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落泊 最后编辑于 2023-12-30 23:25:28
810 0 3

在浏览推送消息时,偶然注意到了一则很小的新闻:“‘考霸’XXX宣布继续复读:别无选择,再战一年”。一位来自广西农村的小伙子,因为连续参加了十余次高考而在互联网上“声名远扬”。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或把这位小伙子看作娱乐的笑点,极尽挖苦讽刺之意;又或是把这位小伙子看作同情的对象,展示怜悯可怜之心。

在之前的印象中,也仅仅是把这位小伙子看做求而不得的普通学子。然而,今天重读了《送东阳马生序》,在备受感动的同时,对这位小伙子的看法也有了改变。

感慨寒门学子读书之艰并不是“歌颂苦难”。一直以来,歌颂苦难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不同的人对于苦难的看法和态度也是有所不同。但显然,对于寒门学子而言,读书是一种出路,即便这条求学之路上充满了苦难,也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了自己幼时求学的艰辛,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只能借书抄录:“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然而,他也意识到,独学苦读不如求师问道,在再三恳求之下,终于拜得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达为师。这位老师是一位严师,求学的宋濂经常遭到他的训斥,被骂的时候宋濂并没有怒火中烧,更没有“扭头就走”,却是更加恭敬、有礼,等到老师高兴时,就再向老师请教:“余立侍(师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师傅)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求学的路途是那么的遥远,是那么的崎岖艰险,到处是高山峡谷,一到冬天,充满了风霜雪雨,连路都看不清楚:“(在前往老师家的路途中)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家境的贫困,同样使得宋濂在一众中显得格格不入,同学们身穿名贵的的衣服,衣服上绣满了精美的绣花,腰间佩着白玉环,即便是戴的帽子也装饰着珍稀的珠宝。宋濂虽然穿着打扮简单寒酸,仿若”土包子“,但他却从未羡慕过他的同学们,而是自得其乐,保持着一颗有尊严的心:“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正是在这种苦难的磨砺中,诞生了一代大儒宋濂。即便是后来身处庙堂,位列高位,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这些求学路上的艰辛,特意写下了《送东阳马生序》,鼓励后生晚辈勤奋学习,敢于面对“求学之难”。

与宋濂相比,我们当代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不需要跨越山海去拜访老师,也不用因为买不起书而借书抄阅。只要有一部手机,孩子们就可以在网上学习到最新、最丰富的知识。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便利也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在学习上希望“不劳而获”、在工作上希望“一步登天”、在经济上希望“一夜暴富”,过于追求速度和结果,忽略了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坚持和努力。如今,再读《送东阳马生序》,仿佛看见了那位700多年前穿着破旧,在雪地里慢慢前行的年轻人。也明白了,对于XXX这样的出生贫寒、屡战屡败却又胸怀大志的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学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附《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文学院
  • 顺其自然者
  • 菊满南山
发送

0条评论

  • 84
    积分
  • 2
    博文
  • 1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