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方山語類·卷第三 治學(一)

淨海蓮風 最后编辑于 2023-09-18 09:51:13
1530 1 2

武進薛應旂仲常敘述

毗陵徐 曦子瀛編註

 

  君子《庸語》無“君子”二字。習天以敦仁,習地以精義,習於天地之間以對時,故可以事上可以使下,可以知明可以知幽。胡宏《知言》卷三: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於天地之謂也。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學也者,所以爲天下國家也;無益於天下國家者,非學也。楊時《龜山集·語録·餘杭所聞》:學者,學聖賢之所爲也。欲爲聖賢之所爲,須是聞聖賢所得之道。若只要博通古今爲文章、作忠信愿慤不爲非義之士而已,則古來如此等人不少,然以爲聞道則不可。顧侈然談性命神化而不可推之於行,果將誰欺也哉?方山《石埭縣新遷儒學記》:爲學者始於離經辨志、終於強立不反,其間有《詩》《書》、六藝之文,有弦歌、洗爵、俯仰、升降之節,有祭祀、鄉射、賓興、養老之儀,有進材、論獄、出兵、受成之法,而其大要則務使人各復其性而正其身,雖有剛柔、緩急、昏明、厚薄之異,皆進之中而無過不及之偏。唯是不越乎一心之微而萬事萬物之理已具,不越乎堂戶之間而四海九州之業、萬世之策已定。及出而經世理物、體國序民、立均出度,則隨所施爲,無一不可投之以常變順逆而裕如、臨之以禍福利害而不動,盖其素所學者然也。迨去古逾遠,先王之制盡壞,師之所教、弟子之所學不免溺於文辭利之習,而其矜以爲能、誇以爲榮者鮮不以發策决科爲事,而聰明朴茂之質日就澆漓,其於聖賢大學之道率視以爲迂而言論不及,間有及之者則又緣飾文奸、作欺世,而非明德親民之實學矣。又《答李工部》:夫學也者,將以學爲聖人也。聖人,人之至也。學欲至聖,夫豈遠且難哉?要之不外乎此心耳。苟能操存此心,勿失其初,則純明精一、無體無方、經綸萬化,舉而措之,而宇宙間事不必牽合附會而條理粲然、各得其所矣。堯、舜、周、孔皆由此其選也。若此心一馳,私意夾雜,雖讀盡天下之書、玩盡天下之物,祗增障礙,亦何益哉? 《庸語·操行

  薛子視學兩浙,君子好之,人惡之。或問:“何不令人亦好也?”薛子曰:“吾知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禮記·學記人之好惡,吾何知哉?方山《寄任五嶽》:某賦性簡拙,遇事直前,屢遭擯斥,漫不知改。浙中學政不揣分量,直欲障川回瀾,遂爲啣者所排。此心耿耿,寔未嘗少負門墻。陸世儀《思辨録輯要》卷三一:薛方山人物亦好,當時不肯附於講學,亦見講學者之流風日下耳。 《庸語·伊尹

