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读《易经》之五十一
《以制数度》
中国学国学卷易经册
安 文
《易经·易传·象传·第六十卦节卦》讲:君子要制定礼数和法度,评议品德和行为的优劣,节制行为。
《象》曰:泽上有水,节。泽上有水,构成节卦,象征节制。《易传·文言传·乾文言》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意思说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的,具体表现在每天的行为举止上。用《乾文言》中的这一句话来解释节卦,是比较贴切的。
《节》卦是谈节制自己行动的卦,尤其体现在个人品德的修养上。节卦,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节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节制呢?那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知道什么时候该止,什么时候可行,秉承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节而有制,遂能完成个人的修养。这就是“六四”爻辞所说的“安节,亨”。
对于节制来说,“苦节不可”,但“苦节” 终究比不节制要强。就比如刹车,遇到前方有危险,提前慢慢刹车,不损害车身是最好的;其次,是急刹。虽然有损车身,但后患消除了,总比不刹车好。不刹车,灾祸就出现了。刹车,这就是“上六”爻辞里所说的“苦节,贞凶;悔亡”。
儒家从节卦中看到了中庸之道;墨家从节卦中看到了节用、节葬思想。孔颖达解释“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以节,其道乃亨。”朱熹亦曰“节,有限而止也。”都言明“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得其中位,适可而止,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那么君子应如何修炼自己,以达到节制的状态呢?孔子提出了四点修身之法: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通过学、问、宽、仁四步,让自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当一切看不清,未显出来的时候,君子就要保持克制,隐藏自己行为,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来做事。这就是“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所以“君子弗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