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觅渡】望门投止思张俭——从电影《觅渡》看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

转薇为安 最后编辑于 2023-09-04 08:01:06
2499 4 16

※前文:

【觅渡】来岁春风香如故 衔泥春燕正逍遥——观电影《觅渡》有感

【觅渡】再评电影《觅渡》:共做东风第一枝

电影《觅渡》的开头,就是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突围失败不幸被捕的情景。惊闻此噩耗,瞿秋白的爱人杨之华立刻找到鲁迅商议对策,设法积极营救。仅从这一情节中,鲁迅与瞿秋白的密切关系,已然可见一斑。

影片中展现鲁迅与瞿秋白情谊的情节并不止这一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瞿秋白的住处暴露,夫妻二人不得不分头躲避,最终在鲁迅家中会合。深夜到访,又为避祸,不得不说是惊险重重,然而鲁迅却并不以为惊吓,反称之为惊喜。鲁瞿二人秉烛夜谈,待要就寝之时,身为主人的鲁迅让瞿秋白夫妇睡床,自己与许广平则去打地铺。

这并非电影虚构的桥段,而是确有其事。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瞿秋白一家处境一向堪忧,他曾四次到鲁迅家中避难,而每一次鲁迅都不顾自身安危,欣然接纳了他,这真是过命之交。

“戊戌六君子”之一、为维新变法而献身的谭嗣同,在牺牲前曾经写下《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首句中提到的张俭,是东汉时期的名士贤臣,党锢之祸时,他因蒙受侯览的诬陷而四处流亡,天黑时跑到哪里,就到哪家投宿,由于他美名在外,受人敬服,很多人宁愿冒着家破人亡的风险也要收留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冒死收留了张俭的人当中,就包括因“让梨”而为人所熟知的孔融。孔融任北海太守期间,以热情好客闻名,“座上常客满,樽中酒不空。”鲁迅对瞿秋白的多次收留,不难让人联想到这句“望门投止思张俭”。

《典论·论文》中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可是在鲁迅与瞿秋白之间,却丝毫没有这种“文人相轻”,反而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鲁迅大瞿秋白18岁,两人从外貌到性格都截然不同,这在两人的文风上就有所体现:鲁迅向来以冷峻犀利著称,他写《狂人日记》,直指旧社会的“吃人”;他写《死火》,借主人公之口说:“那我就不如烧完!”而瞿秋白是温文尔雅的,即使是在意气风发的二十来岁,他表达自己的革命热情,也只是要“检点新泥筑旧巢”,要“为衔春色上云梢”。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从1931年未曾见面的文字之交开始,就神驰笔谈,彼此欣赏;待到见面深谈,更觉相见恨晚,彼此相知。1933年,鲁迅亲书对联贺瞿秋白乔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他们相识、相处、相知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但最终却成为能以性命相托付的挚友。可以说要讲瞿秋白的一生就决不能绕过鲁迅,瞿秋白的故事里若没有鲁迅就注定是不完整的。

看似温和柔软的瞿秋白,骨子里实际上与笔锋犀利的鲁迅很相似,他们都有一颗燃烧着的内核,满含着不屈不挠、壮怀激烈的革命精神。我们熟知的“秋白”二字,其实是瞿先生的字,他的姓名叫做瞿霜。瞿秋白原名瞿双,因幼时头顶上有两个发旋,父母便给他起乳名“阿双”。后来他自己改“双”为“霜”,“秋白”也正是秋霜的意思——“霜”和“秋白”是瞿秋白自己赋予自己的名和字。很多年的时间里我在思考他为什么要以此自名,直到我看到一句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才感觉想通了答案:宁愿化为秋天的霜露,也不要沦为别人豢养的羔羊,因为秋霜肃杀于物,槛羊受制于人。在昆曲《瞿秋白》中,瞿秋白面对王杰夫的劝降,不为所动,慷慨唱到:“比之傀儡而生,不若快意而凋!”原来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年少的瞿秋白为自己改名的时候,就已经预言了自己的命运和归宿,他那样想做一个如秋霜般高洁的人,他注定不会背弃信仰而苟且生存。

这几年很爱听一首叫《无人诗》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最后你那首情歌,也许会慢慢干涸,还要被熙熙攘攘的庸人众人点评苛责。”每每听到这句我都想流泪,因为会想起瞿秋白与他的遗作《多余的话》,代序中分明写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太多的误读者正是这样诘问他有何求,我却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以秋霜为己名的人,在慷慨就义之前,留下的最后的文字会是软弱后悔之辞。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鲁迅闻之万分悲恸、义愤填膺。他说:“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杀掉的,也是杀不掉的。”在《多余的话》中,瞿秋白自嘲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直到最后仍是“摆脱不了文人习气”。鲁迅理解也懂得他的愿望,了然他未竟的文学理想,于是决心要为已故的友人做最后一件事:留下一本瞿秋白的译文集。这一年鲁迅自己其实也已经疾病缠身,但病体沉重的他仍坚持为此呕心沥血、亲力亲为,从编校装帧到纸张印刷,字斟句酌,无微不至。这本译文集最终定名为《海上述林》,鲁迅还虚构了一个叫作“诸夏怀霜社”的出版社,以此名义出版;“诸夏怀霜”,就是“全中国都怀念瞿秋白”的意思。1936年10月18日,已然生命垂危的鲁迅得知介绍《海上述林》的广告已经在《译文》杂志刊登。次日凌晨,这位一生受人敬仰、影响持续至今的左翼文坛领袖便与世长辞了。

很显然,鲁迅之于秋白,也从来都是那个“知我者”——向来言辞犀利、嫉恶如仇的鲁迅,绝不怀疑瞿秋白的人格和气节,他尊重他的遗志,惋惜他的才情,并以“诸夏怀霜社”来缅怀他。

人生得一知己如此,当浮一大白,死而无憾。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嫳屑男子
  • 竹青
  • 月满西楼
  • 顺其自然者
  • lzz_
  • 章晓郁
  • 泉水涓涓
  • 徐长河
  • 八月小龙
  • 落英笑
  • 一龙双马
  • 龙潭清泉
  • 实事求是
  • 文学院
  • 人参果
  • 西江月
发送

4条评论

  • 鲁迅之于秋白,人生得一知己。
    2023-09-01 09:26:09 0回复
    0
  • 看文风 应该是位才女 本以为拜读了一篇大作 结果是一个系列 点赞
    2023-09-01 08:48:31 0回复
    0
  • 人生得一知己
    2023-09-01 08:48:11 0回复
    0
  • 瞿秋白身上有鲁迅的影子。二人身世差不多,都是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出身,瞿秋白比鲁迅更惨一点;二人救亡图存的经历差不多,一个东渡日本参加社团,是国民党前身社团大佬,一个奔赴苏俄,加入组织从事革命工作,担任过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二人思想历程也差不多,都有深厚国学底子,后又接受新思想。
    这样的两个人,互相引为知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023-09-01 08:06:07 0回复
    0
  • 163
    积分
  • 3
    博文
  • 39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