  薛子過洛陽,諸生迎於道左,請入桃林之草堂,設席,拜焉,曰:“願聞一言以爲教。”薛子曰:“吾何知哉?子諸士皆河洛之產也。朱光庭挹春風於伯淳座側,游酢、楊時立雪於正叔程頤,字正叔。之門,《二程外書》卷一二:朱公掞來見明道於汝,歸謂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游、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皆有得焉;今兩程雖往而其教固在也,如追思而儀刑之,則雖不親炙亦若會於一堂矣。胡安國《奏狀》:聖人之道所以垂訓萬世,無非中庸,非有甚高難行之説。此誠不可易之至論也。然中庸之義不明久矣,自頤兄弟始發明之,然後其義可思而得。不然,則或謂高明所以處己、中庸所以接物,本末上下析爲二途而其義愈不明矣。士大夫之學宜以孔孟爲師,庶幾言行相稱,可濟時用,此亦不可易之至論也。然孔孟之道不傳久矣,自頤兄弟始發明之,而後其道可學而至也。不然,則或以六經、《語》《孟》之書資口耳、取世資而甘利禄,愈不得其門而入矣。今欲使學者蹈中庸、師孔孟,而禁使不得從頤之學,是入室而不由戶也,不亦誤乎?朱熹《答劉子澄》:明道所處是大賢以上事,學者未至而輕議之,恐失所守。伊川所處雖高,然實中人皆可跂及,學者只當以此爲法,則庶乎寡過矣。薛瑄《讀書録》卷一:周子、二程子、張子、邵子皆與斯道之傳者也,而朱子作《大學》《中庸》序惟以二程子繼孟氏之統而不及三子,何邪?盖三子各自爲書,或詳於性命、道德、象數之微,有非後學造次所能窺測;二程則表章《大學》《中庸》《語》《孟》,述孔門教人之法,使皆由此而進,自洒掃應對、孝弟忠信之常以漸及乎精義入神之妙,循循有序,人得而依據。此朱子以二程子上繼孔孟之統而不及三子歟?奚必他求哉?”諸生咸作而謝曰:“命之矣!” 《庸語·自知

  正學之不孚於天下者,徒壞之也;大道之不行於天下者,多歧亂之也。《二程遺書》卷二:古人雖胎教與保傅之教猶勝今日庠序鄉黨之教。古人自幼學,耳目游處所見皆善,至長而不見異物,故易以成就。今人自少所見皆不善,纔能言便習穢惡,日日消鑠,更有甚天理?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人無學術則無以通古今而周物理,施於有政,能無一偏之害哉?周公日讀百篇、仲尼韋編三抱朴子·外篇·勗學:夫周公上聖,而日讀百篇;仲尼天縱,而韋編三雖曰至聖,亦未嘗不學也。方山《人言》:人言讀書辛苦,此中至樂誰知?日與古人相對,千年如共一時。 《庸語·論性

  人不學不知道,學不知道猶弗學也;人不問不明道,問不明道猶弗問也。楊時《龜山集·語録·餘杭所聞》:今之學者只爲不知爲學之方,又不知學成要何用。此事體大,須是曾著力來方知不易。夫學者學聖賢之所爲也,欲爲聖賢之所爲,須是聞聖賢所得之道。若只要博通古今爲文章、作忠信愿慤不爲非義之士而已,則古來如此等人不少。然以爲聞道則不可。且如東漢之衰,處士、逸人與夫名節之士有聞當世者多矣,觀其作處,責之以古聖賢之道則略無毫髮仿佛相似,何也?以彼於道初無所聞故也。今時學者平居則曰:“吾當爲古人之所爲。”纔有事到手便措置不得。蓋其所學以博通古今爲文章或志於忠信愿慤不爲非義而已,而不知須是聞道,故應如此。由是觀之,學而不聞道猶不學也。 《庸語·古之

  胡汝茂胡松,字汝茂。爲吏書,嘉靖四十五年,胡松爲吏部尚書。使使於薛子,以位不至公卿爲言。薛子曰:“此漢人惜賈誼之也。漢書·賈誼傳: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爲不遇也。誼未聞道而以夭死,吾年垂六十,所得蓋已多矣,斯言何以至於我哉?”汝茂聞之,莞然曰:“松之過也!”方山《答胡栢泉》其二:唐玄卿寄公書至,啟讀感激。公今居要地矣,統百官、均四海,爲天下得人以俾改弦之化計,日不暇給,乃猶垂念田野擯廢之人,雖古之篤於故舊者何以加茲?但來書云:“天下正人無端棄置,行當破格一處。”某則以爲公言過矣。萬一果露端倪,則不惟某重得罪、爲世嗤笑,而於公亦有大不利者。不曰“辟於所好”,則曰“私於故人”,而分分之議且將謂某必有求於公,事必不成,悔當何如?願公慎之,勿得一露此意。公豈不知考察去官之例甚嚴?一入其中,則終身禁錮。先時,雖以莊孔暘、陸文量之賢,爲海内之所稱屈,終亦莫能引援。邇來嘉靖十七年之詔明白,説自嘉靖五年以後考察不公,其有罷黜爲眾共惜者,許科道官查奏。亦未聞有一人舉用者。恃愛,恐爲彼此之累,敢盡布衷曲。要之,若果能自立、不負此生,則一官真不足爲輕重。且前日下石者今安在哉? 《庸語·親師

