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常锡再合流值得期待!尚缺高层次点睛之人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3-10-24 13:05:00
1905 3 4

100年前,在上海滩的激烈竞争中,常州腔与无锡腔从对手到携手,一举奠定了“华东三大剧种之首”的基础,这就是锡剧发展史上著名的“常锡合流”。

70年前,高层次人才吴白陶教授等人审定、改编了一批锡剧剧目,形成了传唱至今的传统锡剧经典。

2023年10月,常州市举办锡剧发展大会,遍邀省内15个锡剧院团长及10位省内外戏剧研究专家学者,研讨振兴锡剧之策,形成了“常州共识”。假如未来锡剧再创辉煌,这次锡剧发展大会的历史地位一定不会低。

本文以锡剧经典《双推磨》为例,趁锡剧发展大会的东风,分析探讨锡剧振兴路径,希望能引来方家之玉。

好奇与八卦之心,人类古已有之,未来也一定会长期存在。所以“看戏”的现象不会消失。

一、里俗俚戏:苏小娥与何宜度

苏小娥婚后2年死了丈夫,公婆早亡,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守寡3年。她租了三亩薄田,不能糊口,于是又起早贪黑磨豆腐卖,赚点小钱度日。周围邻居视其为天煞孤星,命硬尅夫,口舌颇多。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苏小娥人不沾鬼不靠没有谁愿意搭把手,其内心苦痛郁闷,可想而知。

寒冬腊月这一晚,苏小娥去河边担水准备推磨,不料半路上被何宜度撞倒在地,水桶的水全洒了。苏小娥对着何宜度就是一顿“输出”。

何宜度,家徒四壁,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常年给远村的张地主做长工。眼看年关将近,一算工钱,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倒欠张地主若干文。何宜度垂头丧气又无可奈何,走夜路回家陪老娘过年,没想到撞倒了担水的苏小娥。

一个寡妇,一个光棍,黑灯瞎火的这么一撞,撞出了问题。二人一聊天,都是苦命人。于是苏小娥拿出好不容易存下来的500文借给何宜度过年,何宜度感叹遇到了好人,就帮苏小娥担水、推磨。

二人推了半夜的磨,又做了半夜的豆腐,在共同的劳动中产生了感情,惺惺相惜,苏小娥主动开口,愿意与何宜度共结连理,共同赡养何宜度的老娘。何宜度自然喜出望外,满口答应。

这个一夜情缘的故事,就是经典锡剧《双推磨》反映的内容。

二、《双推磨》何以成为经典

在2023年常州市举办的锡剧发展大会上,开幕式名家大咖连番登台表演,《双推磨》选段不仅作为锡剧八大流派之一的代表作登台展演,而且在“青蓝永续”篇章由一群少儿再次进行表演。

《双推磨》的经典,可见一斑。

之所以成为经典,首先在于《双推磨》贴近生活。农村单身男女,特别是像苏小娥这样的年轻寡妇、何宜度这样的“穷鬼”,他们极其渴望爱情生活,但是又囿于条件,往往望而不得。难得有一次机会“撞到”了一起,其场景一定十分精彩令人印象深刻。《双推磨》就把二人从陌生到相识到相互试探再到相知相爱的过程,生动表现了出来。

其次,《双推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流传的《双推磨》是1953年由吴白陶等人在《磨豆腐》与《小寡妇粜米》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锡剧“对子戏”《磨豆腐》与《小寡妇粜米》因内容过于真实,显得鄙俗不堪。吴白陶等人对剧情、对白唱词、腔调等进行了艺术加工,这才让《双推磨》成为经典名段。

吴白陶(1906-1992),南京大学历史系、中文系教授,曾任苏南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局戏曲审定组组长、戏曲编审室主任、副局长等职。

再次,《双推磨》反映了时代大背景。近现代以来,穷人饱受剥削,有打破旧世界的期盼;年轻人则渴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爱情。《双推磨》描写的是长工与寡妇的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民主性,这是新中国刚成立后人民想要寻求新生活的写照。

三、振兴锡剧的前提

当今太平盛世、科技发达,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传统锡剧想要恢复往日的繁荣,必须具备独特的魅力、过硬的实力。

