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读《易经》之四十四 《见善则迁》
戏读《易经》之四十四
《见善则迁》
安 文
《易经·易传·象传·第四十二卦益卦》:“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见到好人好事,就会追随、效仿,发现过错,就会毫不犹豫地改正。
《益》卦,风雷益,震为雷,巽为风。雷动风行,二者相成,犹人君出教令,臣奉行之,故“利有攸往”。又曰:“损上益下是为益,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上上卦。
具体就举孔子自己的例子。孔子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就三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吃饭、喝水、睡觉。但他对精神追求却非常严格。“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才是孔子所担忧的事情。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正是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一种呼应。一个君子,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富庶,而不应该追求物质上的安逸。物质要求可以放到最低,但精神世界必须丰腴。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一种了不得的君子行为。君子见到好人好事,就会追随、效仿,发现过错,就会毫不犹豫地改正。也就是说,看见好的就去做,看见不好的就改过。但其实,这句话说易做难。但凡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就能成为了不起的君子。
刘备临终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一旦有“恶”,哪怕再小,都要改正。人一旦行善,哪怕再小,也要效仿。
《益》卦,人君之道,以益下为德,故谓之益,是最高明的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迁善改过,与时偕行。好人好事给人带来福音,恶贯满盈给人造成祸患。此句劝诫为君子者,注重道德修养,除恶扬善,以追求更高尚的人生价值。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