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
养生的三和、五条、七戒与十点
文/甘草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中医师
专家简介:张志坚,男,1930年出生,江苏江阴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他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擅长内科疑难杂病及妇科病的诊治,尤其对中医肾脏疾病的诊治深有研究。
张志坚,是常州市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在江苏常州可谓无人不晓。他在9岁时,患左髋关节结核,本就家庭条件差,因病更致贫,不得以辍学在家,落得终身残疾。他因病立志学医,正如名字那样,身残“志坚”。他先在武进国医专科学校肄业,1956年考取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科师资班。
在中医这条路上,张志坚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他20岁开始悬壶济世,因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擅长内科疑难证病及妇科病的诊治,尤其对中医肾脏病的诊治深有研究。
如今,他从医70余载,凭借内心的一份宁静和安详,用忍耐和拼搏勾画中医梦想,坚持以平等心看病、淡定心生活、平常心处世。他谦恭、诚恳,没有一点名中医的架子,是一位和霭可亲的老者。
张志坚认为,助人养生是医生的职责。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治未病”的教导,可见平常养生非常必要,因为“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为此,张志坚通过数十年亲身实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现介绍如下。
恬淡虚无 重在“三和”
张志坚倡导的三和,是指自我和、天地和、与人和。
自我和:心无挂碍守宁静,奉献爱心乐常在。张志坚说:“真正的快乐在奉献中才能体会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公益慈善事业,离不开奉献爱心。如果你能雪中送炭,你能感觉到大地都是暖洋洋的。”
天地和:生活规律顺自然,饮食平衡利健康。即古人教诲的“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保持生活的规律。
与人和: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做到“待人宽容勿记恶,胸襟宽阔寿自长”,这样自然会逍遥快乐。
终身学习 做到“五条”
著名学者胡适早在1929年就向中国公学毕业生赠言说“不要抛弃学问”“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言简意赅。要有学问就得学习,不间断的学习是保证我们耳聪目明、脑健体强的最佳途径。张志坚对于终身学习,提出了以下五条建议:
一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二是不断超越自我;三是让生活多姿多彩;四是开卷有益;五是为养生保健护航。
在终身学习中学以致用,既要动口也要动笔,写诗咏赋、写读后感、写综合材料,充实精神,锻炼脑力。动脑则健脑,脑健则体健,体健则寿长。
日常生活 遵守“七戒”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此才能保障并维系国家的兴旺发达以及各项事业的日新月异。养生也是如此,有规律的进餐、劳逸的妥善安排,拒绝不良行为和有害的刺激,遵守种种有益的戒律,从长远来看对人是大有裨益的。张志坚将此归纳为“七戒”。即戒吸毒、戒吸烟、
戒酗酒、戒过劳、戒过逸、戒纵欲、戒熬忍。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七戒”中最后一条戒熬忍,包括戒熬夜、戒憋尿、戒憋便、戒忍饥、戒忍痛、戒熬病等。此外,他认为,戒赌戒嫖、戒贪污浪费等,都是养生之道戒律中的应含之义,均不可忽视。
科学饮食 注意“十点”
“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张志坚认为,会吃才健康。他总结了科学饮食应该注意的“十点”,分别是生存之本(即“民以食为天”,科学饮食的前提就是高度重视饮食)、食谱广泛、细嚼慢咽、限食有道(饮食有节制)、荤素平衡、巧食五味(对饮食的酸苦甘辛咸之味无偏嗜,且能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安排)、巧食五色(对饮食的青、黄、赤、白、黑之色无偏嗜,且能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安排)、主动饮水(要养成喝水的好习惯,经常保持口腔、嘴唇的湿润)、选择饮料(喝茶应因人而宜,碳酸饮料应避免饮用)以及食养防病。
按照张志坚的观点,持续半年胡吃海喝,容易出现“三高”(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症状。因此,数十年来,他坚持饮食以素为主,加点小荤,即面条、米饭、蔬菜、水果等食物,以及少量的鱼和肉。此外,每天早上吃2片生姜,晚上喝自制药酒1小杯。
摘自《中医健康养生》2023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