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3年9月6日-2023年9月17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3-09-15 15:56:08
1916 8 5

近日,广西审计厅发布一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报告。1.31亿元科研经费,实现成果转化0个,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这很正常,投入就一定有回报吗?做生意还会亏本,何况科研呢?有人说,这么多项目都是“零成果”还是值得深思,该查一下资金有没有用在科研上。有人说,若所有科研投入都按转化率计算,可能就没有经费了,毕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请给科研多点空间,同时要加强资金监管。来说说你的看法吧。请注意,每周日晚截稿)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9月6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番茄茉莉、龙城琪琪


A.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 文学院
  • 无所求
  • 妮妮
发送

8条评论

  • 让科研回归科学
    近日,广西审计厅发布了一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报告,在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中,1所高校累计获得1.31亿元科研经费,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此则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舆论热议。1.31亿元的投入,到头来却颗粒无收,因而外界对于科研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深知科研之路不易,所以给与科研活动尽可能多的自由空间。但倘若政府高额投入,尽最大可能为科研创造优越的条件,到头来一项能拿得出手的成果都没有,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没有星点贡献,只产出了一堆质量良莠不齐的论文。拿一堆石头扔到海里尚且能听个响,上亿的科研投入经费却0产出,这让人在感叹科研不易的同时不免发生质疑声,这不就是变相在耗费国家资源吗?1.31亿元的投入经费,862个科研项目,0成果转化,这也许并不能断言科研失败,但确确实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做科研研究时,如何摒弃以往的“重立项,轻科学”的思维,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问题。

    为何一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可以为0?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不免引人深思。是科研本身的水平和质量不行,还是实现成果转化这条路太陡峭?1.31亿元的投入,平分给862个项目,这听着挺唬人,但细算一下,一个项目平均也有20多万的科研经费。这其中一些科研项目是否只是开了课题立项,拿到经费后达成了评职标准,此项项目就被束之高阁,科研的脚步就此止住,从而浪费了资金和科学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为0背后的原因,应该值得更近一步的探究。

    高校巨额投入,成果转化为0。作为个例,不必大惊小怪,但如若成为了一种现象,就不得不引起警惕了。我们需要给科研时间没错,短期出不了杰出的成绩也是常态,但不可借此来充当逃避外界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率期待的借口。高校科研本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专业人士也应该专攻各自领域之事。切切实实回归到科研本身,做出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成果以回馈社会。
    2023-09-10 20:11:40 0回复
    0
  • 转变科研思维 助力成果转化

    近日,广西审计厅发布一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报告。1.31亿元科研经费实现成果转化0个,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很正常,科研本身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有人认为,这么多项目零成果应该查一下资金是否用在科研上。本人认为,科研成果转化评判,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应客观理智地分析与引导。

    高校1.31亿元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成果转化为0,两个鲜明的数据对比,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按常理来说,这么大的科研经费投入,总该有几个在生产实际中产生效益的成果,但该校交了白卷。从科研角度讲,科研有基础类研究和应用类研究之分。基础类研究过程长,但它往往是其他项目研究的基础,很难在短期内见到应用效果:而应用类课题的研究,还存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过程中多个壁垒需突破。有的高校,科研往往倾向于项目数量、成果与论文,并与教师职称晋升、评优挂钩,导致科研项目多、论文多,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但未能见到实际应用成果。至于1.31亿元科研经费投入成果转化为0,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所致,应理智地分析与看待。

    科技成果转化有其特殊性,投入高、难度大、周期长,不能用一般商业规律来衡量。作为商业来讲,资金投入很快能见到回报,但科学研究未必,有的项目也许数年才能见效。但广西某高校862个项目成果转化“集体沉默”,是值得深思的。本人认为, 为提高成果转化率,应转变科研思维:首先,高校科研立项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与目标,引导研究人员切合市场与企业的需求立项,把影响企业创新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优先立项。破除偏面追求项目数量、论文与成果的倾向;其次,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开启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绿色通道,让科研成果尽快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再次,建立有效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让更多的科研人员通过激励方式,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沉入生产一线,实现成果转化。

