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同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共举“最美幸福夕阳红”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4-01-14 12:05:57
18259 3 5

同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共举“最美幸福夕阳红”


无所求


  开设老年大学课程、开展养老助餐服务、改造适老化家居……社区“微改造”连接社会适老大环境,各地加快适老化改造步伐,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切实为老年群体解决难题,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要。(1月13日人民日报)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全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我国也快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8亿。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对于国家也是一样。老年群体不仅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过贡献,同时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然而,毕竟自然规律无法抗拒,老年人身体生理日趋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弱。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是老年群体的期望。“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和谐家庭与友好社会的重要体现。


  积极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助力老有宜居。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老年人中90%选择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选择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需要适老化生活环境。居家适老化改造就是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出发,细节化设计打造一个安全性高、舒适度强、有利于老年人安全与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困难老人需要政府伸出援手。广东省2023年为超过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计划到2027年全省完成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2万户。江苏积极探索“‘苏’适养老”,2023年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2929户,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6万张,通过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惠及320万老年人,面向经济困难以及高龄、空巢、独居等老年人群提供助洁、助浴、助餐、助急、助医、助行等多项服务。民生实事精准地做到了点子上。


  加快推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助力老有颐养。人体是大自然中最复杂的系统。系统的复杂度与发生故障的频率成正比。尤其进入老年阶段,身体发生“故障”越发频繁,做惯了的“马大嫂(买汰烧)”越来越力不从心,常常在饮食方面“将就”着,营养跟不上、不均衡,更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是,创建社区食堂为老人提供餐饮服务,能在家门口更便利地吃上软烂易嚼、低糖低油低盐的热乎饭,成为很多老年人的热切期望。上海近年来探索养老助餐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在满足在院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前提下,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老字号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共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46家、老年助餐点近1500个,日均供餐能力20万人次。常州通过市区两级政府补贴实行市场化运作,以“中央厨房+助餐点服务”“餐饮企业+社区门店”“线上预定+站点配送”等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广受点赞。


  用心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圈,助力老有所乐。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群体交流,需要接触社会,老年人常会生发更多的孤独感。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一道必答题。北京开放大学挂牌老年开放大学,向老年人提供楷书、隶书、彩铅画、模特、古典舞等课程,颇有成效。北京已在各区建立区级老年开放大学,并延伸至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办学网络覆盖全市。南京吉庆社区普斯康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有康复室、娱乐室、阅览室、手工坊、老年大学教室,配备智能健康体检设备、智能护理床等的老年健康服务用品。常州的常乐长者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除助餐、助浴、助洁服务外,还提供助医、助娱、精神慰藉等服务。这些都是在精神方面老有所养的积极探索与有效实践。


  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如今大踏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成果,也是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不小压力,关系到今天和明天的每一个人。我们相信,上下同心,各方协力,共举“最美幸福夕阳红”,就能把“老龄化社会”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让所有的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八月小龙
  • 竹青
  • 西江月
  • 月满西楼
发送

3条评论

  • 共度“最美幸福夕阳红”
    2024-01-15 09:47:57 0回复
    0
  •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2024-01-15 09:22:39 0回复
    0
  • 如何把“老龄化社会”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让所有的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2024-01-14 14:23:13 0回复
    0
  • 39207
    积分
  • 2802
    博文
  • 1040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