  薛子過海寧,石廉伯石簡,字廉伯。見焉。廉伯論時之巡浙者以厲色驕人,曰:“昔人謂‘心爲形役,乃獸乃禽’。范浚《心箴》。若人則形爲官役,無物比倫矣。”薛子曰:“此不學之過也。學則潤身而晬面盎背,官不足□重輕矣,豈至行爲所役哉?”廉伯顧謂諸生曰:“爾輩誌之!學也者,誠安身立命之先務也。” 《庸語·伊尹

  學者不患立志之不高,《二程遺書》卷二五:無好學之志,則雖有聖人復出亦無益矣!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學者大不宜志小氣輕。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氣輕則虛而爲盈、約而爲泰、亡而爲有,以未知爲已知、未學爲已學。方山《行各屬教條》:爲學莫先於立志。立志不高則其學皆常人之事,故朱子謂“今人貪利禄而不貪道義、要做貴人而不要做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志苟一立,雖窮山限海必求其至,而況此學此道不出吾性分之外乎?又《大觀草堂記》:其或有志在立德而矯俗欺世以爲賢、志在立功而簿書期會以爲能、志在立言而詞章訓詁以爲才,問其名則是、究其實則非者,皆其志不早辨而卒墮於自私之歸者也。患不足以繼之《庸語》無“耳”字。《二程遺書》卷二五: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庸語》無“耳”字。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富貴驕人者不足論也。學問驕人者,是亦未嘗學問也。 《庸語·操行

  春者冬之始也,朝者夕之漸也,少者老之基也。《二程粹言》卷下: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大學之法以豫爲先。蓋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主,則當以格言至論日陳於前,盈耳充腹,久自安習若固有之者。日復一日,雖有讒説揺惑不能入也。若爲之不豫,及乎稍長,私慮偏好生於内、衆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全不可得已。故禹惜寸陰、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文王日不暇、尚書·周書·無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周公坐以待旦、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仲尼終夜不寢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聖人且然,而況於學者乎? 《庸語·克念

  跬步不休,駑馬千里矣;畫地自限,騏驥伏櫪矣。夫道豈若登天而聖賢終不可企及哉?爲與不爲而已矣。真德秀《政和縣修學記》:士之於學,豈直處庠序爲然哉?雞鳴夙興、嚮晦宴息,皆學之時;微而暗室屋漏、顯而鄉黨朝廷,皆學之地;動容周旋、灑掃應對,皆學之事。知無時之非學,則晝而有爲、夜而計過者,其敢懈?知無地之非學,則警於冥冥、惕於未形者,其敢忽?知無事之非學,則矜細行、勤小物者,其敢或遺? 《庸語·春秋

  君子於天下,談不如見、臆不如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不務存養而務問學,是基址不築而立室也,鮮不傾矣,雖善支持,亦何益乎?《朱子語類》卷八:識得道理原頭便是地盤。如人要起屋,須是先築教基址堅牢,上面方可架屋。若自無好基址,空自今日買得多少木去起屋,少間只起在别人地上。自家身己自没頓放處。不務問學而務任用,是舟檝不備而濟江河也,鮮不溺矣,雖善游泳,亦何益乎? 《庸語·古之

  古人之學皆務實而爲己也,所以爲聖爲賢而天下信之、後世仰之;今人之學以賈譽而媒利也,所以爲鬼爲蜮而近者惡之、遠者賤之。《朱子語類》卷七:古人小學教之以事,便自養得他心不知不覺自好了,到得漸長漸更歷,通達事物,將無所不能。今人既無本領,只去理會許多閒骨董,百方措置思索,反以害心。 《庸語·神農