    科研经费投入1.31亿元,成果转化为0的话题终会过去,但引起人们的深思还将持续,只有转变科研思维,方可有效推动成果转化的实施。
    2023-09-10 16:05:41 0回复
    0
  • 评价与引导科学研究需要以科学有效的方式
    近日,广西审计厅发布了一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报告。报告显示:1.31亿元科研经费,实现成果转化0个。这两个悬殊甚远的数字令人大吃一惊,很快便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难道说如此大笔的款项就都打水漂了吗?
    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评价科学研究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只关注成果转化,而漠视其他影响,这样以偏概全的评判标准显然是不理智的。众所周知,科研之路漫漫,从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科研工作者坚持不断地研究,也需要政府的长期资金投入……而本次的审计报告仅仅记录的是2020至2022这3年时间下的高校科研,并且大多数从事的本来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尚未有成果转化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时间没给足,方向未理清的条件下,单单以市场转化率来予以评判,未免有些过于急功近利了,又如何能做到科学评价呢?科研需要循序渐进,有了今日的试错,才有明日的成功。有了正确的理论夯基础,才能转化出优秀的成果,进入市场,服务我们民众。以这笔款项是否孵化培养出了优质人才,筛选优化得到了更好的理论诸如此类也应纳入我们评判科学研究的标准。
    与此同时,如何正确引导科学研究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据报告,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一些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就不在少数。如此一笔经费,数字总额是庞大的,但下分到各种项目上,每个项目的资金其实并不充足。有网友戏称,不够做一个实验的。怎么让有限的总款项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便成为了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项目拨款的审核与评定工作应当做好。寻好“潜力股”,挖掘优先级。有侧重点地去分拨款项,将各个项目之间的资金盘活,尽可能避免“资金过剩”或“资金不足”的情况出现。提升了项目与资金之间的匹配度,无疑是提高科研效率的强力助推器。
    总而言之,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去科学有效地评判它,切忌急功近利、以偏概全。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笔者也呼吁各界能够给与科研工作者更多的重视与关怀,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2023-09-09 21:27:59 0回复
    1
  • 科研回报需要时间和优化管理
    近日,广西一高校科研经费1.3亿却成果转化为零的审计报告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有人质疑,这么多项目仍是零成果,值得怀疑;有人说,科研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请给科研多点空间。笔者认为,不要急于用商业利益的眼光去看待科研成果,要给科研一点时间。
    首先,科研成果转化零个不等于科研零成果转化。由报告可以得知,该高校并非是没有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足够的时间。不同于商业投资,科研成果的产出不会像经商一般有一定的预期。举个例子,华为公司研究芯片有了成果之后不是直接得到回报的,需要找到接手量产的厂商,对接专利产权,考虑投产回报等等,并非是一蹴而就。科研成果投入市场往往需要不停的试错并完善,需要很长的周期,很难刚有成果就有收获。因而,科研投入与科研回报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我们需要给科研成果转化的时间,不应当过度苛责。
    此外,科研的目标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科研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长期影响和价值。不同于企业,高校的科学研究注重理论而非实用性,对于市场的需求没有极高的敏锐度,无法及时的应对市场的变化。有些科研项目可能并不会立即产生转化成果,但它们可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或者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经验和数据。因此,科研投入应注重长远的战略规划,而不仅仅关注短期利益。
    然而,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也需要加强监管。虽然科研投入不一定能以转化率计算回报,但对资金的使用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细致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得到有效利用。笔者建议建立明确的预算和审批制度:制定科研项目的预算计划,并设立审批机制,确保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预算应充分考虑项目需求、实际情况和风险因素,并与项目的目标和里程碑相匹配。此外,定期发布审计报告,确保科研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让大众了解科研,体谅科研。
    综上所述,科研投入与回报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不能简单地以成果转化数量来衡量。我们应给予科研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以促进科研的健康发展和成果高效率转化。同时,也需要对科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改进,以提高科研的效率和质量。
    2023-09-09 00:24:00 0回复
    1
  • 高校科研氛围、人员状态如果健康阳光就放心好了,科研是否有质量很难评价
    2023-09-08 22:53:56 0回复
    0
  • 科研成果转化须管理导向

    无所求

      科研经费花去1亿3千万元,成果转化却交大白卷,确难让人接受。我们局外人想象,科学研究项目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应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转化实现0个,意味着一个现实问题也没解决,一个应用价值也没实现,1个多亿岂不打了水漂?

      当然,科研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粗分可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研究,另一类是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到实现成果转化,那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从把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的麦克斯韦理论,到电磁学的实际应用,无线电、广播、雷达、微波炉、手机、卫星、CT、B超……成果转化乃是百年长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将何年何月实现成果转化呢?当然也有很快实现成果转化的,阿基米德发现流体静力学原理后,马上无损测量出金王冠里掺了银;发现杠杆原理后,立即把搁浅在岸的船撬入河中。不过总体上,对基础科研不能苛求成果转化。

      但无论如何,解决社会面临的迫切难题,对科学研究应有更大召唤力,那就是应用研究。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指应用科学的发展动力。当前我国许许多多技术瓶颈需要突围,许许多多核心技术需要自主掌握,应能强烈召唤广大科研人员。该高校被审计的1.31亿元科研经费实施了862个科研项目,平均每个项目15万元,多属应用研究小项目,却无一实现成果转化,背后必有缘故。美国也曾发生政府资助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后经《拜杜法案》及其他措施,把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0%。可见科研管理和导向很重要。

      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48.1%,科研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13.3%,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业内分析,主因是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唯项目、唯论文评价,导致“重立项,轻研究,重论文,轻应用”。问题明摆着,怎么解决呢?
    2023-09-08 08:44:23 0回复
    0
  • 老读者,新期待。
    2023-09-05 14:01:07 0回复
    0
  • 6416
    积分
  • 179
    博文
  • 12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