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读《易经》之五十四
《成德为行》
中国学国学卷V易经册
安 文
《易经·易传·文言传·乾文言》讲,君子行为,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具体体现在每日的行动上,要不慕名利,志趣高洁,以德为本。
“成德”,才是君子的目的。而不像某些人沽名钓誉,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到处显摆、夸耀、自负、自私。这样的人,永远沉不下心来,永远也走不出去。
“成德”之人,首先就是不要拍马屁。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做官定然可以,然而做学问是不行的。孔子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礼是礼,谄是谄,具体行为是不一样的,切不可混为一谈。事君尽礼,但不要事君以谄。别人误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心里一定要有原则与底线。
混的好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投机取巧、溜须拍马的人肯定混的好。但这是“谄”而非“礼”。现在社会上,往往是地位高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实则是社会病了,能够坚守原则的人少了。所有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有钱、是否高官。如果以此标准,老子、孔子、颜回等人亦不在“成德”之列,反而是一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学术权威”“著名作家”之流,大放厥词,侃侃而谈,胡说八道,忽悠众人。
真正的君子,面对这样的世道与风气,常常“潜龙勿用”。与其跟在后面阿谀奉承,相互吹捧,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还不如回归自我,安安静静地做学问。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些自认为是大师的人,也不过就是跳梁小丑,等到其下台,很快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真正的大师,要耐得住寂寞,修得了品性,理想高远、目标坚定。正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辛苦不寻常,成就一部伟大的小说。而现在文学界,鱼目混珠,一些作家三个月就能写一部小说。然后,标榜自己是大师。殊不知,这些日常的行为都是影响其“成德”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在每日的行动中,完善自己,“三省吾身”,从而成为一个不慕名利,志趣高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