉水涓涓
  • 周舟
  • 文学院
  • 笺红叶
发送

16条评论

  • 网络评分需要一杆“公平秤”

    “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既是一种报复性消费,也是一种真实性回归;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网络世界是信息海洋,人人自带麦克风,想咋说咋说,想咋吹咋吹,信息杂乱、良莠不齐是最典型的特征。各大平台推出评分系统,本意是让已经消费过的网友提供真实的服务体验,给后来的消费者提供参考。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很多消费者有选择恐惧症,这种评分的参考意义很大,效果也很明显。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实性。任何一件好事,如果没有恰当的监管,就很容易被国人的“小聪明”玩坏了。为了刷高分,商家各显神通,毫无底线,有的送菜、有的送券、有的返利,用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刷出高分,误导消费。于是评分的公信力下降,有的消费者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挑低分餐厅,结果倒令人满意。在体会到这种报复性消费的讽刺意义之后,我们要清醒地看待网络评分。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让网络评分更让人信服。
    一是实践出真知,自带“放心秤”。众口难调是餐饮业的特点也是痛点,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每个商家良心不一样,最好的办法是带上自己的嘴,眼界为实,耳听为虚,用自己的嘴去评价,这是自带的“放心秤”。对确实令人满意的餐厅,多给予真实评价,对评分虚高的餐厅,也要及时打低分,通过真实体验的大数据,把商家买来的分压下去。虚拟世界的清朗需要网友们共同努力,需要消费者亲历亲为。
    二是监管须亮剑,打击“阴阳秤”。商家用利益诱惑拉高评分,是一种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消费者为了一点小恩小惠,违背真实意思,给商家打出虚假高分,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道德可以谴责,不诚信需要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在线平台尤其是美食APP的监管,对商家花钱刷分要及时打击,让不良商家付出信用代价。前段时间有关部门打击“生鲜灯”,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让商品撕掉伪装,回归真实面目。
    三是第三方介入,打造“公平秤”。逛菜市场的人都知道,市场里有一杆“公平秤”,消费者如果觉得短斤缺两,可以到“公平秤”上复秤。金融系统专门有评级机构,对发债、放贷、信托等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第三方评价。网上参与打分的大多是个体消费者,个人可能为了蝇头小利,或者不愿意为难商家,违背自己的意思给一个高分,但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就必须讲究客观真实,否则评价机构就会失去信用,无法生存。如果把第三方评价机构打造成一个成熟市场,就好像菜市场有了“公平秤”,消费者就可以参照评分选择商家了。
    2024-01-29 11:00:55 0回复
    0
  •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是好现象

    近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在微博引发热议,这一方面反映出餐厅网络评分机制存在与实际不符的弊端,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年轻人积极行使消费者权力,采用“钞票投票权”支持货真价实的美食餐厅,可以说是一个好现象,有利于促进餐厅回归美食和服务行业本质,而不是依赖过度营销。

    自互联网平台诞生后,人们的饮食需求也被搬到了线上,几乎大部分餐厅都已入驻商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营销和开通线上业务来为自家餐厅引流、扩充渠道和增加盈利。而网络评分机制是互联网平台设置的一种反馈、监督和推荐机制,本意是公开展示餐厅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节省消费者选择餐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对餐厅能否盈利有直接影响。于是,餐厅围绕提高网络评分就采取了各种策略,相比“慢工细活”地提高美食质量和服务质量,采用过度包装、网红营销、虚假评分等情况更能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消费者和拥有以小搏大的盈利机会,而一旦有商家因此获利,那么其他“吃力不讨好”的商家也势必纷纷效仿,于是出现了餐厅评分与口碑或消费者人数“倒挂”的现象。

    然而,尽管年轻人的口味可能更为“刁钻”、需求更为多元和广泛,但是以美食为主业的餐厅的底层逻辑终究是不变的,那就是:卫生、美味、物有所值、童叟无欺、热情好客。因此,减少信息差是帮助年轻人线上选择餐厅的关键,餐厅评分只是消费者选择餐厅时的参考,但不是唯一,还可以辅之本地人的口碑,以及在不同的APP上众多美食博主的探店视频,多种渠道下减少信息差,同时消费者也能依据个人喜好的侧重点而做不同选择。比如,每个人的口味不同,餐厅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中等规模的餐厅在3-4分也是正常区间,这里面有些是环境不够高大上、服务人员少、不会营销等因素被打了低分,但是美食质量还不错甚至有惊喜,不妨去品尝,而如果注重环境和想要打卡网红店,则不妨去高分餐厅。

