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读书之《商君书》二十九
《乱世重刑》
安 文
商鞅认为:百姓一旦对行为后果感到担忧,就会去思考;思考后做事就会合乎法度。百姓一旦做事没有顾虑,就会去追求快乐;快乐后做事就会变得放荡,放荡就会淫佚。
在当时礼崩乐坏、群雄混战的战国时代,商鞅提出治世重刑的民思想,即必须让百姓有所畏惧,处于忧虑之中,有些事不敢做,有些话不敢说。如果做了、说了,就要按照法律,给予严格处罚。如果百姓无所畏惧,都处于快乐之中,做事、说话随心所欲,追求快乐,必然导致放荡行为的发生。如此,则社会会动乱,影响国家稳定。所以,治民需用重刑,让百姓不敢违法乱纪。
当然,这只是商鞅所处环境的产物,并不适用于其他时代。但不管什么时代,依法治国,用法治民,永远都是科学的,法律的公正性不可替代。
正是基于“乐则淫,淫则生佚”思想,所以商鞅对音乐教化功能有严格限定。他认为音乐必须为统治者服务,对其他一切音乐都采取排斥态度。他否定音乐在教育、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认为“礼乐,淫佚之征也”。这种极端思想,也是基于当时百家争鸣思想多元化提出的,特别是针对儒家提倡的礼乐教化思想。商鞅反对儒家仁治思想,当然也反对礼乐教化。
在现代人看来,这未免太没人性了,百姓快乐,不正应该是统治者努力的方向吗?以民为本,才能得民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思想,才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与此同时,也要借鉴商鞅的法治思想,承认温饱思淫欲社会现象的客观存在,加强社会治安力量,严惩一切危害群众的坏人恶行,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