  學者爲人而天下無實學矣,《朱子語類》卷八:爲學須是切實爲己,則安静篤實,承載得許多道理。若輕揚淺露,如何探討得道理?縱使探討得、説得去,也承載不住。仕者爲己而天下無善政矣。 《庸語·古之

  君子之學也,憂不得乎實,不憂名之不得也《二程遺書》卷二五:學也者,使人求於内也。不求於内而求於外,非聖人之學也。何謂不求於内而求於外?以文爲主者是也。學也者,使人求於本也。不求於本而求於末,非聖人之學也。何謂不求於本而求於末?攷詳略、採同異者是也。是二者皆無益於身,君子弗學。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方山《送陳思南序》:君子之仕也,以行道也。道弗行焉,雖密邇禁嚴、薦陟華要,威焰寵渥、焱騰波流,人侈之,君子弗願也;道苟行焉,雖淪迹幽遐、屏居疏,懷遠招攜、左支右吾,人難之,君子所安也。故曰:君子以道,人以欲。欲之所至,業毀名湮;道之所至,驕孚蹇淳。此豈待聰明強有識者,然後能較得失重輕於彼此間哉?夫亦人心之所同明也。然人情竟往往厭此趨彼者,無亦眩於耳目之所睹聞、世俗之所習尚而旋不自覺歟? 《紀述》上篇、《庸語·世一

  爲學者不務實而務名,則失己矣;爲政者不務實而務名,則病民矣。劉荀《明本釋》卷上:當官處事但務著實。如擦文書、追改日月、重易押字,萬一敗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養誠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庸語·爲學

  學而好名則議論多而不近天理,不可繼往而開來也;《二程粹言》卷上:學而爲名,内不足也。仕而好名則法令滋而不近人情,不可任重而經遠也。是故君子貴於務實,務實則德可久而業可大矣。 《庸語·古之

  學者寧有郊野之俗,不可有市井之習。 《庸語·古之

  人嘗有言:屠羊於肆,適味於口也;攻玉於山,俟知於獨見也。劉禹錫《原力》。誠哉是言乎! 《庸語·君子

  聞聖人之言而不能會通,腹心之疾也;方山《答鄒文徵》:聖賢言語亦多有隨事應機處,若必欲一一湊合,到得窒礙時便有生吞活剝、割裂裝綴之病,此亦是習根未除,不可不察。若果能於本體功夫著實下手做去,則自融釋脫落、六經皆我註腳,何必牽制文義以自陷於固必將迎之窠臼也?行先王之政而不能達變,民物之憂也。 《庸語·爲學

  古之學者知即爲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二程粹言》卷上:學貴乎成。既成矣,將以行之也。學而不能成其業,用而不能行其學,則非學矣。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知而後行,斯行可以合知矣,冥行者不能行也;博而後約,斯約可以盡博矣,徑約者不能約也。《朱子語類》卷三三:聖人教人有序,未有不先於博者。孔門三千,顔子固不須説,只曾子、子貢得聞一貫之誨。謂其餘人不善學,固可罪;然夫子亦不叫來罵一頓,教便省悟,則夫子於門人告之亦不忠矣?是夫子亦不善教人,致使宰我、冉求之徒後來狼狽也?要之無此理。只得且待他事事理會得了,方可就上面欠闕處告語之。如子貢,亦不是許多時只教他多學、使他枉做工夫?直到後來方傳以此秘妙。正是待他多學之功到了可以言此耳。 《庸語·克念

  博學則反約,《二程外書》卷六:學不博則不能守約。胡宏《知言》卷二:學欲博不欲雜,守欲約不欲陋。雜似博,陋似約——學者不可不察也。以萬理本於一心也;四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則擴充,以一心達於天下也。外遠近,一以貫之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者也。 《庸語·操行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如仰天見日而萬物畢照也;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執鬼縛魅而莫知所從也。 《庸語·自知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藤花館
发送

1条评论

  • 478
    积分
  • 37
    博文
  • 98
    被赞

个人介绍

雅樂聲中揅漢籍,清茶味裏拭唐鋒……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