    总之,当下餐厅的评分中低分也可能吃出惊喜,高分也可能带来失望,而年轻人不顾评分用实际行动助力市场中真正高性价比的餐厅时,恰是帮助餐厅市场重回正轨。
    2024-01-29 00:56:48 0回复
    0
  • 让美食回归本质,让消费更加理性

    在餐饮点评类平台上,高分餐厅往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近日一股“低分餐厅热”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他们开始寻找那些被埋没的“中低分老店”,舍弃那些令人失望的高分店。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真实品质的追求,更是对网络平台信用环境的一次拷问。
    年轻消费者的反向选择,源于对真实品质的追求。在经历了无数次被网红、推广等营销手段误导之后,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味蕾,寻找那些真正的美食。这些中低分餐厅,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和高昂的价格,却凭借着多年的品质坚守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老顾客的口碑。他们的评分可能不高,但在消费者的心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现象也暴露出网络平台信用环境的严重问题。诱导好评、虚假好评等现象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对于高评分餐厅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不少餐厅为了在平台上获得高分,靠前显示,会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给出五星好评。这种不真实的评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商家的公平竞争。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低分餐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高分,而是更加理性地看待评分。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消费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平台有责任对信用环境进行净化。一方面,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打击诱导好评等行为;另一方面,平台应完善评价体系,鼓励消费者提供真实的评价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让餐厅点评机制逐渐回归真实,引导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职。
    综上所述,年轻人的反向打卡行为,是对真实品质的追求和对网络平台信用环境的一次拷问。只有让餐厅点评机制逐渐回归真实,才能引导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职,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到“卷好评”的泡沫中去。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市场的反馈,也是对商家品质的投票。让我们一起为真实的评价环境努力,让美食回归本质,让消费更加理性。
    2024-01-28 22:29:49 0回复
    2
  • 随心不随“分”,跟“味”不跟风

    近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这一话题引起网友关注:一些“高分店”令人大失所望,而一些低口碑的店却超出预期。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餐厅选择以及网络评分的思考。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个特种兵式的年轻人 ,我常常在网上做攻略,一般都会选择评分较高的餐厅,稀里糊涂吃完一顿饭后又被商家以优惠之名要求评高分。经过这样几次被动的评分,我认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勿要被网上高分所欺骗。

    首先,每个人的口味各不相同。对于爱吃粤菜的人来说,一个川菜馆的菜显然达不到他们心中的“五星”。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力,我们在合理采纳意见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种观点背后的主观性,随心而不随“分”。

    其次,所谓网络上的高评分,很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心理预期而推出的市场营销手段。很多餐厅抓住互联网这一炙手可热的卖点,极力打造自己的招牌形象,不惜雇水军、买流量来博取大众眼球。而当消费者发现菜品的口感达不到他们心中的高分标准时,他们就会感觉到被欺骗。当愤怒与委屈无处宣泄,就产生一种报复性行为:顾客们再也不相信高评分的店,而选择去光顾中低评分的店,一方面是对虚假评分的抗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过度营销所带来的市场失衡。

    纵观这股高评分热浪,其背后实质是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这种“人多的就一定是好的 ”的观念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没主见的行为。在快节奏时代里,不愿意花时间去寻找尝试,一味跟风去一些“打卡”餐厅,只会失了享受美食本身的乐趣。

    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网友发现:一些中低分的重口碑老店的菜品超出预期。更多人从高评分的圈子中跳出来,注重菜品的口味,这其实是一种主观意识的觉醒。当我们从大众口味中跳出来时,往往会发现更精彩的舌尖碰撞。

    在网络传播信息的快时代,希望餐饮行业能够坚守初心,真正做好菜品,在网络宣传的同时注意尺度和真实性;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学会辨别,勿一味跟风,试着遵循自己的内心,真正享受美食的乐趣吧。
    2024-01-28 22:29:27 0回复
    1
  • 味蕾战争:消费者还需慧眼识评分?

