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作用不可否认,但以电脑代替人脑,代替人,是万万不可以的,起码它是哑巴,它只能说在科学意义上起作用。从简单事情说起,譬如某人填表,名字写错了一个字,要求改正过来,管事的人说,上电脑就没法改了。要求人说,那怎么办呢?与我身份证上不符。管事人想了一下说,真正要改很麻烦,先要向公安部门打报告,还要缴钱······
特别是办事在网络上运用,可难倒普遍老年人进行文化工作交流了,他们基本没有通过电脑知识学习,上不来网,可现在一切文化工作都是通过网络交流、办理,他们就断了日常文化工作交流之路,也就限制了他们在文化工作上的发展,最突出的一条就是投稿之事。有人也会一点,但在操作上难以应付,特别是对方传过来的表格要填,表内许多项目名称难看得懂,不敢填,网络是哑巴,无法去问谁,即使跑路找到人帮助解决,他也是囫囵吞枣,传过去在有些方面,不知对方认为对不对而可能造成误事。要是对方人在当面,便可通过问答就不存在这样烦恼。就是用微信交流,一是打字耽误时间;二是意思也难以明瞭。
据上述情况,我认为,现阶段,国家纯粹利用网络方式进行文化工作传输交流很不合适,是一种条件未成熟的脱档的盲目的做法,起码要允许用过去传统邮寄、或通知本人亲临与网络方式并存解决。这样,社会上大多数不会网络技术的老年人才能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