首先,剧本一定要好。只有贴近生活、反应生活,能够让当今的观众产生共鸣,才能够成就经典。如果演来演去都是说教式唱词、宣传式剧情,距离普通群众生活十万八千里,一定火不起来。另外,锡剧传统名段全都产自农耕时代,如果守着经典不思进取,同样振兴不了锡剧。比如《双推磨》唱词“一人推磨像牛车水,二人牵磨像扯篷船”,当代人对推磨已经非常陌生,更不用说“牛车水”“扯篷船”,对这样的戏年轻人怎么可能会喜爱?

其次,演员一定要好。戏剧舞台艺术讲究的是扮相,一个好演员一亮相往往就能引起满堂彩。各家锡剧团规模普遍较小,一出大戏很难精准配齐所有角色,一旦“凑和”就容易出瑕疵。在笔者观看过的有限锡剧演出中,有的角色设定是十七八岁的小生花旦,可是出场的演员却是中年发福的大爷大妈,滚圆的身材、多肉的面孔,穿上小生花旦戏服后,就显得十分滑稽。这怎么能行?

常州举办锡剧发展大会,给各家锡剧团建起了交流的渠道,希望今后各团在排大戏时能够摒除短见,合力办大事。百年前在大上海能够常锡合流,今天的锡剧人更应该放宽心胸。

再次,要有时代艺术水准。历史在发展,观众的审美在提高。锡剧更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推陈出新,跟上时代步伐,迎合观众口味。70年前,大知识分子吴白陶等人的加入,让锡剧有了一次大发展。今天,也要想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推动锡剧创新发展。文艺作品只有反映时代、讴歌时代、展现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才具有时代生命力,也才能够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

四、酒香也要会吆喝

以前物资短缺,市场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多,只要产品好,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物资极大丰富,人民群众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太多太多。甚至一些非常小众的娱乐需求,也有相当丰富的供应者。这种情况下,大众宣传与市场运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相声,也是曲苑中的一个种类,跟锡剧一样,也曾辉煌过,一度很低靡。但是现在相声演艺市场就发展得很好。这里面原因很多,有许多地方值得锡剧人学习借鉴,其中相声人的宣传方式、市场运作方式,非常市场化,也颇具网络特色,更值得学习借鉴。

相比锡剧,舞剧更小众,想要破圈难度更大。但是,杨丽萍的孔雀舞一直新闻不断。为什么她们的新闻热度一直很高,而且相当持久?是因为舞剧比锡剧更厉害更吸引大众吗?显然不是。是她们太懂得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利用了人们猎奇心理时不时放点新闻出来。两相比较,人家的“吆喝”就是比锡剧人做得好。

新闻宣传,网络推广,不是剪几个短视频发布一下就行的,也不是偶尔发几篇新闻就万事大吉的。“吆喝”也是有规律的,也需要用心运作。

70年前“一夜情缘”,成就了锡剧经典《双推磨》。当代的“一夜情缘”也催生出许多文学文艺经典,如古早网络文学《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曾风行网络、流行歌曲《北京一夜》也曾传唱大江南北。

70年前,单身男女互称嫂嫂叔叔,显得亲切暧昧;今天网络上互相称美女帅哥是常态,称“亲”则亲切中略显生硬,抖音上最近流行称“宝子”,估计也是一阵风。

时代巨变,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潮流三五年就变换风向,这既给锡剧这样的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困扰,但是也要看到,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人性,这就给锡剧更新创作带来了机遇。抓住机遇,振兴锡剧,把锡剧发扬光大,是锡剧人共同的追求和努力。

作者 | 颜游中

来源 | 觅渡新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月满西楼
  • 泉水涓涓
  • 云水谣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3条评论

  • 好好向无锡学习。
    2023-10-26 08:49:32 0回复
    0
  • 常州锡剧院与无锡锡剧院,是能否合流的关键。
    2023-10-24 15:52:35 0回复
    0
  • 期待振兴
    2023-10-24 13:57:57 0回复
    0
  • 7026
    积分
  • 468
    博文
  • 1936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