    近期,微博一词条“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上了热搜,引发众人关注。一些网友发现,某些评分较高的餐厅菜品质量并不如预期,而有的网友则表示,他们更信赖自己的味蕾而非评分。

    诚然,我在选择餐厅时会参考评分。如果大多数用户给的评分都比较低,那可能说明这家餐厅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值得一试。但是,对于那些评分很高甚至接近满分的餐厅,我也会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我曾目睹服务员在用餐前主动提供甜品或饮料,作为交换,希望顾客能给出满分评价和好评。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往往为了获得赠品而满足要求。毕竟,顾客即将亲尝菜品,是否再来并不会仅仅参考他人的评分和意见。因此,我对于评分极高的餐厅并不会过分热衷。

    这无疑是餐饮行业的一种营销策略。餐厅并未强迫顾客给出好评,而顾客也是出于自愿。所谓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都不尽相同,美食体验本身就极具主观性,餐厅很难做到让每一道菜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因此,我们不应该完全依赖评分来判断一家餐厅的质量。在选择餐厅时,我们可以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推荐,结合自身的口味偏好,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或许餐厅的好评可能并不完全真诚,但差评往往揭示了餐厅的不足,可以作为参考。总之,评分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但最终的决定应基于自己的实际体验和口味。

    然而,餐厅的经营者们更应当吸引更多回头客,而不仅仅是单次消费的顾客。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于服务质量与菜品质量的双重提高。为了培养忠实的顾客群体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餐厅需要在服务态度、菜品质量、环境氛围和顾客反馈方面下功夫。员工的服务态度对提升顾客用餐体验至关重要,它能传达出对顾客的尊重;菜品的质量是餐厅立足之本,需要不断创新并确保食材新鲜和口味的高标准;餐厅环境氛围的提升也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细节处理能够营造舒适和放松的用餐体验;有效的投诉和反馈机制可以及时改进餐厅,提升服务质量

    总而言之,餐厅不应仅追求短期的好评和虚假的繁荣,而应通过真正的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此赢得顾客的心,吸引更多回头客。
    2024-01-28 19:19:17 0回复
    1
  • 为口碑作保,为美食撑腰
    伴随消费点评软件的流行,店铺的网络评分逐渐成为消费平台与大众衡量商家品质与口碑的重要标准。近日,“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却成为热议话题,年轻人不再依赖网上的高分榜单,反而另辟蹊径,在“3.5分餐厅”中寻找真正的口碑老店,以反向选择来对抗虚假好评,以真实体验来实现美食追求。
    在消费点评软件,高评分往往代表着优品质与好口碑,而店铺的评分高低,却存在着非客观因素。商家为了提升评分,可能会采取赠送礼物、返现的方式来诱导消费者在点评平台打出虚假好评,更有甚者通过水军营销、刷单的手段来操纵评论。反观一些评分微妙 的“3.5分”餐厅却凭借美食惊艳食客的味蕾,除去期望值过低与幸存者偏差的因素,这些店铺通常是因为没有进行线上引流招徕消费者,或者自恃口味而懈怠服务与环境而导致低分。
    评分“灌水”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使消费者错过真正的好餐厅,还使评分系统失去可信度,扰乱点评秩序,导致平台用户流失,更加剧了餐饮行业的不良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扼杀了美食的更多可能。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一时的虚假高分可能会带来短暂的客流,但美食的品质才是一家餐厅的立根之本。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更有利于商家吸取经验、优化服务。只有潜心钻研菜品、提高服务,才能维持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做到细水长流。
    法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商家不以美味来征服食客,反而试图在评分上弄虚作假,触犯了法律红线。有关部门应积极发力,加强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此外,平台也应履行好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刷分、水军等行为,探索更多维度的展示机制,建立和完善更加客观多元的评价体系。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选择餐厅时可以侧重于个人的实际需求和口味偏好,不盲目依赖网络评分,不被评分与评价裹挟,勇于尝试,理性消费,追求真实的餐饮体验,拒绝虚假好评。
    良好的评价环境离不开多方的努力,当美食品鉴回归初心,才能以佳肴为口碑作保,以喝彩为美食撑腰。
    2024-01-28 16:02:03 0回复
    1
  • 舌尖上的数字评分
    生活日新月异,连接网络、打开美食App、查看评分已成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就餐的一套必备流程,然而近日,社交媒体上关于“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评分餐厅”的讨论异常火爆,一些被标榜为“高分店”的餐厅让人大失所望,反而是一些评分较低的店,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这一现象不由得让人们开始怀疑网络评分的真实、准确。
    读者看来,网络评分通过大范围地搜集直观真实的反馈来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其出现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存在。但随着网络评分的普及,已经导致了一定的市场失真。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消费者都在扮演着评论家的角色,他们的每一次消费都可以转化为一条公共可见的评价。然而,这种看似充满民主气息的评价机制,却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较低的评价标准使得众多评价缺乏客观性与深度。针对“高分”餐厅而言,大部分商家深知客流量与评分之间的联动关系,为了打出知名度,便通过赠送吃食、打折等优惠措施来引导消费者给予五星好评,即使菜品不太合口味,消费者也会因为自己“获利”而相对应地抬高评价。而对于那些“中低分”的店铺来说,也许菜肴味道是极佳的,只是因为服务不及时,或是店铺装潢简陋,导致分数不高。与此同时,有些商家为了店铺能够先一步进入消费者的屏幕视线,开始进行虚假宣传,或是进行网红产品包装,或是给平台输送利益等来使分数变高,这样的行为不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也降低了网络评分的可信度。而“中低分”的店铺则可能有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不需要靠网络的评分包装来进行大肆宣扬,也可能是小本经营,他们没有成本,也没有精力去经营维护所谓的数字评分。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网络上的数字评分难免失去了部分的公信力,正如网友所调侃:“网络评分算什么,只有自己的舌头最靠得住。”更多的消费者被“高分数”餐厅“欺骗”之后,他们对于网络评分的态度愈发理性,而“挤爆3.5评分餐厅”则是他们对于高分数餐厅的一种无声抗议。注水的分数只会让网络评分变成一个披着“虚假”外皮的空壳,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更完善、严谨的评价机制,例如可以引进第三方专业评价等,同时对恶意评价与虚假广告进行打压,加强对于商家的监管,积极引导消费者提供真实的评价,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的数字评分。
    身处数字化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评分的世界中。从评分餐厅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都好像被数字所衡量。而当我们过分依赖评分,甚至将之视为选择餐厅的唯一标准时,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对美食的本质?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与其沉溺于虚无缥缈的虚假好评,不如立足于真实体验。当商家与消费者理性对待“舌尖上的数字评分”,加之市场的介入引导,美食才能最大程度地回归到美食本身。
    2024-01-27 22:15:27 0回复
    1
  • 用舌尖寻找天下美食

    近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在微博引热议,话题阅读量超2.2亿人次。不少网友发现,一些美食App上的“高分店”令人失望,而“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尤其是一些重口碑的“中低分老店”菜品超出预期。有网友表示:网络评分算什么,只有自己的舌头最靠得住。你会跟着评分选择餐厅吗?
    我是绝对不会跟着评分来选择餐厅的。因为,评分已经成为商家牟利工具,一些点评类App存在分数灌水、好评率失真的情况非常严惩。很多动辄4.8分往上、评论数高达成千上万条的餐厅,并不是靠美味征服食客,而是靠赠送菜品、提供优惠等“盘外招”刷出虚高评价。在顾客流量与线上评分深度绑定的情况下,“刷评分”能立竿见影,于是不想着以美味征服食客,而是想方设法刷出虚高评价,把过多精力放到“卷好评”的泡沫中去。
    客观地讲,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下,一些顾客即便对口味感到满意,也未必有写下好评的动力。通过赠送菜品、饮品等让利做法,店家能够更直接地刷高网络人气和好评率,进而吸引更多客源。部分商家热衷于刷好评的行为背后,既有希望靠营销走捷径的心态,也会有被迫跟着“卷”的无奈。
    正因为如此,最终即使有顾客因为这些店铺的高评分、高人气慕名而来,却发现其菜品、服务乏善可陈时,自然会失望而归,并对这类网红店铺产生怀疑和警惕。因此,这种虚刷高分的乱象只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降低点评类App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显然,不少年轻人开始用支持“3.5分餐厅”的现象,就反映了对好评率失真乱象的不满。
    评分是选择餐厅的参考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单纯的分数和模棱两可的评价,难以全面体现一家餐厅的特点。“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 尤其在高分网红餐厅“踩雷”、被花里胡哨的网红餐厅、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忽悠”之后,开始叛逆地挥舞起“支持低分餐厅”的大旗,发现了不少明珠蒙尘的餐厅,所以唯有舌尖才能寻找天下美食。
    2024-01-26 08:03:40 0回复
    0
  • 网络和线下,更好地融合综合,减小各方的不足,才会更健康。
    2024-01-26 01:40:31 0回复
    1
  • 既要看评分,更要看评论,还要看参与互动的人数。
    2024-01-25 10:52:24 0回复
    1
  • 我还是习惯于参考网络评分的 一般不会离谱到哪里去
    2024-01-24 14:05:46 0回复
    2
  • 6415
    积分
  • 179
    博文
  • 12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